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01,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关注餐饮行业的朋友一定知道,“口水油”、“地沟油”是这个行业反复出现的问题。 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用途也是国内废油回收。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从2010年至今,全球生物柴油市场的复合增长率接近10%,可以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趋势。 与许多其他行业不同,欧盟和美国是生物柴油的两大消费地区(两者消费量接近总量的60%)。
作为全球碳减排领先者,欧盟近年来单位燃料消耗的生物柴油超过1500万吨。 然而有趣的是,欧盟本土产能严重不足,需要依赖进口。 但我国每年生产的生物柴油基本90%销往欧盟,占2021年欧盟生物柴油进口总量的15%。
除欧盟特殊的供需关系外,美国、巴西、印尼等国的供需关系相对平衡,对外进口的需求相对较小。 印尼、马来西亚生物柴油出口也受到政策限制,基本都是自产自销。 。
原材料供应、核心壁垒
如果我们分解生物柴油产业链,你会发现它由上游原材料采购、中游生产制造、下游多元化应用三部分组成。 从生物柴油企业竞争情况来看,近年来集中度逐渐提升。 国内玩家不超过50人,CR8接近60%。 马太效应还是相当显着的。
虽然笔者在开头提到生物柴油的原料来源有很多,但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政策严格控制使用植物油生产生物柴油,而且所有废油基本都是稳定可用的来源。原料。
但我国生物柴油的显着特点是产能利用率低。 据专业机构统计,去年生物柴油行业产能约414万吨,实际产量214万吨。 经测算,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仅为50%左右。 ,确实有点惨淡。
这样的利用率也让玩家很难获得高增长的业绩。 例如,嘉奥环保今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下降了32%,而且由于生物柴油市场规模不大,虽然是行业前三名之一,近年来平均净利润不足5000万元。
因此,构建向上的原料采购网络成为建立生物柴油核心壁垒的关键一环。 由于生物柴油产品的销售价格基本与原材料成本同向波动,企业的上下游议价权和生产技术水平将决定其盈利能力。
无能为力的阿斗
事实上,从2005年开始,我国生物柴油试点推广已近20年。 从笔者观察来看,除上海已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产业链外,其他省份都还处于探索阶段。
原因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毕竟原料是废油脂,分布广泛。 统一回收非常困难,建立回收体系也很困难。 这有点像前几年动力电池的回收。
这些都是由不可控来源造成的。
而且,目前市场上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普遍高于传统石化柴油,经济性也是无法逾越的坎。 去年生物柴油出口平均价格比柴油高出3000多元/吨。 价格缺乏竞争力。 可以说,如果没有政策补贴或倾斜,这个行业的生存实际上是个问题。
在此背景下,虽然生物柴油已进入应用示范阶段,但我很难想到赢得未来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