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龙头产能扩张速度跑赢装机增速(附股)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25,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行业即将重新洗牌,新一轮产业周期即将到来。

龙头企业如何应对产能过剩危机? 新产业周期下,龙头企业采取哪些措施强化护城河? 领先企业之间的PK,谁能赢得这场战斗?

领先的光伏产能扩张超过装机容量增长

“都是别人的产能过剩,我们自己的才不是产能过剩!” 在一次光伏行业会议上,天合光能创始人高继凡开玩笑地说,反映了当前光伏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的心态。

近年来,光伏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期。 无论是光伏安装端还是光伏制造端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增长和活跃度。 两者交织,光伏市场蓬勃发展,龙头企业经营业绩飙升。 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他们扩大产能的意愿。

事实上,从2019年新的行业周期开始,以隆基、通威、晶科、天合、晶澳、阿特斯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都在加速产能扩张。

以隆基绿能为例,2019年其产能为硅片42GW、电池片10GW、组件14GW。 2023年规划产能为硅片190GW、电池片110GW、组件130GW,分别增长3.52倍、10倍、8.29倍。

另一巨头通威股份的产能扩张同样激进。 与2019年相比,其硅材料产能增长4.25倍,电池产能增长3.5倍。 此外,新增硅片产能15GW、组件产能80GW。

晶科能源计划2023年生产硅片和电池75GW,组件90GW,较2019年分别增长4.5倍、6.08倍和4.63倍。

天合光能2019年电池片产能为11.3GW,组件产能为8.5GW。 2013年,计划将组件产能扩大至75GW、95GW。 此外,还将新增50GW硅片产能。 与2019年相比,电池产能增长5.64倍,模组产能增长10.18倍。

据晶澳科技公布的最新消息,到2023年底,其组件产能将达到95GW,硅片和电池配套产能将达到90%,约为85.5GW。 2019年产能为硅片11.5GW、电池片11GW、组件11GW。 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分别增长6.43倍、6.77倍、7.64倍。

阿特斯阳光电力2023年产能目标为硅片21GW、电池片50GW、组件57GW。 2019年产能为硅片5GW、电池片9.6GW、组件13.04GW。 与2019年相比,硅片产能增长3.2倍,电池产能增长4.21倍,组件产能增长3.37倍。

从上述六家龙头企业的产能扩张情况来看,新产业周期中,各环节产能呈指数级增长,尤其是组件端产能大幅增长。 2019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97.1GW。 乐观预测2023年新增装机量将达到414GW,较2019年装机量增长3.26倍。从六大龙头企业产能增速来看,均跑赢全球增速安装容量。

从产能扩张来看,六家龙头企业全面整合布局。 通威股份已完成从硅材料到硅片、电池、组件的完整一体化产业链布局。 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阿特斯三大龙头企业不仅布局了硅片、电池、组件产能,还有意向硅材料端扩张。

地下室、百亿投资已成为龙头企业的标配。

光伏产业的基本逻辑是增效降本。 在行业快速卷入​​的背景下,降低成本成为行业龙头企业的重要关注点。 除了大规模扩产、一体化布局外,集中部署各环节产能,形成规模化产业基地也是重要举措。

以隆基绿能为例,2023年1月至今,新签约项目4个,涉及投资683.92亿元; 已开工项目11个,涉及硅棒20GW、硅片100GW、电池74GW、组件25GW; 8个项目已投产,新增产能为硅片46GW、电池59GW、组件26.3GW。

从投资地点来看,隆基位于陕西西安的大本营是投资重点,其中包括20GW硅棒、100GW硅片、103GW电池产能。 此外,内蒙古鄂尔多斯也是投资中心之一。

2023年1月以来,通威股份新签项目8个,涉及投资533亿元; 已开工项目5个,涉及40万吨硅片、16GW电池、25GW组件; 3个项目已投产,新增电池产能16GW、组件产能25GW。 组件41GW。

从投资地点来看,通威的投资重点是四川成都、眉山、乐山三个毗邻城市。 此外,江苏盐城、内蒙古包头、云南保山等都是重点投资地区。

晶科能源自2023年1月以来已签约2个新项目,涉及投资746.6亿元; 已开工项目3个,涉及硅片14GW、电池30GW、组件50GW; 2个项目已投产,新增硅锭产能20GW、组件8GW。

从投资地点看,山西太原、浙江海宁是重点投资地区。 尤其是在山西太原,晶科能源计划投资560亿建设56GW从硅棒到组件的高度集成产能。

2023年1月至今,天合光能新签约项目13个,涉及投资374.29亿元; 2个项目开工建设,涉及50GW硅片、10GW电池模组; 10个项目投产,新增硅锭产能6.5GW、硅组件产能10GW。 25GW芯片、25GW电池和35GW组件。

从投资地点来看,青海西宁是天合光能一体化基地的大本营。 规划建设年产30万吨工业硅、年产15万吨高纯多晶硅、年产35GW单晶硅、年产10GW切片、年产10GW生产线电池、10GW组件和15GW组件辅料。 目前,除上游硅材料外,其他项目均已部分投产。

此外,江苏盐城、扬州、常州、淮安、宿迁等地均有项目。

晶澳科技自2023年1月以来已签约新项目9个,涉及投资666.33亿元; 已开工项目3个,涉及电池片10GW、组件17GW; 已投产项目10个,新增硅片10GW、电池片66GW、组件45GW。 。

从投资地点来看,内蒙古鄂尔多斯是晶澳太阳能打造的一体化基地,包括15万吨/10万吨光伏原材料、20GW拉晶、硅片、30GW光伏电池、10GW光伏组件及配套辅材物质项目。

阿特斯阳光电力自2023年1月以来已签约6个新项目,涉及投资407.8亿元; 开工建设1个项目,涉及30GW棒材、10GW硅片、10GW电池、5GW组件; 2个项目已投产,新增电池产能24GW。

从投资地点来看,内蒙古呼和浩特是阿特斯阳光电力拟建设的一体化基地,包括从硅材料到组件的大规模一体化产能。 该项目仅一期计划投资180亿元。

从上述龙头企业的投资动向来看,六大企业都在着力打造自己的一体化产业链基地。 通过集中产能,可以减少运输、投资、管理和财务成本,从而增强竞争力。

从技术角度看,所有项目无论是签约、开工、投产,都是针对新技术。 隆基股份在鄂尔多斯建成30GW产能,在西安投产29GW BC电池产能。 晶科能源山西太原56GW综合产能已选定技术路线; 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阿特斯阳光电力均已投产大量电池组件项目。

此外,向海外输出光伏产能也是龙头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 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阿特斯阳光电力均计划在美国设厂,隆基乐叶将于2023年在马来西亚新增2.8GW产能。

过剩时代,谁能“过剩为王”?

认知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这是著名哲学家培根的名言。

作为产业链顶端的龙头企业及其领导者,对行业即将进入新周期的认识决定了各地龙头企业的应对方式。 当然,它也决定了企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成长方向和最终结局。

隆基绿能李振国在今年的SNEC上表示,光伏产能全面过剩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预计未来两三年内将淘汰一半以上的企业。

隆基绿能在向行业发出预警的同时,也为应对即将到来的产业周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押宝BC技术路线。 在产业普遍向N型转移的今天,隆基绿能高举BC技术大旗。 他们认为BC技术将在未来5-6年内成为晶硅电池的主流。 因此,隆基绿能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所有新增电池产能均采用BC技术。

另一项措施是保持现金流超过500亿元。 今年,证监会出台收紧融资政策。 此外,不少基金公司和投资者也加速逃离光伏领域。 以往的融资、扩产、再融资的模式正逐渐失效。 维持企业现金流是应对行业低迷周期的重要举措。

从三季度财报可以看出,除通威股份外,其他五家龙头公司持有的货币资金均有所增加。 2022年下半年开始,隆基绿能货币资金将继续保持在400亿以上。 对此,隆基绿能在今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从安全角度考虑,账面上将保留约200亿现金,剩余300亿以上可用于扩大更先进的产能。

通威股份刘汉元日前表示,在市场条件下,如果由市场决定,政府适当引导,所谓的产能危机、过剩危机是可以应对的。

刘汉元所说的市场行为正在不断增强通威的市场竞争力。 成本方面,通威在三季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生产成本已降至40元/公斤以下。 当目前硅价跌至60元/公斤左右的成本线时,硅龙头通威仍有利润空间。

此外,通威的一个重要布局在于元器件领域的快速拓展。 2022年三季度以来,通威在零部件领域动作频频。 在产能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在招标市场上频频斩获。 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统计,仅今年上半年,通威就中标了47个项目(标段),确认中标容量4.76GW,位居第三。企业。

据通威在今年三季度业绩发布会上披露,前三季度,其组件出货量达到18GW,大幅增长。

晶科能源李显德认为,“产能过剩”是行业最粗略的判断。 任何快速发展的行业,肯定会存在过剩的低效产能,但高效、高性价比的产能永远不够。

晶科是技术路线的坚定支持者,李显德提到的高效、高性价比的产能无疑是产能。 今年5月,晶科能源宣布在山西建设56GW综合产能,这是一个重要举措。

从今年前三季度的财报来看,晶科能源坚定押注的战略决心也让其收获了第一波技术红利。 前三季度,晶科能源营收850.97亿元,同比增长61.25%,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3.54亿元,同比增长279.14% 。 前三季度,晶科能源组件出货量为52.2GW,其中N型组件出货量达到29.8GW,占比57%。 产能方面,晶科能源N型电池产能超过55GW。 可见,晶科能源已基本完成技术迭代转型。

天合光能高继凡认为,已经建立竞争优势的企业将在未来三到五年内继续保持优势地位。

今年前三季度,天合光能光伏组件出货量45GW,营收811.2亿元,同比增长39.38%,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0.77亿元,同比同比增长111.34%。 与其他企业下调出货目标相比,天合光能将今年的出货目标上调至2023年,预计组件出货量将达到65-70GW。

天合光能的优势在于技术和产业生态的持续领先。 继210模组之后,矩形尺寸模组推出,引领行业新生态。 在综合产能方面,天合光能今年大举进军硅片领域,弥补了综合产能的短板。 此外,天合光能还布局支架、下游分布式光伏电站和储能领域,打造垂直一体化产能。

晶澳科技金保芳表示,光伏产能过剩的现象是暂时的。 经过市场洗礼,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将会获胜。

晶澳太阳能科技具有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 晶澳太阳能前三季度出货量排名第四,其销售和管理费用明显低于天合光能、晶科、通威、隆基,仅略高于阿特斯阳光电力。

此外,晶澳太阳能的集成度高达90%,包括很多辅助材料,并且不断完善布局,这是其他龙头企业难以企及的。

产能方面,晶澳科技也在加速N型产能布局。 随着扬州、曲靖、石家庄、东台等地的电池及组件项目今年也陆续投产,预计N型电池产能将突破57吉瓦,位居行业前列。

与其他领导相比,阿特斯阳光电力的曲晓华更为乐观。 他认为,今年全球装机量可能为450GW或500GW。 2030年之前,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很可能达到TW。

在高速增长的同时,阿特斯阳光电力也加快了扩张步伐,大力投资内蒙古呼和浩特光伏新能源产业链项目。 根据最新披露的信息,预计到2024年底,Atela的棒材、芯片、电池片和组件产能将分别达到50GW、60GW、70GW和80GW。 这一产能规模与隆基、晶科、天合、晶澳等企业相当。

此外,阿特斯阳光电力的另一核心竞争优势在于大规模进军储能领域,实施光储一体化战略。 近年来,储能赛道蓬勃发展,阿特斯阳光电力提前布局储能领域。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储能项目总储备量约为55GWh。 截至2023年11月14日,在手订单已签约金额约人民币186.7亿元,已成为横跨储能和光伏的龙头企业。

写在最后

今年1-10月新增光伏装机143GW,全年预计将突破170GW。 光伏产业的高增长还是十分确定的。

新周期下,隆基绿能、通威能源、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阿特斯阳光电力等龙头企业纷纷采取措施; 在技​​术路线上各有千秋; 在经营策略上,各有侧重点; 在产业布局和企业发展方向上存在差异。

这或许就是中国光伏产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奇妙之处。 这最终确立了中国全球光伏领先优势。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