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和新能源出口双增长局面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0-21,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2023年上半年,我国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1127万辆,同比增长8.8%。 与此同时,乘用车出口结构呈现自主品牌和新能源出口双增长的局面:1-9月,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达到55.0%; 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598万辆,同比增长37.3%。 市场渗透率为33.0%,成为重要里程碑。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汽车品牌开始从国内“滚滚”到海外。 但与此同时,新经济周期导致市场需求趋紧,外部地缘政治冲突、贸易战等加剧了物资短缺和物价上涨。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和“极致量”的性价比使得传统的定价体系被取代。 “价格战”的持续突破,对主机厂和供应链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不同的市场环境,如何提高品牌知名度、加强本土化运营? 如何建立人才体系和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已成为车企面临的重要课题。 同时,在国际双碳目标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形势下,汽车动力系统的技术路线正在走向多元化发展。 如何保证不同电力系统之间的协调兼容? 如何平衡不同电力系统之间的成本效益和市场份额? 如何建立完整的基础设施和标准体系? 智能化发展进入下半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正在涌现哪些创新技术? 具体产品的落地情况又如何呢?

本次论坛邀请政、企、学、研等行业顶尖专家共同探讨行业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以及技术发展思路。 论坛持续两天,通过专家演讲、主题圆桌会议、嘉宾互动等形式,大家分享见解,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集体智慧。

圆满落幕 | 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

同时,本次大会得到了华为、中兴、麦格纳、佛吉亚、海斯坦普、艾菲汽配、森萨塔科技、江波龙、韦尔电气、氮能科技、超星未来、创创等52家生态合作伙伴的全力支持世智嘉、亿瑞半导体、、天津优控、轩智电子。

大型车型的自动驾驶

广汽研究院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陈学文指出,自动驾驶来到我们身边的速度超出了公众的预期,大模型可以帮助自动驾驶进入下一阶段。

模型的出现,让大型模型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它是一种语言模型,不是通用模型,不能直接应用于自动驾驶。 不过其中的思想和算法未来可以应用到自动驾驶中。 陈学文介绍,广汽研究院近年来一直在大车型下的自动驾驶技术探索。

陈学文表示,大模型的成功给行业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他对L4未来的实施充满信心,但成本仍然是一个主要问题。

圆满落幕 | 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

陈学文| 广汽研究院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

打造高效、可靠、易用的智能驾驶计算芯片

超星未来将定位为全产业链芯片供应商,主要服务于汽车行业主机厂、Tier1厂商和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厂商。 未来超星正在探索非汽车领域的应用,比如车路协同、有限场景下的低速L4应用、工业智能中的边缘计算等。

北京超星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业务副总裁陶楠表示,智能驾驶市场已经从最初的泡沫阶段发展到现在的全面量产,开始了持续增长的阶段。 大众市场和城市道路将是未来几年智能驾驶的关键。 专注于批量生产。

陶楠介绍,超星未来发布的首款智能驾驶芯片晶臻R1,集成了自主研发的高性能AI处理架构。 它拥有8核CPU提供通用计算能力,并集成自研4核NPU提供计算能力。 功耗方面,实测算力效率可提供每瓦4TOPS以上的算力,整体SOC功耗控制在8.5瓦以内,并支持被动散热设计,降低系统成本。

圆满落幕 | 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

陶楠| 北京超星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业务副总裁

开放ICT硬实力,共建智能网联汽车软服务

当前,很多企业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汽车行业与IT行业正在融合,汽车的很多增量环节都需要ICT的支持。 中兴通讯汽车电子副总经理卢东海表示,希望ICT领域与汽车行业共同开拓,把市场做大做强。

陆东海指出,智能时代汽车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引入高端驾驶的过程中。 Linux 存在功能安全缺陷。 智能汽车核心短缺问题得到缓解,但自动驾驶和车控操作系统的生态问题尤为突出。 。 车企对操作系统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四点:一是功能安全性高,二是标准化,三是生态开放性,四是价格低廉。

陆东海介绍,业界典型的操作系统有四种模式。 第一是黑核选择,第二是软硬件分离,第三是一个厂商做操作系统,其他厂商做芯片和域控,第四是分层解耦共享。 构建模式。 中兴通讯采用了第四种模式,希望构建一个分层、解耦的立体智能网联汽车生态系统。

圆满落幕 | 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

卢东海| 中兴通讯汽车电子副总经理

赋能客户量产灵活域控平台

创世科技于2019年4月发布首款产品ICU1.0,量产于上汽荣威-Pro车型。 首款支持L3最后一公里停车和L2停车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 。 此后,一体化停车及停车域控制市场从无到有,渗透率逐步提升。 2022年,创世科技一体化停车泊车机销量将达到123万台,今年1-8月销量达到88万台,其中域控制器、一体化停车控制器渗透率从4.2%至6.9%。

上海创世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杨曾表示,创世科技拥有自己的测试实验室,可以适应不同的客户需求。 灵活的开发模式可以为OEM厂商提供硬件Tier1和算法Tier1的产品。 。

杨曾介绍,创世科技最新研发的ROS3.1 Orin控制器S6已经上市。 其传感器为12EL,其功能支持高速开销。 未来,更多新功能将通过OTA升级。

圆满落幕 | 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

曾阳 | 上海创世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

智能底盘新技术解决方案探索与应用

当前,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变革。 原来整个底盘硬件都是一个机械部件,没有生命,无法控制。 但目前来看,无论是线控自动、线控转向还是悬架,整个底盘系统都变得可控,真正是软件迭代的产物。

丽氪科技合伙人、副总裁毛新兴指出,目前底盘主要有五个变化。 首先,电子系统架构发生了变化。 其次,从上层到各个组件的集成是持续进行的。 第三,软件和硬件可扩展。 第四,安全可靠,第五,客户认知不同。

毛新兴介绍,丽氪科技是第一个推出DHP的。 DHP产品是液压解耦的自动化系统,与国内厂家有一定的差异。 采用液压脱钩后,踏板端与执行端分离,制动时不会感觉到踏板自行移动。 在减压速度、功能安全、安装空间等方面较市场现有产品具有优势。 。

圆满落幕 | 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

毛新兴| 莱科科技合伙人兼副总裁

智能轮胎技术有助于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

目前,高性能电动汽车越来越多地采用多电机驱动,其扭矩分配策略需要智能轮胎系统提供更多信息,包括车辆状态估计策略、轮胎状态估计策略以及车辆状态和轮胎状态的利用。 。

森萨塔科技智能轮胎系统技术总监孙奇指出,智能轮胎系统需要在胎压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几个方面的演进。 首先,它必须使用更广泛的无线传输技术,其次,必须在轮胎上安装传感器以检测更频繁的变化。 多重信息支撑智能驾驶和电动汽车的需求。 第三,能量采集技术支持实时信息采集和传输。

孙奇介绍,森萨塔科技新一代智能轮胎管理系统(ITS)结合了先进的硬件和软件算法,可以提供蓝牙传输、轮胎花纹深度检测、车辆负载检测和轮胎刺穿监测等功能。 它将基于先进的功能引领市场趋势。

圆满落幕 | 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

孙琪 | 森萨塔科技智能轮胎系统技术总监

软件定义汽车,体验定义智能驾驶

近年来,捷豹路虎将路虎分为路虎揽胜、发现路虎和路虎卫士三个品牌,再加上捷豹形成四个品牌。 捷豹是一个相对独立、带有跑车基因的品牌。 在电动化进程方面,捷豹走在了前列。 2025年之后,捷豹品牌将成为纯电动品牌,未来所有车型都将是纯电动汽车。

捷豹路虎中国自动驾驶与智能辅助驾驶副总裁邢斌指出,当前智能驾驶存在几大痛点,其中两个是极端场景面临的挑战和人机协作问题。 -驾驶。 这些痛点导致很多客户不敢使用智能驾驶。

邢斌指出,要解决当前智能驾驶存在的问题,提升体验,需要大家打破壁垒,共同努力,让整个智能驾驶系统的体验变得更好。

圆满落幕 | 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

邢斌 | 捷豹路虎中国自动驾驶与智能辅助驾驶副总裁

创新环保材料在汽车驾驶舱的精彩运用

佛吉亚是佛吉亚集团旗下全球十大汽车技术供应商之一。 佛吉亚四大核心业务已全部进入中国市场,业务遍布中国六大汽车产区。 目前,佛吉亚在中国拥有约23,000多名员工、2,100名工程师、60多家工厂和18个技术/研发中心。

佛吉亚汽车内饰事业部中国区研发总监金明奇表示,佛吉亚今年在中国推出,致力于开发和生产可持续材料,助力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通过改进配方和工艺,并将应用技术与材料紧密结合,帮助客户成长。

圆满落幕 | 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

金明奇| 佛吉亚汽车内饰事业部中国区研发总监

顺应趋势,深度剖析汽车仓储安全之路

数据显示,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900万辆以上。 原本预测2025年这一数字只会达到1000万台,这一目标将于明年完成,这对行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信号。

深圳市江波龙电子有限公司工业存储事业部营销总监王作鹏阐述了他对当前市场的三点看法。 一是市场向好,存储需求主要包括自动驾驶、智能座舱; 第二,造汽车规模级自主芯片之路还很漫长。 三是市场上新能源企业众多,存在非市场行为竞争。 我们必须做好坚持下去的准备。

王作鹏展示了江波龙存储历史展厅,该展厅面积1300平方米,是全球首个以存储技术为核心展示的展厅。 存储历史展厅以记录历史、启迪未来为使命,希望成为行业参与的文化交流平台。

圆满落幕 | 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

王作鹏 | 深圳市江博隆电子有限公司工业存储事业部营销总监

AR-HUD重新定义汽车HMI

是一家专门从事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的公司。 以沟通一切、照顾一切为使命,基于全链路自研技术,打造了绿色定制平台、人工智能芯片、语音计算的大模型。 大模型于7月12日发布,围绕云+核心解决方案进行布局,已覆盖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大数据服务。

斯皮奇科技有限公司HUD业务负责人苗顺平表示,斯皮奇的技术实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全链路语音语言交互技术,二是自主大规模语音开发通用模型,第三,是基于软硬件融合构建人机对话的能力。 四是大型对话系统定制平台。

的AR-HUD给车辆HMI带来了很多改变。 首先,它拥有更大的屏幕和市场角度,赋予座舱HMI更多的自由度。 二是距离更远,三是互动形式创新。 。 苗顺平表示,深耕HUD行业多年,有自己的HUD和HMI原理。 首先,HMI界面需要进行三维升级。 其次,关键信息尽量少展示。 第三,应该是更轻量级的交互方式。

圆满落幕 | 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

苗顺平| 思必奇科技有限公司HUD业务负责人

零光束智能汽车数字体验产品实践

零数是基于上汽集团智能化战略的独立公司。 成立于2020年5月。2020年11月,Zero Beam发布了基于集中式电子架构的SOA软件平台。 “零光束银河全栈1.0”将于2022年推出,预计2025年推出“零光束银河全栈3.0”。

零束科技有限公司数字体​​验平台首席架构师房恩介绍,Full Stack 1.0是领域中心化的架构,解决从无到有、从现有到卓越的过程,而Full Stack 3.0解决的是跟随整个市场的竞争趋势和发展的问题。 趋势是创建中央计算平台和区域控制电子架构。

方恩表示,从大模型的浪潮来看,INOP3.0时代生成模型的主体已经基本完成。 同时整个SOA也是随着行业的变化而构建的。 基于SOA平台和零束的AI模型已经在引擎上。 建造了一个结构。

圆满落幕 | 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

方恩| 零数科技数字体验平台首席架构师

“声”身临其境| 华阳数字音响系统新体验

华阳集团汽车电子业务以“智能”为核心,围绕智能座舱、智能价值、智能网联三大领域布局。 其产品包括智能计算单元、智能显示单元、数字音响系统、无线充电、数字钥匙、APA自动停车系统、高精度定位等智能产品。

华阳通用数字声学事业部总监唐磊指出,在车载音响效果方面,有三个问题非常关键。 第一个是真实的现场体验是什么样的,第二个是车内能否实现真实还原,第三个是如何进行真实还原。 我们必须找到原因和方法,才能恢复车内真正的好声音。

唐雷表示,当前国内汽车产业发展非常迅速。 要有新理念、新思路、具有前瞻性,才能保持在这个行业的前沿。

圆满落幕 | 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

唐磊| 华阳通用数字音响事业部总监

数据与生态融合的智慧出行新体验

哪吒汽车智能研究院产品高级总监梁世日指出,哪吒旗下两款助力车S和GT的用户以年轻人为主。 超过80%的用户每周都会使用语音和导航,平均每周导航7次。 搜索了12次。 梁世日认为,这类群体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探索欲望,他们的各种诉求都需要得到满足。

为了给用户提供交互更少、选择更多、决策更快的出行体验,哪吒对车载系统进行了优化。 例如,车载地图会自动显示该地点附近的网红美食,并根据目的地选择餐点。 提出食物推荐等。

梁世日介绍,哪吒最新款汽车增加了许多新功能,如天控音效、头枕扬声器、玩具盒等,满足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圆满落幕 | 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

梁世日 | 哪吒汽车智能研究院产品高级总监

智能支持座舱开发

智能座舱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智能座舱被定义为工具; 第二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座舱可以在更多场景下提供服务; 目前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发展,智能座舱迎来了更多新的变化。

华人运通智能座舱产品与AI交互负责人吴晓敏指出,目前智能座舱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首先,概念和功能往往是相同的。 二是用户活跃度低。 三是功能相似,数据单一。 吴晓敏认为,大型车型的出现将为座舱产品带来新的变化。 一是提升语音交互等产品体验,二是生产新产品。

吴晓敏表示,大机型区别于手机等场景的主要原因有四点。 首先,汽车本身的硬件能力让大车型有了很好的立足点。 其次,汽车本身的专业知识和数据可以给大模型带来内容训练。 第三,几乎所有施工都可以机械完成。 第四,空间体验。 需要利用大模型技术进行深度升级。

圆满落幕 | 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

吴晓敏| 华人运通智能座舱产品及AI交互负责人

智能座舱行业发展趋势

目前智能座舱处于L2部分认知阶段。 具备主动感知座舱、主动执行座舱内外部分场景的能力,普遍实现云服务能力的可持续升级。 同时,L3高端认知智能座舱已开始推向市场,预计2025年左右落地。

盖世汽车研究院副院长张志文指出,智能座舱已成为用户购车的关键因素,也是整车厂商实现差异化的亮点之一。 张志文认为,未来智能座舱将有几大发展方向。 首先是汽车与手机的跨场景互联。 第二个是将大型模型放在汽车上,打造更智能的人工智能虚拟助手。 三是车辆功能集成。 四是多种操作系统逐步集成统一,五是人机交互应用多元化。

圆满落幕 | 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

张志文| 盖世汽车研究院副院长

至此,为期两天的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暨第十五届全球汽车产业峰会圆满结束。 当前汽车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但也蕴藏着诸多机遇。 技术变革和消费进化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们要顺应时代、应对挑战、不断进步。

圆满落幕 | 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

圆满落幕 | 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

圆满落幕 | 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

圆满落幕 | 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