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0-21,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首先,我们来看看工业和商业储能系统。 商业和工业储能系统和(C&I)主要用于工商业企业的能源管理。 储能系统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系统规模可分为:
从应用场景来看,工商业储能和家庭储能都属于用户侧储能。 通过与其他负荷共建微电网,主要作为负荷侧参与电网运行。 从系统规模来看,工商业储能电站规模一般在数百千瓦时至数十兆瓦时(-10MWh)之间,介于户用储能和大型储能之间。
事实上,工商业储能的重要性正在逐渐显现。 工商业储能作为用户侧储能,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工业园区、社区商圈、商业办公楼等大型工商业高耗能单位,实现智慧能源管理。 主要应用模式包括:
1.削峰填谷
通过低谷充蓄、高峰放电,降低企业或园区用电成本,节省客户电费。
2、需求响应
当短期用电量大于变压器容量时,储能系统快速放电,以满足负载的能量需求要求。
3.电力交易
在电力市场交易平台上,根据负荷预测进行短期电力交易,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4、离网备用电源
当电力中断时,为重要负载提供不间断的短期供电,减少负载突然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
目前我国工商业储能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 2022年,我国用户侧储能装机将占总装机的5%左右:据CNESA统计,2022年我国新增电化学储能容量5.9GW,其中新增0.3GW用户侧储能,约占新增储能容量0.3GW。 装机容量5.2%; 其中0.10GW用于分布式和微网,约占新增总规模的1.7%,0.2GW用于用户侧调峰填谷,约占新增总规模的3.5%。 随着峰谷电价差距持续拉大,工商业储能盈利能力增强,国内工商业储能发展加速。
近年来,全国各地区主动拉大用电侧峰谷电价差。 据CNESA数据显示,2023年6月,全国共有19个省份最大峰谷电价差超过0.6元/千瓦时。 其中,广东省(珠三角五市)峰谷电价差最大,达到1.347元/千瓦时,超过第二名(海南省)约0.1元/千瓦时。
在政策引导下,未来各地区峰谷价差将进一步扩大。 同时,规模效应带来的储能系统初期投资将下降,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将更加凸显。 进一步计算表明,通过对储能系统的敏感性分析,当储能系统初始投资成本为2元/Wh、峰谷电价差大于0.7元/kWh时,工业和电力行业的IRR商业储能项目可超过15%。 当产业成熟时,初始投资成本为1.8元/Wh,峰谷价差为1元/kWh时,储能项目的IRR可达26.6%,静态投资回收期仅为3.4年。 此时,项目盈利能力将显着提高。 流动性风险显着降低。
目前储能电池的成本呈下降趋势。 2023年以来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带动电化学储能成本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