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光伏》揭开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三大谜题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17,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近期,随着欧盟宣布计划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倾销调查,美欧之间因脱钩而引发的激烈贸易战愈演愈烈。 事实上,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光伏产业早在十多年前就受到了美国和欧洲的联合打压,也就是所谓的“双反”。 美国和欧洲企图扼杀我国所有光伏出口计划。 面对非市场化的打压,我国光伏企业几乎全部被消灭。

但如今,中国光伏产业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它是中国第一个在西方话语规则下脱颖而出的产业,第一个打破西方产业垄断和打压的产业,第一个打破扼杀发展的“碳排放”的产业。 中国国家阴谋的关键是中国转变轨道实施降维打击的开始。 它是中国制造的划时代产业,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名片。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230GW,同比增长35.3%,其中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87.41GW,同比增长35.3%。同比增长59.3%。

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国。 我国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6年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多晶硅产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 累计装机容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

2014年以来,我国企业研究机构晶硅电池实验室效率已56次打破纪录。 如今,中国不仅拥有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和技术,而且拥有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规模。 2022年,在中国工程院对17个重点领域31个优先发展方向的评估中,光伏是唯一在产业链空间布局安全性上被评估为“完全安全”的行业。

根据麦肯锡对中美各行业竞争力的比较,光伏是唯一具有压倒性优势的行业。 如今,当美国将中国视为最大竞争对手,大力打压中国科技产业时,其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2023年12月14-15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宿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光伏行业年会”在江苏宿迁盛大开幕。 《大国光伏》一书在年会上隆重发布。

作为一部描写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纪实著作,本书由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会长曹仁贤共同为之作序。 。 它以行业代表性人物的人生经历作为故事主线。 以全产业链对“自主可控”和“降本增效”双重目标的不懈追求为理念线索,以助力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减排”目标为精神指引。尽快实现“碳中和”,光伏产业将以叙述的方式讲述中国碳中和王牌产业的动荡发展故事,既专业又有趣。 它富有洞察力、发人深省、易于理解且引人入胜。

《大国光伏》试图解答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三大“谜团”:

首先,晶硅光伏产品是西方人发明的科技产品。 西方人首创了多晶硅生产技术路线和光伏制造的各种工艺。 来自发达国家的科学家设计并定义了至今仍在大规模生产的技术。 电池技术路线多样,为何中国最终成为晶硅光伏产品全产业链领先的国家?

其次,在光伏产业商业化的近70年中,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先后取得了制造业的领先地位,实现了本国光伏的跨越式发展。 为什么他们都失去了领先地位? 中国会重蹈覆辙吗?

第三,为什么这样一个中国在世界上已经取得绝对领先地位的行业,却成为近二十年来最受国人误解、指责和批评的行业之一? 所谓“境外三大源”、“补贴依赖”、“废电”、“高污染”、“高能耗”、“无技术”、“创造财富的神话”、“无序扩张”…… . 这些说法为何产生?它们是什么? 争论不再困扰行业发展了吗?

此外,本书还致力于探讨一个核心问题,即新能源如何打造新强国? 作者将系统阐释两者如何千丝万缕地联系在一起,还有哪些领域将与光伏产业的发展形成“大融合”,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奠定基础。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光伏产业取得世界绝对竞争力的关键启示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后发工业国家,在西方先进的科技产业门类中,如何不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国家是否取得了先发优势? ,并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向万表示,过去几十年,全球能源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可再生能源崛起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中国凭借卓越的技术创新和坚定的政策支持,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光伏应用市场和光伏制造大国。 本书以深刻的行业洞察和全面的史实展现了这一过程,为读者提供了全面了解中国光伏产业的机会。

作为长期研究美国问题的中美关系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认为,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了金融危机、“双反”打压等行业低谷,但仍在前行。昂首挺胸,已成为中国在碳中和领域的王牌。 行业。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扣人心弦的故事、深入的分析,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光伏产业从“外三头”到“中国名片”跨越式发展的挫折与辉煌。

经济学家管庆友也对本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表示:“掌握核心技术,不断开拓市场,加速创新突破,是我国光伏产业转型升级、突围的必由之路。这条路很难走。但我国光伏产业已经用了20多年的时间。”多年来探索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和合作共赢之路,本书正是这样一本能够系统还原其发展历史的“通史”书,值得读者反复阅读。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