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0-16,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数据显示,从1959年到2020年,中国碳排放量增长了近14倍。中国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世界主要碳排放国。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在2020年9月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2021年将“碳达峰”和“碳中和”纳入首次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正在稳步推进。 2023年,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1+N”政策体系建成。
历时三年,我国“双碳”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和积极成效:构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1+N”政策体系,部署实施了“碳达峰十大行动” ;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系统方面,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已突破13亿千瓦,历史性超越煤电;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620万辆,产销量连续八年位居全球第一。
着眼长远,立足当下。 在“双碳”目标下,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纷纷积极响应号召。 以今年1-9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前10强企业中的9家中国企业为例,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新航空、电商等。 蔚力能源、国轩高科、新旺达、蜂巢能源、孚能科技、正力新能源等进一步加快零碳产业布局,打造“先锋典范”。
宁德时代()
今年4月,宁德时代正式发布“零碳战略”,宣布到2025年实现核心业务碳中和,到2035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
据悉,宁德时代已拥有四家获得零碳认证的工厂: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于2022年3月获得全球知名认证机构SGS颁发的碳中和认证证书;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于2022年3月获得全球知名认证机构SGS颁发的碳中和认证证书; 时代吉利于2023年5月获得碳中和认证。TüV莱茵颁发的碳中和认证证书; CATL全资子公司瑞庆时代于2023年8月正式获得全球知名认证机构SGS颁发的碳中和认证证书; 10月,获得世界知名认证机构SGS颁发的碳中和认证证书。
近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宁德时代目前拥有四家“零碳电池工厂”,发布了首个锂电池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审核工具,开发设计了电池护照,并加入全球董事会电池联盟。 今年,宁德时代将发布首份碳中和报告,为行业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参考。
比亚迪()
比亚迪于2021年初宣布启动企业碳中和规划研究,并于同年8月19日在坪山工业园区正式启动首个“零碳园区”项目,打造比亚迪首个零碳园区总部。中国汽车品牌。 2022年8月,比亚迪宣布成功打造中国汽车品牌首个零碳园区总部。 2023年7月30日,重庆璧山比亚迪综合智能零碳电厂项目满负荷投产。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日前表示,“比亚迪坚守绿色梦想,是全球碳达峰和碳中和行动的受益者,当然也是坚定的践行者。” 长期以来,比亚迪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做好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领域的ESG工作。 为了提高碳排放控制能力和水平,比亚迪于2022年3月成为全球首家停止生产燃油汽车的公司。
新航 (03931)
中国新航空正在四川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零碳标杆工厂。 此外,2022年11月3日,华航宣布与葡萄牙投资机构AICEP签署谅解备忘录,拟在葡萄牙购买土地使用权,建设零碳电池工厂。
今年7月26日,由中国新航运支持的全球首艘直达江海的纯电池动力集装箱船在扬州成功下水。 作为我国首批绿色零碳试点船舶之一,该船配备了中新航业有限公司设计研发的可更换式船用集装箱式电池产品,采用电池交换模式,实现纯全程电动导航。
近日,华航董事长刘景宇表示,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公司的发展理念,公司在减排、减少碳排放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公司还关注欧洲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碳足迹、电池通行证、电池回收、材料回收再利用、责任供应链等方面实施了大量具体的技术和管理安排.,并得到行业组织的高度评价。
亿纬锂能()
亿纬锂能制定了减碳路线图,通过进行产品碳足迹核算、设定产品减排目标,推动产品逐步实现低碳、零碳目标。
近年来,亿纬锂能积极实施零碳工厂、极限制造、水蓄光调峰、高效制冷机房等,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未来,亿纬锂能将依靠可持续的技术创新驱动、低碳产品设计、电池回收技术创新、分区供应、绿色包装等措施,实现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
近日,亿纬锂能副总裁桑田出席活动并表示,亿纬锂能依靠可持续技术创新驱动、低碳产品设计、电池回收技术创新,实现了锂电池的全寿命化,隔断墙供应、绿色包装等措施。 为阶段性减少碳排放,我们将更加积极实施零碳工厂、极限制造、水蓄光调峰、高效制冷机房等,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国轩高科 ()
内蒙古国轩由国轩高科控股子公司肥东国轩直接投资成立,成立于2021年8月2日,注册地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低碳产业园。
今年5月,总投资100亿元的内蒙古国轩零碳科技有限公司一期4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启动小试生产。 试生产产品已签订订单,近期将发往安徽合肥等地。
内蒙古国轩零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敏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加快产业链闭环完善,引进相关上下游企业入园,强强联手,补强链条,共同打造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基地。”
新旺达()
欣万达智慧零碳业务涵盖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涵盖“零碳工厂”、“零碳建筑”、“零碳出行”等典型能源应用场景。
新万达副总裁梁锐表示,新万达的“双碳”目标是2029年实现运营碳达峰,2050年实现运营碳中和。“具体规划目标是到2030年帮助社会减少碳排放684万吨” ,到2040年帮助社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237万吨。” 据介绍,2022年欣旺达发布《欣旺达碳峰碳中和行动计划》提出,欣旺达从直接减排和间接减排两个方向共规划30个项目和8项重点措施,帮助公司实现碳中和峰值和碳中和目标。
今年4月,欣万达专项供应链低碳管理及产品碳足迹项目启动。 与全球领先的第三方认证机构SGS、TüV莱茵合作,正式启动全面的供应链减排计划。
蜂巢能量
蜂巢能源计划2026年实现碳达峰,2040年实现碳中和。公司以零碳产业园的形式赋能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共同应对零碳转型。
蜂巢能源首个零碳产业园已于2022年6月在四川达州开工建设。这是蜂巢能源首个采用全绿色电力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锂电池零碳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70亿元。
孚能科技()
在孚能科技的碳中和过程中,公司碳中和改革可分为三个阶段:碳足迹阶段——全企业碳足迹识别、碳减排阶段——节能减碳和价值链责任延伸、碳抵消阶段——积极准备参与碳市场交易。
早在2019年,孚能科技就主动研究碳中和领域国际国内不同标准的差异。 2021年4月,镇江基地EVA2生产线实现零碳交付; 同年6月,孚能科技获得第三方DEKRA颁发的碳中和生产认证。 2022年3月,其主导修订的《锂离子电池碳足迹评价指南》发布。
正力新能源
为了向“零碳社会”的目标努力,正力新能源总裁陈继成此前表示,正力新能源将以填补空白、弥补短板、解决痛点为“第一”原则注重产品研发和技术突破,并将继续思考更复杂场景下不同应用的实际需求,利用扎实、均衡的技术储备,建立全面的产品策略体系。 “用一颗电芯,连接陆地、海洋、空中的整个电气化零碳旅程!”
为此,正力新能源率先提出软件定义电池工厂理念,并发布智能工厂ZOE()架构。 ZOE智能电池工厂重新定义了协作、工作方法、流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使电池工厂的设备和生产线更加灵活和智能。
电池网注意到,不仅上述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排名前十的中国企业都在大力布局零碳产业,还有长城汽车、北汽集团、广汽艾安、远景动力、鹏辉能源、中卫等股份有限公司、天赐材料、邦普循环……车企、电池厂、材料厂、回收厂商等也开始加快低碳转型步伐。
结论:
可见,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确立和欧盟《新电池法》的实施,推动绿色发展、推进零碳目标不再只是口号,而正在成为必然结果企业发展与转型。 同时也可以看出,零碳发展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已进入成熟阶段,具备全球竞争力,致力于全球市场。 减碳已成为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是连锁企业海外竞争的关键。
可以预见,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零碳出行、零碳建筑、零碳工厂、零碳园区、零碳小镇、零碳产业、零碳中国、零碳世界、零碳未来……目标仍在实践中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