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0-26,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杰嘉介绍,本次发运的全线设备整合了公司各类异质结资源,采用公司新型板式PECVD双面高速射频微晶工艺。 产能达到600MW,平均电池效率达到25.1%以上(12BB),整线良率达98%,均为行业先进水平。
然而,杰嘉对于这个订单的客户却保留着一种神秘感。 官方微博称该设备订单的客户为“全球知名光伏企业”,但捷嘉并未提供具体是海外企业还是国内企业的详细信息。 。
从“全球知名光伏企业”来看,该客户范围基本锁定光伏龙头企业。 目前,领先的光伏企业大多是PERC和PERC。 国内拥有异质结量产线的龙头企业有通威、东方日升、华盛新能源等。 不过,这3家公司均已与其他异质结设备制造商签订了合同。 由于各个厂家的设备线路略有差异,与新设备厂家合作需要调试和磨合。 因此,上述公司与捷嘉合作的可能性不大。
这也意味着其他领先品牌可能更有可能采购捷嘉整线设备。 据了解,目前还有多家领先厂商拥有异质结中试线,但还没有实际量产。
从当前行业竞争情况来看,受光伏产能过剩、海外库存积累等不利影响,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例如,上周,中国华电集团2023年第三批光伏组件集中采购招标项目中,PERC组件集中采购招标项目价格跌破历史性1元,激烈竞争引发热议。 面对现有产能的竞争压力,也可能促使龙头转向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的异质结赛道。
目前HJT赛道的竞争压力较PERC、PERC轻,且具有一定的溢价。 目前,异质结电池的销售溢价保持在0.15-0.25元/W的范围内。 此外,成本也达到了经济学的临界点。 华盛新能源近日宣布9月份实现盈利。
成本方面,截至今年9月,异质结电池的非硅成本预估已达到0.22元/W左右。 异质结电池与PERC电池每W生产成本差距仅为0.07元/W。
综上所述,在当前行业竞争加剧的前景下,相比现有PERC和PERC的恶性竞争,改用异质结可能是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那么,此次捷嘉合作的客户会是谁呢? 这是否意味着异质结赛道将迎来新的领军者?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