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0-18,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TCL中环并不是唯一感受到市场寒意的企业。 算上去年,光伏各方面的龙头企业市值基本都腰斩了。
中环的问题是所有光伏企业的共同问题。
如果没有对光伏行业的深入了解,很容易被引人注目的装机数据和整体改善的财务业绩所迷惑,以及为什么公司的股价总是无法反映这个水平。
因为这并没有造成预期的偏差,这意味着该现象不能被视为原因。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8月,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113.16GW,(同比+154%); 8月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16.00GW(同比+137%)。
市场需求旺盛,光伏新增装机预期值不断走高。
因此,CPIA将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预测从280-330GW上调至305-350GW,国内新增装机容量预测从95-120GW上调至120-140GW。 根据第四季度装机旺季的实践,达到预测值并不困难。 。
另一方面,在装机数据的提振下,龙头业绩普遍大幅提升。
本文主角TCL中环上半年营收348.98亿元,同比增长10.09%;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5.36亿元,同比增长55.50%。
另一家硅片龙头隆基绿能上半年营收增长28.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长41.6%。
其他主要零部件制造商的利润均显着提高。 例如,晶科能源净利润同比增长两倍; 晶澳太阳能同比增长182.85%; 天合光能同比增长222.60%。
数据没有任何问题。 唯一的问题是不能及时反映预期,所以还是滞后的。
增量主要是由于去年地面电站装机基数较低所致。 去年硅料价格作为去年装机量疲弱的始作俑者,今年随着供给过剩的到来,正式进入下行通道。
价格下跌是主旋律,对于公司未来业绩弊大于利。
年初以来,硅材料、硅片、电池、组件降幅分别达到59%、42.9%、38.1%、36.8%。
好在价格下降带动了安装热情,将利润转移到下游。 但终端需求决定了整个行业的营收空间。 元件的数量跟上并控制价格是很困难的。 谁能保持成本优势,赢得更多订单,就能保留更多利润。 ,但这并不容易。
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竞争,从颗粒硅到N型硅片。 P型电池与N型电池之战今年已分出胜负。 价格下跌更直接的原因其实是渗透到各个环节的产能无序竞争。
该电池刚投入市场时,与Perc相比具有一定的技术溢价。 今年以来市场接受度非常好。 主打产品骏达股份前三季度利润增长3倍以上,该类电池出货量位居行业第一。 一。
不过,即使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仍难免受价格下跌的影响。
下游产能扩张速度普遍较快。 组件仅需6个月,电芯仅需9个月。 当有一定溢价时,电池是扩张的更好选择,红利随着产能的大量释放而耗尽。
尤其是近期,产能逐步投产,并不断攀升。 低效、试片充斥市场,交易价格持续暴跌,也导致主流电池价格下滑。
产业链上的价格博弈紧密相连。 一旦下游生产开始经历一段过剩时期,这种压力就会传导到上游。
8月份酝酿一轮涨价后,硅片价格开始转向下行。
假期期间硅片企业生产正常,但下游采购热情有限。 硅片库存建设趋势明显。 中小硅片企业纷纷降价促出货。
尤其是国庆节前,隆基绿能、中环两大硅片巨头纷纷下调硅片报价,并于当天宣布降价,降幅高达8%。 两家龙头企业节前集体抛售硅片库存,但下游电池片新增产能让上游确实感受到了压力。
电池片厂商保持高开工率,假期期间维持正常生产,并新增产能增加产量。 预计10月份电池片产量环比继续增长。
该成分股今年经历了最平稳的下跌。 与年初1.80美分/瓦的均价相比,受供应过剩影响,由于欧洲进口增速放缓,且需求并未出现爆发性增长,今年5月后价格加速上涨。
根据欧洲能源咨询机构的最新数据,2023年欧盟光伏组件库存可能超过100GW。如果说8月份网上报道的40GW震惊了市场,那么现实可能会更糟糕。 目前库存可能已经达到80GW。 换句话说,今年对欧洲的组件出口不太可能出现大幅增长。
如今组件价格正处于触底回升过程中,第四季度的安装旺季能否扭转产业链价格下跌的局面?
很难说。
即使第四季度国内抢装消化了庞大的组件供应量,仍将是一个挑战。 海外市场多数释放出下半年需求逐渐减弱的信号。
海关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光伏组件累计出口17.3吉瓦,较2022年8月同比增长20.6%; 2023年1月至8月累计出口量达到137.9吉瓦,同比增长26.8%。
从欧洲国家的装机规模来看,装机速度决定了今年的高库存水平是否会影响明年的需求。 库存的激增对我们影响不小。 仅荷兰、巴西和西班牙就占出口总额的约40%。 欧洲市场将是今年寒冬到来之前最后的修复机会。
回想起来,年初组件价格下跌的幅度绝对是被低估的。
组件赛道随着通威、中环等的进入而变得更加拥挤,为了完成全球出货目标,组件集成龙头在三、四季度都背负了较大的出货压力。 库存管理的实现程度将反映在零部件价格上。
市场持续分化,元件订单加速见顶。 二、三线开工率不高。 组件成交低价区间可达1.1-1.15元/W。 本周,我们甚至可以听到第四季度的部分价格已经逼近1元大关。 。
集成零部件企业通过产业链整合,具有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削弱了上游价格波动对零部件成本的影响。 每瓦的利润也比只经营单一链路更有优势。
一方面,行业内不少零部件企业正在巩固整合能力,这也是上半年业绩出现如此反弹的原因; 另一方面,不少上游龙头企业也在寻求整合,比如通威、中环等。 用现在流行的术语来说,就是“逆周期调节”。
整合还存在财务障碍。 对于二三线企业来说,这是一次绝佳的逃离。 产能和技术迭代正在加速淘汰落后企业,它们只能跑得快。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些企业想要提高产量、扩大生产,不做根本就活不下去。
这也造成了恶性循环。 无序竞争首先扩大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进而造成产业链的价格崩溃,最后吞噬企业的利润。
这就是为什么有关光伏产能扩张计划增加的消息现在被市场解读为非常负面的原因。 只要加量是预定的,什么都无所谓,先试试再说。
因此,装机需求和财报看起来都比较亮眼,只是因为价格暴跌的后果还没有在财报中充分显现出来。 事实上,价格下跌的影响也可以从第二季度中环业绩停滞中看出。
要知道,二季度中环硅片出货量同比增长43%,环比增长17%。 出货量一点也不弱,但与单季度营收负增长存在较大冲突。 关键是价格。
此外,公司二季度期末库存增加约80%。 硅晶圆龙头的库存仍以如此大的比例堆积,已经可以看出下半年硅晶圆价格的压力。
回过头来看,光伏龙头未能在股市重新崛起,除了系统性因素的影响外,还有产业链价格调整深度的边际变化所形成的悲观预期。
仅关注体量维度无法了解行业的实际变化。 硅片从年初到3月份的增长速度最终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 或许明年只有价格稳定、库存压力缓解,才能有一些积极的成果。 种类。
但真正的转折点或许还要以生存战的结束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