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产业将迈向发展新阶段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0-16,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烟台产业发展__山东烟台发展

10月8日,山东省烟台市人民政府印发《烟台市氢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紧扣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探索氢能融入区域能源体系、多种能源协调发展战略,提出到2025年,氢能产业规模达到10个亿元; 到2030年,氢能产业规模将达到100亿元。 产业规模已达300亿元以上,形成集氢气生产、储存、运输、加工、使用为一体的氢能产业体系,为烟台市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形成有力支撑。

接受采访的专家指出,《规划》的出台将是烟台氢能产业发展的一大利好。 在政策支持下,烟台氢能产业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方案》提出,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和重点地区示范引领作用,抓住国家大力推动氢能创新示范应用提供的政策机遇,积极融入山东省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 重点突破氢能核心关键技术和关键材料研发,积极探索氢能推广应用商业模式,统筹协调烟台氢能高质量发展核心区建设。

烟台市发改委指出,烟台市是国家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也是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中心城市、共建“一带一路”重点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同时,烟台市作为环渤海经济圈和胶东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善,气候条件宜人。 近年来,烟台市始终将氢能产业作为重要的招商引资方向,持续关注产业投资动向,积极举办氢能招商会、参加氢能产业论坛。

山东省委常委、烟台市委书记姜成在2023年碳达峰碳中和大会上表示,近年来,烟台市抓住山东绿色低碳建设重大机遇、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着力打造绿色低碳样板城市。 打造山东最大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启动山东首个核电和海上风电。

制氢企业北京质子发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大伟认为,在上述背景下,烟台可再生能源装机量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绿氢发展潜力巨大。 同时,烟台的氢气应用场景也相当多样。 例如,烟台当地一些传统石化企业对氢气产生了新的需求。 烟台拥有龙口港、蓬莱港、海阳港等国家一类开放港口,提供氢能。 交通应用提供了合适的机会; 海阳东方航天港的火箭发射也有氢气需求。

烟台东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葛增超指出,烟台距离韩国、日本等国家比较近。 例如,日本对氢气的需求非常大,每年从澳大利亚进口大量氢气来替代其化石能源需求。 因此,未来烟台通过水电解实现规模化制氢后,可以考虑氢气的海外销售和出口。

规划目标更加合理

《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氢能及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零部件和装备开发的优质特色产业集群,氢能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到2030年,氢能产业规模将达到300亿元以上,形成集氢气生产、储存、运输、加工、使用为一体的氢能产业体系。 氢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大幅提升。

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主任张艳峰认为,《规划》中的近期和长期产业发展目标非常明确。 “如果烟台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氢能发展基础,逐步落实规划布局目标,将能够进一步加快氢能规模化应用,降低产业成本,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 ”

烟台产业发展__山东烟台发展

烟台市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烟台氢能产业经济体量已达20亿元,涉氢企业超过10家。

陆大伟表示,《方案》中的产值目标比较客观。 “氢能产业链很长。对于烟台来说,整个氢能产业链的产业雏形正在构建。当地的应用场景也能满足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当地的海上风电电力、核电资源制氢,在港口船舶、物流卡车等方面的应用,将促进生产、储存、运输、加工、使用同步发展,形成良好的氢生态闭环,因此产值目标300亿元并不是一个夸张的数字。”

葛增超也认为,《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并不难实现。 “在国家‘双碳’政策的支持下,氢能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规划》传达了烟台地方政府的发展决心。同时,烟台当地的氢能相关企业也纷纷开始规划布局推进氢能业务,相信未来氢能产值将实现大幅增长。”

“产业链的发展和规模化应用必须以基础设施为基础。” 葛增超指出,《规划》提出,到2025年,烟台市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400辆以上,加氢站4座以上,实现绿色氢能在化工行业应用2万吨/年以上的发展目标符合目前烟台氢能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

致力于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 依托各区资源优势,烟台对氢能项目示范场景和全产业链布局提出了更高要求。

《规划》指出,以烟台市城区为空间载体,包括莱山区、福山区、蓬莱区等5个行政区和高新区、黄渤海新区等3个功能区。区、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实验区。 立足城市建设,凭借交通、商业、教育等优势,重点突破氢能核心关键技术和关键材料研发,积极探索氢能推广应用商业模式活力。 例如,海阳示范区将建设绿色氢能生产应用基地,莱州示范区将建设绿色氢能化工产业园,黄渤海新区将建设氢能装备制造基地。区。

葛增超认为,烟台发布的政策涵盖了氢能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规划》考虑氢能综合利用,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将极大促进氢能生产、储存、运输、加工、使用等各个环节。”

以黄渤海新区为例,新区将氢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着力打造集生产、储存、运输、加工、使用于一体的自循环氢能生态系统。 该系统利用低成本、低碳制氢的优势,塑造氢能产业的发展竞争力。

黄渤海新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产业规模来看,该区目前拥有现代等氢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应用产业化机构和企业。氢能源、东德实业、明聚新能源。 拥有10家企业,氢下游产业链已基本形成。 同时,泰和新材料拟投资的镁基固态储氢项目将构成氢能储存和运输的关键环节。 “从科研平台来看,现代氢能研究院、烟台哈工大研究院等高端科研机构的部署,可以推动氢能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助力打造氢能大国”。立足烟台、辐射东北亚的产业发展示范区。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