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0-26,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说到内卷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前的中国汽车市场。 尤其是今年,内卷化虽然促进了竞争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但并没有提高企业整体利润。 放大镜下的自主品牌屈指可数。 一家人有欢乐,有悲伤。 简单回顾一下今年第三季度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比亚迪是最幸福的车企。 9月销量增长28%,出口贡献10%,同时创下单月出口纪录。 国内外市场百花齐放; 艾安强势崛起。 ,超越特斯拉位居第二; 长安深蓝是实力最强、CP值巨大的玩家。 9月最后一周,7天销量4400套,追上理想,碾压一众新势力; 小鹏在王凤英的带领下,开始稳步走出低谷,成功康复; 蔚来走偏路,发布手机,旨在打造全生态,但据媒体报道,其400亿现金流已经烧掉一半,在外部融资困难的情况下,令人不安; 虽然理想在新势力榜单中独领风骚,但前狼后虎并不被看好,尤其是文杰M7的突然崛起,与理想正面交锋,拿下5万元大单。 然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些传统车企因内卷化而几乎无法运转。 长城威牌、红旗逐渐落后,个别车型月销量不足千辆。 新势力品牌则更加残酷,其市场份额难以预测,而且榜单更新速度非常快。 谁还记得曾经的威马和拜腾? 这就是内卷化的明显后果:一将成功,万骨枯萎。 中国汽车齐生,但画面并不美好,有跑的,有爬的,有坐着的,有躺着的。 知道自己的冷暖是很可悲的。
但在看不见的情况下,产能过剩和竞争压力正在累积,需求溢出迫在眉睫。 中国全年汽车销量预计将维持2022年的水平,继续占全球总销量的30%。 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42.4%和44.1%; 累计出口53.4万台,同比增长1.6倍。 乘用车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近日在出席中国汽车质量研究报告发布会时预测,未来五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将达到4000万辆。 不过,他也承认,当前产能过剩形势严重。 笔者在会议间隙与上汽相关人士交谈,对方透露,目前预估的产能过剩是保守数字,实际产能过剩水平应该远超1500万辆。 学术界对于内卷化通常给出两种药方:一是差异化管理,二是开放外部循环。 回到瑞士小镇,如果三间鞋店分别专注于针对不同人群的童鞋、女鞋和户外运动装备,共同拓展小镇品牌。 那么经营者和消费者就可以同时实现利益最大化,并可以打造出全球知名的品牌。 这将结束纳什均衡(即囚徒理论中的收益和损失平分),完成帕累托改进(即囚徒理论中至少有一方最优且没有一方受到损害),并且彻底摆脱内卷化。
回到汽车市场,自主品牌要想走出内卷化的出路有两种。 一是用差异化竞争缓解内循环压力,二是以优质高效的出口开辟外循环渠道。 从目前国内市场情况来看,分化的路径越来越窄。 大家都在搞全栈自研、垂直系统、栈配置技术。 所有部分均已成交量。 短期内愣住的外资正在通过反向合资的方式进行重组,比如沃尔沃的套娃姬氪打造MPV、现代抄袭姬狐平台打造新款EV、奥迪使用智翼平台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举措大多只针对中国市场,符合所谓的供应链去风险和“在中国、为中国、只为中国”的战略。 很多新车都是使用国产平台后才在中国市场销售产品,或者像上汽奥迪那样使用自主品牌LOGO。 这种以市场换技术的逆向操作,只会加剧内卷化。
比亚迪元PLUS(海外称为比亚迪ATTO 3)在南非上市(图片来自比亚迪官方微博)
目前,出口海外或海外建厂是唯一出路。 近两年,长城在泰国、奇瑞在阿根廷、吉利在白俄罗斯建厂扩大生产。 比亚迪ATTO(国产明元Plus)已成为瑞典及中东地区单一车型销量冠军。 广汽、吉利、华人运通都已经或正在与沙特阿美合作在中东建厂或开发新品牌电动汽车。 但从长远来看,欧美市场才是最具方向性和盈利的目的地。 由于现实地缘政治和通胀因素的影响,中国品牌在美国发展困难重重,欧洲市场自然[a1]成为必须攻克的堡垒。
但欧洲市场却不容乐观。 欧元区9月制造业PMI录得43.4%,连续15个月低于荣枯线。 德国制造业PMI仅为39.6%,连续15个月萎缩。 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引擎,整体陷入衰退。 如果中国低价汽车冲击德国汽车制造业乃至欧洲市场,势必会引发更剧烈的反弹。 目前,欧盟正在对中国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 好消息是审稿周期比较长,预计在六个月到九个月左右。 据称,如果补贴违规行为被发现违法,最终报复性关税上调可能为10%至15%。 考虑到现有10%的关税,中国出口汽车将被征收25%以上的关税。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成本优势仍会创造出新的空间,但肯定会大幅缩小。 比亚迪、爱驰等工厂建设计划也受到环评、投资审查等影响,也存在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与欧洲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并相互转让权益不失为一种过渡手段。 但如果此时中国汽车企业单独行动,在海外相互竞争,必将失去大好机会。 所以,自主品牌在海外这条华山路上经营,一定要团结一致,与外界保持一致。
集团首先要学习日本、韩国的合作机制,相互分享信息和经验,避免相互价格竞争,尽可能协调彼此的商业行为,不形成横向垄断,防止彼此之间的竞争。踩对方的脚。 还有一种分组,就是在技术研发方向、研发成果开源共享方面步子更大、动作更快。 因为我们要在2030年之前防止国外巨头弯道超车。欧洲市场电动汽车需求的时间窗口并不大。 如果对手开辟其他战线,我们的生存空间就会进一步缩小。
吉利雷达首批面向海外市场的雷达RD6下线(图片来自吉利官方微博)
欧盟原计划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碳排放水平较2021年必须分别降低55%和50%,到2035年全部降至零。后来该协议遭到主要汽车工业国家的强烈反对德国等被迫做出妥协,允许欧盟国家在2035年后销售添加ie-fuel电子合成燃料的新车。虽然电子燃料的总成本和清洁生产要求较高,但没必要修改现有内燃机结构,加油时间与燃油车相同,大致为2~5分钟。 更适合中型和大型车辆。 一旦完全取代传统燃料,将进一步挤压电动汽车市场。 保时捷、法拉利、宝马等汽车制造商目前正在研究电子燃料以取代汽油和柴油。 全球推进系统总监 Burry 在 SAE 国际会议上表示:“我们不再为发动机提供电子燃料,而是为发动机提供碳燃料,这意味着我不必更改硬件来适应它们。”日本在电子燃料方面也有动作。2023年内阁府《经济财政运行与改革基本方针》中明确提出,到今年上半年将包括电子燃料在内的合成燃料商业化。 2030年代。此外,以氢燃料为代表的其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也在加快,日本在这方面也走在了前列。2022年,日本宣布设立清洁基金,将投入1万亿日元用于研究日本产经新闻最新报道称,日本新能源产业综合开发机构还将拨款1145亿日元,启动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的燃料制造技术开发项目的研究。 不久前,丰田还推出了异形储氢罐,增强了氢燃料汽车对不同车型的适应性。 北美市场也在加速后续布局,其主要着眼点是降低目前氢能的高成本。 根据美国国家清洁氢能源战略和路线图以及氢能源研究计划(2021年6月),目标是到2030年将清洁氢能源成本降低80%至1美元/kgEl。
电子合成燃料、氢燃料电池、氢能源,以及甲醇和生物柴油等,这些新能源方式在发展初期都存在技术难点,特别是在成本和产量方面。 但假以时日,它们未来可能会在弯道上超越中国电动汽车。 国内石油产量一直处于30-70的比例,即柴油和汽油的产销比为30%:70%。 我们在电子合成燃料方面做不了什么,主要是柴油碳氢化合物。 因此,重点发展氢燃料电池和氢燃料汽车,避免被对手反向包抄,将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国内厂商需要联合起来,共享技术前瞻性成果,尽快布局氢能源汽车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
在纯电动电池的下一代发展道路上,对手也可能反超。 丰田有信心其固态电池将于2027年量产,可在5至10分钟内充电,并实现1200公里的续航里程。 虽然丰田从未公开过技术突破和材料解决方案的细节,引起了宁德时代的怀疑,就像同仁堂从未公开过秘方一样,但这并不能成为否认丰田将实现反向弯道超车的依据。 而且,固态电池可能比氢能、电子燃料更早给我们带来挑战,我们必须以团结进取的态度认真应对。
笔者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统一协调部门,更具权威性和执行产业政策的能力。 提高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海外协同作战、共同进步的能力。 电子燃油对外合作较快的吉利、氢动力领域起步较早的长城、研发出全球首款绿色氢(氨)发动机的广汽等均被选为领先企业。企业加快形成竞争力。 为集团提供制度保障和产业政策引导。
此外,人才培养和分配也是团队建设、避免内卷化的重要领域。 教育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计,到2025年,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将达到103万人。 据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测算,到2025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人才净缺口约为3.7万人,而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数那一年只有大约7,300人。 建议龙头企业、教育部、相关高校扩大定向培养规模,制定专项强基计划,共同培养后备人才。 同时,要避免人才流动中的恶性竞争。 特别是要引进的研发、制造、营销人才必须提前储备、合理匹配。 同时,要防止企业因争夺海外人才或无形资产而被迫涨价,落入经纪人设下的仙人陷阱,赔上妻离子散。 上汽集团高价收购通用汽车大宇并仓促退出的错误不能重演。
组建团队,首先要保持平衡心态,树立大局观,冷静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避免由内卷变成内耗甚至内斗。 抢人、抢地、抢市场,打价格战,都是海外经营的大忌。 千里堤塌成蚁巢。 很多事情都是从口水战、不文明竞争开始的。 你能想象自主品牌内讧争相去北京向工信部讨说法的故事吗? 你能想象这种事发生在海外吗? 正如哪吒汽车总裁张勇所说,“全球销量几千万美元的是丰田,是大众,不是我们。出门前打架,就像幼儿园里的孩子,大人站在门外看笑话。” 只谈自己,不谈对手曾经是企业面试时不成文的默契,现在这些好习惯应该再次鼓励。 否则,到了海外,所有的互相争斗的记录,都只是互相递刀、互相调侃。 不文明竞争的本质是傲慢、丧失初心、难以恪尽职守、只拆桥不铺路。 企业文化应以不突破底线、恪尽职守、做好人、练内功、质量第一为基础。 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时代已经到来。 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醒那些需要提醒的人,但我们不能互相伤害,也不能做伤亲让敌人高兴的事情。 集团化是中国车企摆脱内卷、走向海外的标配,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