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预言早得让人觉得就很科幻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22,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国际氢能理事会认为,21世纪人类将进入氢能时代,并预测2050年全球氢能需求将增至目前水平的10倍。同时,全球氢能产业链产值将增长2050年将超过2.5万亿美元。氢能的利用不仅每年可以减少数十亿吨二氧化碳排放,还能创造巨大的工业领域,提供数千万个就业岗位。

自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氢能”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利好政策纷纷涌现。 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发布了氢能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 根据《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5万辆左右,并部署一批加氢站。 截至2021年底,全球运营中的加氢站有659座。 其中,我国加氢站数量位居全球第一。

2023年,氢能产业正走向成熟阶段,正处于实质性爆发的前夜。 国家层面的政策已经制定。 今年以来,行业不断落地实践,数据持续超预期。 行业爆发和高增长周期显然已经开始。 随后绿氢项目招标的密集实施以及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的高增长将成为持续动力。 。

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2050年,氢能占我国终端能源体系的比重将超过10%,年产值将达到10%以上。产业链规模将达12万亿元。

目前,氢能源产业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分一杯羹。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氢能相关企业超过3060家。 其中,2022年新登记企业将超过580家,增速达24.8%。 尤其是2023年,氢能源开始“爆发”。 1-5月,新增氢能源企业130多家。 国宏氢能、杰氢科技、国富氢能、中鼎恒盛等四家氢能公司正在开发氢能。 排队 IPO。

氢能的发展不仅基于市场需求,也基于国家发展。

2023年,六部委联合发布《氢能源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年版)》(以下简称《指南》)。 这是国家层面首个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指南》系统构建了氢能生产、储存、传输和使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涵盖基础与安全、制氢、氢储运、加氢、氢能应用五个子系统。 根据技术、设备、系统、安全、检测等进一步分解,形成20个二级子系统和69个三级子系统。

近两年,集风、光伏、储氢于一体的新能源投资项目在各地异常火爆,新能源投资者积极布局并参与绿色氢能投资。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6月我国新签约绿氢项目超过19个,总投资预计超过1400亿元。 同期,20余个绿氢项目开工投产,总投资超过880亿元。

在长期确定的“双碳”目标指引下,绿氢面临蓬勃发展的机遇。 以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内蒙古有40多个绿氢项目正在实施。 这些项目进展情况各异,包括签约、备案、开工建设、投产等,总投资超过2500亿元。 。 其中,22个项目已公布竣工时间,计划竣工时间范围为2023-2028年。 从氢能政策规划到绿色氢能项目建设、产业链企业吸引,该地区正呈现上升趋势。

此外,绿氢在新疆、辽宁、甘肃、湖北、宁夏、河南、河北、吉林、广东、云南、山东、上海、浙江等多个省市也遍地开花。 绿氢赛道成为众多大型央企、国企、上市公司投资的“新宠”。

绿氢产业蓬勃发展背后的商业逻辑并不难理解。 随着新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规模发展,风能、太阳能新能源成本不断下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大幅增长。

截至2023年6月底,国内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已达389/471GW。 预计2023年至2025年风电和光伏发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将分别升至71GW和183GW。

由于我国东北、西北地区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土地广阔,适合建设太阳能、风力发电站。 但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当地用电市场较小,多余的电力需要储存或出口。 同时,太阳能、风能不稳定,季节变化大,易受天气影响,需要调峰。

通过电解水制氢不仅消耗大量电力,而且还可以就地将电力转化为能源。 产生的氢气可作为工业原料和燃料,延伸至下游产业。

未来,“电+氢”将形成新能源体系,将带来新能源革命。

氢能是万亿级新赛道,应用范围巨大,需求潜力巨大。 直接应用:氢化工、氢冶金、氢建筑、氢运输。 间接应用:氢燃料电池发电,将氢能转化为电能,可应用于所有用电场所,替代化石能源。

国内氢能项目审批日趋严格,不少绿色氢能项目申请未能获得批准。 目前,国内绿氢产业正处于爆发初期。 随着进入行业的玩家激增,各地对绿氢项目的审核标准也在逐步完善。 继河北、内蒙古之后,其他地区势必纷纷行动,国内绿氢项目的新一轮试验即将开始。

多地风光互补制氢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但也有一些项目已叫停。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已有7个项目。 12月14日,河北工程公司承建的远景能源丰宁“风电+储能+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正式开工。 本项目建设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300MW。 规划安装40台单机容量6MW风机和12台单机容量5MW风机。 每台风力发电机附近均配备一台35kV箱式升压变压器。 该风电场规划建设一座220kV升压站及配套的46MW/92MWh电化学储能系统,其中包括23个4MWh电池储能容器。 值得注意的是,从工程建设内容来看,该项目不再有“制氢部分”。 今年9月5日公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明确提出“不再建设制氢部分”。

继远景能源丰宁项目取消制氢部分后不久,华电在河北承德也有绿色氢能项目取消了制氢部分。 截至发稿,尚未有该项目启动的消息。

这些现象也告诉我们,氢经济仍需科学合理发展。

过去纯氢的运输成本较高,这是限制氢能商业化利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测算,在运输距离90公里、年运输量5万吨时,管道氢气运输成本是长管拖车的11%-15%,液氢罐的1/20卡车。

预计2035年至2050年,管道将成为我国氢气运输的主要方式。 北方氢能管网一横一纵总长度将达到5000米,连接北方最大的氢产区内蒙古和河北,解决京津冀和中部地区的问题平原。 城市群的氢需求。

产生的氢气如何消耗是其发展的关键:中石化新疆库车绿氢项目产生的氢气通过管道输送至塔河炼化,替代现有的天然气化石能源制氢。 三峡纳里松光伏制氢项目主要应用于化工和交通领域。 然而,一些制氢项目并没有考虑生产出来的氢气将如何消耗,是制成氢燃料电池,还是通过管道输送到炼油厂。 有没有外部管道? 我什至不知道产品的市场在哪里!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