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光伏行业年度大会:机遇与挑战并存(附股)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17,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01 行业机遇与挑战

2023年,我国光伏产业在产量、出口等多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并继续向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翻三倍的目标努力。然而,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共存。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继凡认为,要保证未来新增装机容量能够持续增长,最关键的是“新增装机发出的电一定要利用,不能丢弃”。 他指出,关键是构建广泛的风、光、储协同体系,电力体制改革要带头。

尚迈新能源董事长施正荣也表示,目前产业链价格已跌至谷底。 如果进一步下跌,不仅对企业是一个挑战,而且也无法给当前的电力体系带来新的收益。

他指出,当前行业瓶颈不在于产品制造行业,而在于电力系统。 加快电力系统底层设计,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交流中,正泰新能源董事长陆川表示,要实现2030年装机容量翻三倍的目标,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建设目标,需要项目推进过程中多方的努力,特别是不同国家政府部门的系统。 。 当前,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偏差和滞后,很容易导致对目标的认识和实现压力的偏差。

在住宿方面,他建议,未来在住宿能力方面,各地要提供确定性预案,及时公开信息,避免工程中途出现“堰塞湖”情况。

同时,在解决消费问题时,中国普遍通过分配和存储的方式来解决,而没有给出更多的技术选择。 他希望探索新的消费模式,聚焦“电能质量的要求”。 “对电能质量提出客观要求后,企业会有很多创新的方法,用最小的成本实现这个要求,而不是说我现在干脆不给你技术选择,而是给你一个统一的要求(配电)和存储),我想这也使我们未来的发展能够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的目标。

02 关于产能过剩和供需矛盾

正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会长王伯华所言,今年行业如果出现热词,一可能是过剩,二可能是降价。

当前行业产能过剩、供需失衡等突出问题“本质上是资源非市场配置造成的”。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一针见血地表示:一方面,资本市场的非理性因素助推了资本涌入。 面向光伏行业;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带来的热度进一步助推了金融机构的抢购,导致了目前的业绩。 怎么处理呢? “我认为这需要时间。”

“我们对今年新增产能也做了初步研究,从电池到硅片再到硅材料,但每个环节都不一样。一般来说,一年新增产能在400到500吉瓦左右。可能会有更多的硅材料,稍微更少的硅晶圆,以及大约这个数量的电池。” 高纪凡指出,当前阶段产能过剩导致价格快速下跌,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企业投资意愿强。 2.地方政府支持企业投资。 3.资本市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4.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目前,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对跨境非主业企业进行一些限制和调整,但金融机构仍处于观望阶段。 他呼吁金融机构在合理范围内对行业给予支持。 但他也强调,该行业的受欢迎程度应该以合理的速度下降。 “如果过热,就应该冷却,但我们不希望它过冷。”

不过,虽然目前行业面临困难,悲观情绪正在蔓延,但在施正荣看来,“总体还是很乐观的”。 他指出,从应对气候变化的能源转型大趋势来看,光伏产业的未来是确定的。 同时,行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也会引导行业向理性方向发展。 这只是时间问题。

淘汰落后产能,保留新技术。 所以,对于后者,“能装就装,能装就装硬设备”。

03 中国光伏企业如何走出去?

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光伏企业密集出海。 协鑫科技宣布在沙特阿拉伯设立中国企业首个海外硅工厂。 天合光能的海外供应链布局已基本敲定。 对于这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总的来说,在海外建厂并不只是“异地生产”那么简单,那么面临哪些挑战呢? 我们将如何应对?

当前,各国产业本土化发展已成为既定事实。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光伏产品线总裁陈国光表示,企业完成国际化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首先,企业应及早介入参与当地本土化进程,与当地建立良性的对话协商机制,讨论符合本地化制造要求的方案,避免当地政府因缺乏了解而突然采取激进措施,对双方都不利。 没有任何好处。

2、关于文化问题,企业人才本土化也是需要关注的焦点。 国际人才与本土人才在人力成本、授权等各方面存在差异,需要企业进行大量投入。

第三,外交政策不可持续的风险较高。 这不仅需要考虑政府更迭时政策能否持续,还需要考虑中国企业在一些地区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对于目前中国企业最重要的“国际化”路径——出口,阿特斯阳光电力总裁庄燕认为,这种方式对于全球本土化帮助不大,对于品牌全球化也没有多大好处。 。 同时,“容易受到地缘政治挑战,在经济规律变化下难以实现长期可持续”。

“中国企业走出去最大的挑战是我们中国企业要用中国思维去思考本土的事情。” 陆川表示,成熟的本土化需要按照当地的法律法规和行为方式来办事,否则很容易因为理解和观念的差异而造成工作中的不合规。 “这是一个不断研究、调整、创新的过程。”

04 产业高质量发展从何而来?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光存储集团总裁顾一雷认为,高质量发展“企业除了加大企业创新和研发投入外,还必须着力在领域求生存”。他们擅长的,不建议走得太远。” “这个垂直整合”,他指出,每个公司在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优势,所以每个公司都应该在自己的领域做到最好,然后相互配合,相互配合,让整个行业变得更好。

施正荣也持有类似观点。 他认为每个公司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特色。 如今每瓦不到1元的低价就是同质化严重的结果。

对于未来,庄岩建议企业要加强创新能力、ESG能力和全球投资能力。 这三个方面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