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16,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公元前202年,它从中国西安出发,向西行进,穿越欧亚大陆,远至北非。 这条漫长而古老的路网,两端的直线长度相当于赤道的四分之一,绵延数千里,绵延两里。 一千多年来,这里一直是历史上著名的古丝绸之路。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 截至今年,“一带一路”倡议已吸引全球150多个国家参与和支持。
从2000多年前的丝绸、茶叶、瓷器,到当今21世纪一带一路的新三大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 中国不断向世界传递着代表美丽与和平的新事物。
国轩高科成立于2006年,深耕新能源锂电池领域18年。 它起步和发展于安徽中部合肥,现已成长为中国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军者、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范和先锋。 全球第一家标准电芯工厂、泰国第一家电池包、德国第一家电池包、占据印度新能源市场最大份额,海外业务增速近300%……梳理其海外布局,我们可以发现国轩高科的海外布局大部分集中在一带一路辐射经济带,而较早布局的东南亚市场目前已率先实现盈利。 国轩高科的“新丝绸之路”探索有望成为公司未来最大的业务和收入增长极,也为其他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优秀的典范。
(1)海上风光无限,何不随波逐流?
根据国际能源署今年发布的《全球电动汽车展望2023》报告,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比上年增长35%,达到1400万辆; 而最新销量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9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0万辆,同比增长39%。 每年的第四季度是汽车销售的旺季。 以此推算,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极有可能突破1400万辆大关。 这个数字远高于2022年的1082.4万辆销量。
在这些日益庞大的数据中,有三点值得深思。 首先,1-9月销售汽车940万辆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份额超过60%。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日趋成熟,而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如欧洲、非洲、美洲、亚太等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是一个急需深度开发的市场。
其次,与全球汽车销量数据相比,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仍有较大增长预期。 机构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市场、欧洲和非洲市场、亚太市场的汽车销量基本在1800万辆左右。 加上中国市场超过2000万辆汽车,2022年全球市场空间总量接近8000万辆,且四者市场份额相对均衡。 假设这些车辆在不久的将来全部进行电动化改造,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高速增长。 对于拥有技术和产品双重优势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来说,没有理由不出海。
第三,对比新能源汽车的数据,我们来看一下储能市场的数据。 国轩高科董事长李震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彭博创新经济论坛上预测:“我们认为,到2030年左右,储能领域电池需求量将达到1.5TWh。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需求。 ” 2030年全球电池总需求将达到6TWh。电化学储能占比60%,约为3.6TWh。储能市场需求1.5TWh约占40%。储能市场需求不容忽视除中国外,美国和欧洲两大经济体是全球新能源储能的主要市场,彭博新能源财经认为,亚太地区将主导全球储能市场,预计到2030年,占所有新能源存储系统总装机容量的47%,其中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地区将占24%,美洲将占18%。到2030年,除中国外,其他海外市场储能份额预计将占到50%左右。
当然,我们不能只看到巨大的市场而忽视其背后的制约和障碍。 以美国新修订的IRA法案为例。 补贴明显向美国本土企业倾斜,限制海外企业尤其是中资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意图非常明显。 2022年,中国对美国锂电池出口将超过10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近20%。 因此可以预测,该法案的实施将直接影响中国电池企业及其他产业链配套企业未来2-3年的出口业务,甚至可能导致中国企业失去部分美国市场订单在短期内。 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美国市场需求并不会因为IRA政策限制而减少。 客观地讲,美国需要外部资源和实力来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 欧盟还推出了新的电池法案,对电池供应链、碳足迹、电池通行证和回收提出了明确要求。 例如,《关键原材料法》规定了战略原材料的国产化目标比例,并规定了来自单一第三国的供应比例。 这也倒逼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加快海外布局,在政策收紧之前提前谋划海外布局。 ,以增加全球市场份额。
全球汽车工业的巨大变化深刻影响了能源行业。 到2030年,汽车电气化将使全球石油需求减少至少500万桶/日。 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表示,电动汽车不仅给世界汽车制造业带来了历史性变化,也带动了全球新能源经济的迅速崛起。 “我们所看到的趋势对全球石油需求产生了重大影响。几个世纪以来,内燃机一直没有竞争对手,但电动汽车正在改变这一现状。”
国轩高科董事长李震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他认为,传统化石能源时代,培育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汽车公司、石油大亨。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能源变革的第三个时代。 在这个崇尚可持续能源的时代,不仅我们的汽车轻量化技术要大踏步,我们的产业转型也将逐渐从金属时代过渡到合金等非金属时代。 、铝合金、铝镁合金等轻量化技术,碳纤维、硅纤维、玻璃纤维、植物纤维未来将在整个行业广泛应用,因此与新能源相关的产业变革空间也巨大。
如今,在中国新能源产业力争超越欧洲、追赶美国的同时,另一条中国特色道路——“一带一路”也在深刻影响着世界。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于2013年率先提出重新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由于大多数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都处于早期阶段。发展中,高碳排放强度短期内难以实现。 如果内部情况发生逆转,总排放量仍将上升。 有研究指出,如果历史上的高碳增长模式持续下去,到205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碳排放量将占全球的76%之多。 “一带一路”为解决全球绿色发展问题、完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提供了新路径。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一员,国轩高科的业务遍及全球10多个国家。 其业务领域横跨亚洲、欧洲和美洲。 业务范围涵盖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和储能业务。 已成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领头羊”。 纵观其海外布局,我们可以发现,其海外布局的大部分地区,如泰国、越南、印尼、新加坡、荷兰、瑞士、阿根廷、斯洛伐克等,都与“一带一路”倡议密切相关。覆盖区域高度重叠。
(二)全球化是战略,“一带一路”是方向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18年前,看看当时的国轩高科是怎样做的,才成就了今天的全球成功。
世纪之交,全球锂电池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一个高瘦、总是微笑的温柔年轻人放弃了人人羡慕的合肥公务员职位,毅然辞职去创业。 年轻时,他能吃苦,不怕失败,有干劲。 最初几年,他尝试了出租车、房地产等行业,并取得了一些成功。 合肥至少有10个房地产项目是他建造的。 当他得知中国科大正在研究磷酸铁锂储能技术时,他用房地产开发赚来的第一桶金想办法组织了一批知识渊博的“专家”跟随交流电池研究。 当年,国家通过“863”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继续支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产业。 7月,国内锂电池技术取得突破,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上市。 第二年,这个年轻人下定决心,创办了合肥国轩股份有限公司,这就是国内第一家动力电池上市公司国轩高科的前身。 这一年被业界称为磷酸铁锂产业化元年。 这个年轻人就是现任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真。
对新技术的重视从此深深植根于国轩高科的DNA中,并蔓延到世界各地。 2008年,国轩高新技术工程研究院成立。 在技术驱动型企业的战略定位下,技术创新被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09年,公司承担国家“863”计划,2013年获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次年在美国硅谷设立研发中心。 无独有偶,2013年,中国开始首次提出回归“一带一路”经济。 带来想法。 从此,国轩布局的足迹逐渐遍布全球。 日本筑波、美国克利夫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印度浦那、中国上海、欧洲哥廷根等研发中心相继成立,让国轩实现了融合全球智慧、走向世界的目标。全球的。 走向全球研发之路。 截至去年底,研发技术人员数量达到员工总数的1/3,海外研发人员数量呈指数级增长。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全球专利申请量已达7399件,累计授权专利数达4843件。 海外专利数量近两年增长180%以上。
选择正确的道路并看到正确的机会还不够。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持续有效地将领先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到市场是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国轩高科在这方面也堪称行业典范,为其进军全球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国家多部委联合启动“十城千辆”工程。 作为新能源汽车应用试点,此举也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作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合肥市政府指定了整条公交线路——公交18号线作为试点。 起点位于当时市中心的市政厅广场,共设31站,全程近20公里。 该线路的客车由合肥安凯客车生产。 成立仅三年的国轩高科已成为安凯客车独家电池供应商。 2010年,全球首条纯电动公交线路正式投入使用。
国轩高技术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徐兴武在此前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回顾了这段历史并表示,“时任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对此事高度重视,告诉我们,我们要做的话,一定要投大票去做,不要害怕失败的风险。他允许我们失败,说政府会照顾失败,但我们必须“18路原计划使用24辆公交车,孙金龙召开会议,要求增加几辆车,使总数达到30辆。” 由此看来,国轩高科是合肥“最佳创投”案例集中较早、更为丰富多彩的篇章。 正是合肥为国轩高科提供了技术早期市场应用的土壤。 随后,2011年,国轩高科与江淮汽车合作,推出了585辆纯电动汽车。 2012年,与江淮汽车合作推出3000辆iEV第三代纯电动汽车,双双开启中国纯电动汽车产业化之路。 为企业今后出口项目合作奠定基础。
近年来,产业技术迭代步伐加快,但国轩新型磷酸铁锂产业化能力仍保持遥遥领先,电池能量密度从最初的110Wh/kg量产到如今的230Wh/kg。 今年5月在合肥召开的第十二届科技大会上,国轩高科发布启辰电池,在磷酸铁锂的基础上创新添加锰元素,打破了国内外对磷酸铁锂能量密度天花板的看法。 ,引领全球锂电池技术应用新方向。
据《汽车商业评论》统计,2017年至2021年,动力电池企业数量从102家缩减至58家,正在进行一轮残酷洗牌。 国轩高科内部也将其发展分为四个阶段:2006-2010年是公司业务初创期; 2011-2015年为快速发展期; 2016-2020年是公司战略突破期,2021年是公司全球化战略期。 如今,国轩高科在全国拥有8个研发中心、20个生产基地和8个配套材料基地。
李真董事长在公司2022年新年致辞中表示:“取得成绩的收获是,一是习总书记指明了方向,民营企业做生意更加有信心了;二是同事们努力拼搏,务实创新,攻坚克难,提质增效。三是国际合作伙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成长,共创美好未来。
国轩高科最大的国际合作伙伴是大众汽车。 2020年,大众汽车战略投资国轩高科,目前持股24.77%,为第一大股东。 李真多次阐述了近年来大众汽车投资国轩高科国际化战略布局的三大重要意义:大众汽车给国轩带来的是资本、管理、市场的全面升级。 如今,国轩高科不仅获得了全球首个大众标准电池的研发任命,还与大众在德国电池工厂进行了技术合作。 此后两年,还陆续获得大众标准电池在中国市场的首个供货预约。 也是海外市场第一个指定供货点。 今年10月,大众汽车监事会主席汉斯、首席执行官布卢姆等大众管理人员参观了国轩高科新站标准电池工厂,甚至称赞该工厂是全球最好的电池工厂之一。 “顶尖之一”。
从国轩高科近年来的业绩来看,国际战略合作伙伴的比例不断增加。 公司持续向越南、塔塔、美国某大型上市汽车公司供货; 成功进入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供应商体系; 在储能领域,携手晶科、晶科、苏美达、日本等开拓海外储能市场; 、Idneo、Pod Point等进一步探索和发展储能充电汽车、家庭储能产品等储能应用场景; 与西门子、巴斯夫、ABB等国际顶尖技术创新公司建立数字化生产、电池材料领域的研发创新。 合作。
据国轩高科2023年半年度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总营收152.39亿元,同比增长76.42%。 其中,海外业务收入30.62亿元,同比增长296.74%,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由2022年上半年的8.94%提升至目前的20.09%。
(三)坚定长期主义和“新丝路”培育新增长点
2000年之前,茶叶、丝绸、瓷器是中国送给世界的实用又美观的礼物,风靡全球。 历史的神奇在于,2000年后的今天,凭借新能源行业独有的技术和产品优势,我们再次向世界传递着代表速度与激情的美好事物,即走向海外的“三新事物”: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
这是惊人的历史巧合,也是难得的时代机遇。 国轩高科有幸成为出海“新三事”的一员。 上述数据显示,公司海外业务增速逐年加快,形成国际业务与中国业务并行的发展态势,成为两大增长引擎。
国轩高科在“三个新领域”取得了上述成果。 舵手李真表示,这得益于公司多年来长期坚持“长远主义”,体现在资本投入、技术创新、产业链合作、国际化布局等方面的提前谋划和持续发展,积蓄力量,奋发进取。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国轩高科研发投入达24.16亿元,同比增长107.09%,占营收比重连续四年超过10%,行业领先。
全球8大研发中心、7000余名研发技术人员、7000多项电池专利技术是国轩高科技进步的有力支撑。 公司磷酸铁锂技术全球领先,磷酸铁锰锂及标准电池的技术研发走在行业前列。 尤其是今年提出的第三代电池战略,体现了其在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据国轩高科中国业务总裁王启绥博士在11月的高工锂电池年会上介绍,国轩高科第一代电池产品主要采用铁锂材料,容量从21Ah到30Ah,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 第二代电芯仍以铁锂材料为主,但容量有所增加,尺寸已实现标准化。 主要型号包括52Ah、105Ah和15Ah圆柱电芯,能量密度为180-190Wh/kg。 ; 第三代电池产品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这一代产品不仅涵盖了锂铁、三元电池,还拓展了磷酸锰铁锂等新化学体系。 其产品种类也得到进一步拓展,形成九大产品系列,这将是公司未来3-5年的发展。 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无疑将在竞争中拥有先发优势。 国轩高科垂直整合资源,打通从矿产开采、材料生产、电池制造、产品应用到回收利用的产业链。 国内方面,公司布局了庐江、合肥肥东四大电池材料,中国宜春锂矿资源,南美阿根廷锂矿资源,开发了印度尼西亚镍钴矿资源,北非磷矿资源,以及亚太、欧洲等电池生产基地资源分散,已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
由于新能源电池产业走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前列,坚持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国轩高科连续三年披露ESG报告,充分展示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绿色电力、减少碳排放方面的良好表现和经验。 国轩高科董事长李震在第六届彭博创新经济论坛上表示,国轩高科在欧洲哥廷根和斯洛伐克推出的两个项目计划是零碳工厂。 在项目建设和产品生产过程中,将大量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其次,该公司在欧洲规划了从材料到电芯再到产品和电池回收的产业链。 全产业链将采用绿色能源生产,实现零碳制造,良性循环,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 追踪。
能源领域广泛合作是当今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强烈共识。 目前,全球新能源市场主要由中国、欧非、亚太和美洲四大市场组成。 电池企业要想寻求更大的发展,出海是必然的选择。 国轩高科被认为是先驱。 早在2015年就在美国硅谷设立了研究院,2020年5月引入大众汽车战略投资。 “支持大众,追随海外”已成应有之义,国际化布局正在加速。 截至目前,国轩高科已在全球建立8个研发中心、20个电池制造基地、8个材料基地,产业布局已基本形成。 公司计划到2025年实现全球电池产能约,其中国内,海外。
其中,在欧洲,国轩高科已进入英国、荷兰、德国、瑞士、斯洛伐克等国家; 亚太地区,美国、日本、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印度等上榜; 南美洲包括阿根廷、非洲然后是摩洛哥。 其中,已有11个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 对于国轩高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广阔的新市场、新的增长点。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国轩高科在东南亚市场动作频频,向印度供应塔塔汽车、Bajaj轻型车、联合建设越南首座磷酸铁锂电池工厂、与五菱航空合作利用印度尼西亚的电动汽车。 市场,助力哪吒汽车产品“泰国制造”下线,使东南亚成为公司最大的海外市场,并率先实现海外盈利。
“所有的企业,包括中国、美国、欧洲的企业,都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分享自己的成果、产品、技术。这是全球化的经济基础;全球化已经有了很好的技术基础,比如信息交换系统、通讯系统、交通系统等已经不可能被封锁;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全球资源流向更高效的地方,这是必然的规律。” 国轩高科董事长认为,有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技术基础、社会基础,全球化的步伐是不可阻挡的。 国轩高科坚信,“新丝绸之路”是历史潮流的延续,也是面向未来的正确选择。 以道路为轴,以土地为纸,以合作为笔,布局“一带一路”,就是布局未来。 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我们坚持“长期主义”路线,就一定会有更广阔的空间,取得更大的发展。
当然,走向全球只是第一步。 后来要经历产品获得当地认可、公司最终实现盈利等阶段。 国轩高科迈出了正确的第一步,期待时间给我们更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