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加速2030年有望达100万辆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17,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交通作为氢能应用推广的“先行领域”,对氢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发展、加氢站建设的加速以及应用场景的探索,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将迎来巨大的发展前景。

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快速增长

“尽管近三年受到疫情影响,但中国大陆燃料电池汽车市场仍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姜宁表示。 2022年,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量3628辆,销量3367辆,分别比2021年同期增长105.4%、105.4%、112.8%; 截至2022年底,全国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售1.2万辆。

姜宁介绍,近年来,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发展迅速,已应用于多种车型和地区,包括客车、轻型客车、轻卡、冷藏车、重卡、工程车等,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为主体。 美国、日本、韩国主要推广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他指出,目前,燃料电池汽车已在全国大部分省市运营。 2022年主要运营区域包括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地区、以佛山为首的珠三角地区、京津冀、山东、河南、山西等。 、陕西等

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燃料电池汽车核心技术的突破也在加速。 对于我国燃料电池系统和电堆技术的发展水平,姜宁认为,国内领先企业的产品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指标达到领先水平。 他指出,我国燃料电池系统成本持续下降,从2018年的1万元/千瓦下降到3000-4000元/千瓦,寿命从3000小时提高到15000小时以上。

江宁预计,2025年,当燃料电池产品累计产量达到10万台时,系统价格将降至2000元/kW以下。 届时,随着风电、光伏发电的大规模部署,可再生能源的价格将逐步下降,燃料电池重卡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将建立。

谈及燃料电池汽车的经济性,姜宁表示,以典型运营的49吨重卡为例,随着产业链各环节成本的降低和技术的进步,燃料电池重卡的经济性可以与其他汽车竞争。与传统车辆。 他强调,“随着燃料电池在交通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产业链将进一步快速降低成本。 在一些氢能基础条件好的领域和应用场景,燃料电池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性将首先能够与传统汽车竞争。”

加氢站数量遥遥领先

随着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的推广,全球氢能交通应用的重要基础设施加氢站建设逐渐加速。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球运营中的加氢站有727座,同比增长22.4%。 其中,中国近三年呈现快速增长。 截至2022年底,已建成296座,位居全球第一。 截至2022年底,已建成的加氢站中,部分前期建设的站点已被拆除,东南沿海地区加氢站建设相对密集。

加氢站建设加快的同时,我国加氢设备企业也在快速发展。 姜宁介绍,目前国内提供加氢站设备的集成商具有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和加氢站交付能力。 一些企业加强了加氢站核心设备的技术研发,实现了国产替代。 突破和迭代。 他还指出,加氢设备中的压缩机、加氢机、安全装置、储氢容器被称为核心部件,占设备总成本的60%以上。

谈及我国加氢站建设方向,姜宁认为,未来将出现综合能源站和撬装站“并行”的趋势。 其中,油、气、氢、电、光伏一体化综合能源站建设投资规模大,加氢能力强; 占地面积大,适合核心区新建项目; 其光伏和充电部分可以实现碳减排目标,同时可以满足能源多元化的需求。 对于撬装站,他表示,作为专用阶段场景,现有的在现有油站基础上加氢的加氢撬装模式,加氢能力有限,但具有占地面积小、设备投资低、速度快等优点。建设速度快,未来迁移方便。 、设备投资调整等优势。

在江宁看来,国内加氢站规模越来越大,单站日均加氢能力逐渐提高。 但70MPa加氢站建设进展缓慢。 目前,我国加氢站设计加氢能力已从2016年的不足400公斤/天,提高到目前的900公斤/天以上,表明加氢站建设规模正在逐步加大,将成为加氢站的发展方向。未来加氢站建设。

姜宁认为,与35MPa加氢设备相比,70MPa加氢设备技术要求要高很多,且配套70MPa的氢燃料汽车较少,导致70MPa加氢站需求不足,建设缓慢; 大量70MPa乘用车投入市场后,可以预计70MPa加氢站的建设速度将快速提升。

加快拓展氢能示范应用场景

“氢能业务的发展符合中国石化集团建设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化工公司的企业愿景和目标。”姜宁表示。 中国石化积极打造“氢能第一公司”,着力探索氢能应用创新模式。

姜宁指出,应结合氢能和燃料电池现状,创新合作模式,更好地推动氢能在产业发展初期快速有效的加速应用。 他表示,中国石化在国内首创了“车站场景”联动模式。 根据应用场景和运输规模建设配套加氢站或在自有加油站增加加氢功能。 在适应和满足社会加氢需求的同时,逐步发展化工品运输、易捷便利店配送、员工通勤车辆等应用场景。

据了解,中国石化正在加快拓展氢能示范应用场景。 为更快、更稳定地发展加氢站,公司根据氢能特点,从系统内部探索氢能规模化示范应用场景。

姜宁表示,中石化综合考虑“购车成本、技术进步、氢气价格、物流优化”等因素,在副产氢气资源丰富的工厂建设氢气提纯加注机,降低氢气运输和储存成本。从而降低氢气运输和储存的成本。 降低氢的价格。 同时,综合业务需求匹配合适的车辆,通过寻找回程运输服务提高运营效率。

在姜宁看来,采用“现场制造、现场使用”的模式,可以降低运输成本,降低安全风险,保证氢气供应,实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