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芯片国产化率不足10%自给率仅1%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0-19,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因此,为加快成熟汽车芯片产品的应用推广,促进汽车与芯片产业跨界融合、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在北京市科委的指导下,科委、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盖世汽车承办、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支持的“芯到亦庄”项目已正式启动。

汽车芯片赛道火热 “芯向亦庄”正式启动

芯片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可靠性直接决定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而关系到车内乘员的生命安全。 与此同时,芯片作为智能汽车创新的底层驱动力,逐渐成为各大车企关注的焦点。 行业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汽车芯片规模预计将达到300亿美元,每年所需芯片量约为1000亿至1200亿颗。 考虑到国内芯片自给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汽车芯片需求越大,供给缺口就越大。

以应用最为广泛的MCU为例,国外领先厂商包括英飞凌、瑞萨等公司,产品线相对丰富,涵盖了从基础功能到高性能汽车级产品; 国内MCU厂商中,“超汽车级”量产产品相对较少,量产产品多用于车窗、照明等较为简单的控制功能,量产应用相对较少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高端领域。

不可否认,这几年的国产替代浪潮给本土芯片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与过去相比,越来越多的国内芯片企业进入代工供应链。 一方面,本地化服务支持帮助车企建立更加稳定可控的供应链体系; 另一方面,国产芯片在国产汽车上的应用,可以帮助芯片在应用中不断迭代,在迭代中不断完善功能。

特别是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国产芯片迎来了新的发展窗口。 但问题是,如何让好芯片自己说话,如何为好企业打造好渠道,如何加快国产芯片在汽车上的应用,推动产业进一步升级?

此外,在智能汽车时代,汽车与芯片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供需关系。 原有的OEM+Tier1+Tier2的金字塔供应链格局正在重构,并向“平台+生态”模式迈进。 未来的芯片除了与端云数据融合之外,还需要更多地与软件以及产业链不同环节的融合。 因此,除了推动国产芯片的应用和渗透之外,国内智能汽车生态系统也急需建设。

按照“十四五”规划,加快集成电路关键技术攻关是一项重点任务。 2023年以来,国内多地陆续公布对芯片产业的扶持政策,包括推出广州工投集团2000亿母基金,重点投资半导体、集成电路等产业领域; 北京将对集成电路流片企业给予最高3000万元奖励。

“新乡亦庄”项目也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作为该项目的主办方,北京亦庄是北京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2年经济开发区工业总产值5371.2亿元,位居全市第一。 全区规模企业超过8万家,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185家,超10亿元工业企业54家。 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超亿元的有421家,超10亿元的有68家。 世界500强企业有77家。 投资项目140多个。

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是亦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 该地区已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聚集了北京奔驰、北汽新能源、小米汽车、吉都汽车、理想汽车等汽车企业。 采埃孚、李尔、海斯坦普等近20家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已落地。 还有全球首个网联云控的高水平自动驾驶示范区,正在以整个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建设。 截至2023年10月12日,已向21家企业的734辆智能网联汽车发放路试牌照。 ,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过2000万公里。

回到项目本身,“芯到亦庄”包括汽车芯片大赛、汽车芯片大会和闭门研讨会。 其中,汽车芯片大赛共设2023年汽车芯片领域影响力人物奖、2023年汽车芯片50强、2023年最具成长价值奖、2023年最佳合作伙伴奖等,旨在发现优秀企业,推进技术评选的解决方案,对行业内外的上述优秀创新科技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进行展示和报道,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2023智能电动汽车芯片产业大会将聚焦汽车级芯片产业,重点关注汽车级芯片标准与安全认证、汽车级MCU、车企“芯制造”、自动驾驶芯片、高算力智能座舱SoC、汽车级功率半导体、SiC功率器件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旨在加速汽车级芯片国产化替代进程和行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闭门研讨会旨在扩大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芯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朋友圈。 还将帮助该地区核心车企和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布局车规级芯片,研发汽车芯片。 为产业链招商引资提供支持。 围绕智能汽车的竞争日趋激烈,加上芯片产业国际环境趋紧,迫切需要实现汽车级芯片国产化,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 相信在“新乡亦庄”的大力支持下,国内智能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将迎来更多核心突破!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