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鸿蒙座舱,华为余承东座舱的根源在哪?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29,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在国内汽车市场,“内卷化”正在加剧。 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各车企都在拼尽全力,以确定自己的车型能否拥有更高的价值属性。 当今新能源时代,智能化竞争的下半场已经开始。 新能源汽车除了具备基本的工具属性和安全属性外,如何提高用户的便利性、增强人与车之间的情感交互体验,成为新时代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关注的焦点。 智能座舱成为各大车企不断加大投入、竞相押注的对象。

在智能座舱领域,华为正利用其在ICT领域30多年的技术积累,为汽车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价值变革。 俗话说,能够超越鸿蒙座舱的,只有更新迭代的鸿蒙座舱。

11月28日,鸿蒙智能首款纯电动轿车智捷S7正式上市。 在华为首次发布的众多黑科技中,4.0智能座舱是核心技术亮点之一。 正如华为余承东曾经自信地说:“所有技术都是最新的,至少领先业界一代”。

智能座舱不仅仅是在车内安装大屏那么简单

纵观目前行业内的车型,车企大多选择在车内安装大屏,或者直接将多块屏幕“搬”进车内。 但由于车载系统技术的不成熟,在用户的日常使用中,出现了诸如系统滞后、连接困难、黑屏死机等问题。 即使在搭载高端芯片的机型上,类似的问题也接连出现。 主要原因是系统底层能力不足。

根本原因在于,智能座舱有没有用,取决于模型安装的计算芯片以及适配软件水平的优化。 两者缺一不可,否则用户可能就买了一个大的车载平板。 对于智能座舱软硬件融合,华为非常熟悉。 智捷S7搭载的4智能座舱,进一步提升了汽车的天花板,在个性化玩法、效率、智能能力、流畅度、安全隐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

首先是设备之间的互联。 使用华为手机、平板等设备的用户只需在同一账号下登录鸿蒙驾驶舱即可。 无需进行繁琐的配对、连接、授权等操作。 设备无感认证,自动无缝流转,实现信息同步。 例如,当用户从手机启动导航时,上车后可以自动转移到车载设备继续导航; 音乐和视频也可以无缝传输。

借助4,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上的各种APP打开相应的地址。 上车后,通过触碰汽车进行连接,即可将应用程序中的地址信息传输到智捷S7车载地图上。 同时可以打开地图导航搜索来确定目的地。 这就免去了用户上车、打开地图再搜索的繁琐步骤,用户也不需要先打开手机上的导航再切换,更加方便。

智捷S7还配备27W快充、超声波位置识别和磁力童锁防夹功能,可以轻松为后排添加扩展屏幕。 如果你是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拥有两台华为设备,孩子们可以分别观看不同的节目内容。 通过精准的语音控制,可以调节安装在车内不同区域的设备的音量,尽量不互相干扰,打造属于自己的专属空间。 。

人车交互,智能座舱离不开的重要功能

华为用户熟悉的小易也接入华为盘古大模型,成为“用车专家”,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和解决各种问题,让新手和老司机都能实现高效便捷的用车生活。

此外,3D车控桌面也是智捷S7的一大亮点。 在方舟4引擎的支持下,3D车控桌面上的汽车模型渲染得非常精细,功能运行流畅。 拖动汽车模型从不同角度查看的流畅度令人惊叹。 尤其是可视可控的控制理念,让汽车上的各种物理功能变得更加可能。

例如,在打开后备箱的控制过程中,点击后备箱并向上拖动即可打开后备箱; 然后点击灯条并向下拖动一半可将行李箱关闭一半,拖动到底部可完全关闭行李箱。 这一功能的背后,直接解决了将各种功能集成到汽车中给用户带来的功能层次复杂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球发展最快的生态系统,鸿蒙生态系统聚集了大量的开发者。 强大、开放的车机生态吸引了众多开发者提供大量丰富的应用,这也让鸿蒙座舱未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毫无疑问,人车智能交互重新定义了智能座舱,持续为用户带来最智能的全场景体验,让用户频繁使用。

写在最后: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加速发展和变革,为广大汽车用户的出行和生活创造了更多可能。 用户不再满足于汽车只是出行工具的单一属性。 智能座舱就像移动家居旅行的另一个场景,需要满足用户对智能设备和功能日益严格的需求。

在智捷S7与华为的全场景发布会上,华为并没有强调汽车的硬件配置,而是更注重智捷4能够给用户带来的多场景体验。 这也证明,一个好用的智能座舱除了软硬件的布局外,还需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的打造。

鸿蒙智行借助华为过去三十年在ICT领域的技术积累,以及华为终端消费者业务十年来积累的质量控制、销售服务、品牌营销等方面的优秀经验,与中国汽车行业合作伙伴强强联手。打造优秀的智能手机。 电动汽车产品提供极致的智能出行体验。

作为鸿蒙智行首款纯电动汽车,智捷S7目前是华为智能黑科技的集大成者。 各方面表现出色,不到一个月预售量突破两万! 从市场热度和用户认可度来看,智捷S7或将很快在同级别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