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反击华为,这次的产品很强,雷军终于反击了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0-25,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华为在业界的大张旗鼓相比,小米汽车的声音却始终不清晰。 尤其是长期以来,市场上不断有各种流言蜚语:布局增程路线、寻求与奇瑞、华晨等贴牌合作、等待工信部的汽车制造资质……

截至今年国庆假期,无论是华为Mate 60制造的舆论攻势,还是行业销量的爆发,似乎都给稳坐钓鱼台市场的小米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当包括小米汽车在内的所有人都开始为小米捏一把汗时,雷军终于开始了有效的反击——“大家放心,这个产品非常非常强!”

事实上,在包括手机在内的终端业务上,小米和华为一直是“旗鼓相当”。 这次一直屏住呼吸的小米特别期待自己能发布什么样的“很强”的产品来对抗华为。

好消息是,雷军这次不再躲藏了。

10月17日,雷军宣布小米 OS正式版已经打包,并进一步“定义”:“对于小米来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也是迈向“人车全生态”的关键。和“对面的家”。

不难看出,小米的 OS针对的是华为鸿蒙,而且不仅仅是手机系统,更是对智能家居、汽车等整个生态系统的看齐。 尤其是这里“人、车、家全生态”的说法,预示着小米汽车的智能座舱必然会适配小米 OS。

随着小米汽车软硬件能力逐渐完善,“年轻人的第一辆纯电动汽车”还会远吗?

OEM、增程、鹏牌汽车...

最新路边消息显示,小米汽车将与小米14、小米 OS一起亮相10月底的发布会。 无独有偶,这几天,其他传闻也接踵而至:小米汽车更名“蓬牌汽车”、小米汽车推出增程式车型、小米汽车正在与华晨、奇瑞等汽车洽谈OEM 企业...

假亦真,真亦假。 没有人能完全猜透雷军的心思。 但从营销节奏来看,小米汽车确实又近了一步。

根据此前的爆料,小米首款新车是一款中型溜背轿车,内部代号“”,分为两个版本。

其中,低配车型售价为26万至30万元。 基于主流400V平台打造,搭载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 在智能驾驶方面,它采用了供应商大陆集团的5R1V(5个毫米波雷达、1个摄像头)多传感器融合解决方案。

高端车型售价超过35万元。 它基于800V高压平台打造,搭载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预计15分钟可实现充电80%。 智能驾驶方面,搭载 Orin X芯片并配备激光雷达,算法由小米自研。 研究。

不过,随着市场趋势的变化、理想和文杰的热销,以及消费者对小米汽车“性价比”的期待,小米汽车的最终方案大概率不会是这样。 尤其是在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小米汽车完全有可能通过增程式车型进一步打造“性价比”标签。

很有趣的是,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消费者不再根据车型的大小来区分需求。 相反,他们将相同价格范围内的所有型号放在一起比较,无论尺寸如何。 是SUV还是轿车。

这种现象在纯电动汽车的选型中尤为常见。 但相对于后来者小米汽车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今年以来,汽车市场的所谓价格战愈演愈烈。 各大车企轮番出手。 小鹏G6起售价20.99万元,小鹏G9起售价26.39万元,文杰M7起售价24.98万元,智极LS6起售价21.49万元……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而这意味着,如果小米汽车不能提供足够低、性价比高的价格,那么其后期面临的结果必然是舆论风暴。

从文杰身上可以发现的亮点是,华为这样的跨界造车企业确实可以在一定意义上提升品牌价值。 简单来说,只要贴上“华为”两个字,消费者就能更容易地了解和认知这个汽车品牌,然后就有很大概率为其买单。

那么问题来了,“小米”这个词会这么有穿透力吗?

小米汽车,如何过“河”?

凭借国产麒麟芯片卷土重来的华为势不可挡。 于是,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与对的人一起到来的文杰M7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销量。 小米虽然也有“硬核科技公司”的美誉,但很难与之竞争。

但有几点小米汽车比华为强。

首先,是雷军的决心。 相比任正非的“华为坚决不造车”,雷军的“为小米汽车而战”更有说服力。

不容忽视的是,小米汽车工厂即将竣工。 据悉,小米汽车正处于试生产阶段,每周将生产约50辆原型车。 如此真金白银的投入,意味着小米汽车不会像威马汽车、爱驰汽车那样“玩票”。

再加上北方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缺失,小米汽车的加入可以很好地填补空白,改变“南强北弱”的市场格局。 或许也有人会说,小米汽车的造车资质还是一个大问题。

但现在,小米汽车的资质问题已经得到了业界的默认——有北京相关部门的背书,不会“卡壳”。

其次,小米之家的布局并不比华为店差。 要知道,文杰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得益于华为门店的加持,这样才能接触到更多的消费者,促进交易。

米家的布局更广,甚至触及三四线城市。 这意味着,如果小米汽车能够定价合适,就能“遍地开花”,调动更多潜在消费者,创造漂亮的“翻身仗”。

因此,在完善销售网络的过程中,小米汽车不妨“摸着华为过河”,然后做出一些有小米特色的东西。 大概率不会有问题。 再加上小米品牌更加接地气的形象,小米汽车更容易打造出高性价比的标签,也更符合目前汽车市场的现状。

只是没人知道明年的汽车市场会是什么样子。 明年推出的小米汽车的选择将所剩无几。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汽车的第一款车是轿车,尽管这与中国汽车市场“大大”、“好好”的主流声音背道而驰。 不过,小米选择轿车也并非没有考虑。 比如特斯拉Model 3、小鹏P7等主打“智能”、“科技感”的同类车型,也能吸引市场青睐,创造热销。

所以不难看出,除了向华为学习之外,小米汽车也在不断吸收特斯拉、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好的一面。

毕竟,如果你两者都听,你就会开悟,但如果你只相信,你就会黑暗。 如今的市场已经不适合自洽逻辑、自言自语。 相反,只有更多地倾听市场的声音、消费者的声音,才能真正落实“以用户为中心”,真正做到长远主义。

所以在文章的最后,我还是想问小米汽车三个问题:

第一,小米汽车真的可以很强大吗? 与华为支持的Smart World S7相比如何? 与 Model 3 和小鹏 P7 相比如何?

第二,小米汽车的产品力能否大放异彩? 有什么新的吗?

第三,小米汽车的定价会颠覆行业吗? 你真的想通过软件赚钱吗?

我们希望小米汽车不仅仅是“大吵小闹”,而是带来真正的行业洗牌。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