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能阶段性过剩有利行业落后产能加速出清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22,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众所周知,光伏产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发展特征。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至今并非一帆风顺,周期性产能过剩是包括汽车、钢铁等其他行业都存在的问题。

目前,不少市场参与者和市场龙头企业对于光伏产能阶段性过剩的看法较为一致。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认为,市场竞争条件下,产能过剩是推动技术进步、降低成本、降低成本的必然现象。促进竞争。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光伏产业的发展才刚刚开始。 未来,需要比现在更大的产业规模来支撑能源转型。

他表示,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发现和平衡需求,以及投资、减少投资、扩大投资的反复过程,所以目前的情况是正常的。

协鑫科技高级副总裁胡泽一也表示,虽然从表面上看,光伏行业资本市场估值持续下滑的原因是产能过剩,但其背后的根本原因仍然是行业“周期性规律”主导。 ,也是创新与传统的结合。 工艺洗牌中优胜劣汰的过程。

其认为,虽然目前光伏产业面临产能过剩时期,但从长远来看,光伏发展仍然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益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他并不认同国内光伏行业又遭遇“寒冬”的说法。 他认为,光伏市场出现波动是正常现象。 这样的波动也有利于加快行业内落后产能的出清。

高车股份此前曾回应投资者活动调查称,目前光伏行业各方面都出现运营不足、价格低迷的情况。 短期来看,各方面都面临利润下降的风险,行业或将迎来一轮清理产能的竞争。 。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高成本的落后产能可能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而具有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和资金优势的企业则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屡有元件招标价格跌破1元的报道。 企业对此有何看法?

回顾光伏市场,2023年是国内光伏行业洗牌开始的“元年”。 各主要材料环节将出现严重过剩,价格波动。 以光伏上游原材料多晶硅价格为例,根据笔者历史价格,截至12月14日,多晶硅密料现货报价已跌至59~62元/公斤,均价报价60.5元/公斤,较年初下降109.5元/公斤,降幅64.41%。

由于上游各环节价格下滑,竞争日趋激烈,组件环节价格近期频频引发市场热议。

据笔者了解,随着部分终端抢装项目临近年底,光伏市场依然保持一贯的看空预期。 电池成本持续倒挂上涨、组件招标价格频频跌破1元甚至9分钱的消息引发光伏市场情绪低落。 局势继续“恶化”。 12月组件产量预计将进一步下降至45GW左右。 许多三线企业开工率不足50%。 市场甚至传出部分光伏企业计划明年减少招聘、裁员……

据笔者现货报价,截至12月14日,双面-182mm单晶PERC组件报价暂时稳定在1.01~1.06元/瓦,均价报1.03元/瓦,较1.76元有所下调2023年初/瓦。0.73元/瓦,均价41.48%。

参考近期组件市场情况,根据笔者调研,海外远期组件报价依然处于低位,市场情绪并未明显好转。 零部件库存持续维持在高位,二三线企业压力尤为突出。 随后的高位价格可能会下跌。

对于组件价格下跌对光伏产业链的影响,各方说法不一。 晶科能源认为,光伏组件价格的下降有望加速行业内落后产能的出清,最终促进供需平衡。

未来,整合并具有技术领先或规模和成本优势的公司将有更好的盈利机会。

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继凡虽然也认为组件价格下降有利于产业链,有望推动市场扩张,但他也表示,组件价格快速下降给企业利润带来了挑战。 他说:“短短一年时间,零部件价格从2元降到1元,有的标书甚至低于1元。

这种竞价产业链已经无法盈利,无法持续。 ”

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与高纪凡有着相同的观点。 他认为组件环节已经出现低至1元/瓦的不合理价格。 现阶段,整个产业链在这个价格水平上很难盈利。 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即使是产业链完整的企业,在1元的水平上也难以维持。

作为全球组件出货量领先的公司,阿特斯阳光电力董事长曲晓华也表示:“光伏行业目前正处于‘史上最强的内卷化’之中。” “我们不应期望明年光伏发电会出现特别高的增长。每瓦的盈利能力。”

不过,晶科能源董事长李显德认为,对于拥有技术领先或成本优势的综合型企业来说,即使组件价格低至1元,也会有很好的盈利机会。 不过,考虑到目前组件市场规模已经足够大,公司的利润可能不会像以前那么巨大。

但最终,它认为光伏组件价格的下降将促进行业的发展。

高成本落后产能未来可能面临较大压力,但先进产能不会过剩吗?

如上所述,对于光伏产业链企业来说,主要主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会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 此外,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一体化布局”已成为光伏产业链的关键。 企业降本增效、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比如隆基绿能、通威科技、晶澳太阳能科技、TCL中环、上机数控等企业也在垂直整合的道路上发力。

笔者认为,随着新旧产能迭代加速,2024年P型产品库存和销售压力较高。现阶段,垂直一体化企业凭借技术、成本和技术优势将更具竞争优势。其他优点。

捷泰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光伏产业链竞争的阶段性加剧,有利于抑制行业新增产能扩张,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也有利于提升光伏企业盈利能力。 N型电池产能。

预计明年N型先进产能仍将保持良好的盈利水平。

预计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开始向N型电池转型。

笔者预测,2024年上半年将是光伏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时期。

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他们将直接面临能否生存的问题,而不是利润水平。 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也公开表示,由于今年光伏产能和需求的快速扩张,产业链有向前推进的惯性,但预计明年这种惯性将崩溃,引发一轮洗牌或调整。

与此同时,一些市场人士认为,先进产能永远不会过剩。 高车股份总经理张修涛曾提到,目前市场上讨论的产能过剩,准确地说是阶段性、结构性产能过剩。 事实上,优势产能、先进产能从来都不过分; 浙江正泰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陆川也预计,2024年至2026年,从需求角度看,整个行业仍将保持30%左右的增速,而新能源产能通常是先进产能,即旧产能被淘汰,先进产能被淘汰。 不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

目前,光伏产业正处于供过于求的阶段。 企业如何突破困境、自救?

对于当前光伏产业阶段性过剩的局面,工信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强光伏产业规范管理,引导合理配置光伏产业。规划布局产业,稳步推进产业技术迭代、转型升级,努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会长曹仁贤表示,针对当前光伏产业面临的困难,我们要坚信光伏产业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我们坚信目前的形势是光伏产业循环率推动淘汰落后产能。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调整能力和共赢理念。

面对市场的各种挑战,企业应持续推进技术创新,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支撑和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协鑫科技高级副总裁胡泽一认为,光伏行业企业要想渡过周期,有几个核心要素需要时刻把握:一是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理性至上、有序演进”。发展节奏; 第二,光伏企业要把科技放在第一位,构筑自己的技术壁垒; 第三,在国内市场即将饱和的前提下,行业需要拓展海外市场,内外兼修。

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表示,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要着力做好三件事:

一是进一步发挥重点科技企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通过四链融合,建立光伏产业新生态,推动光伏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支持光伏龙头企业高质量走出去,打造世界一流光伏企业。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