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18,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近两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特高压发展并未如市场预期加速,项目陷入停滞。 今年已正式进入启动期。 “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 未来两年将是特高压建设爆发的黄金期。 不仅如此,“十五五”规划和深海建设的需求保证了特高压未来增长的可持续性。
那些已经进入特高压核心供应链的企业将在下一轮特高压建设高潮中获得业绩助推器。
本文要点:
1. 特高压需要多少空间?
2、哪些环节将深受受益?
01
万亿级超高压即将爆发
近两年,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赛道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当市场关注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和年增长率时,新能源消纳问题却被忽视了。
然而,我国电力资源和负荷分布不均。 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用电集中地区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这种发电与用电的不平衡,意味着发电量无法在当地得到充分消纳,电力资源储存也很困难。 如果不能有力地传输,就会浪费大量的电力资源。
特别是近两年,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机容量和渗透率持续提升,消费和交通需求越来越迫切。 只有特高压才能解决这个痛点。 而未来两年,特高压将迎来建设黄金期。
特高压分为直流特高压和交流特高压。 要想高效地进行“西电东送”,实现长距离、大容量的输电方案,只有特高压直流输电才能满足要求,因为特高压交流输电长距离会损耗电力。 过多会导致效率和经济性较差。
虽然大家都知道特高压建设的重要性,但事实上,2021-2022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我国特高压项目推进缓慢,整体特高压项目建设进度被推迟。 直到今年,国家电网计划批准“5直2跨”,“6直2跨”建设启动,特高压工程才真正启动。
目前,我国运营的特高压线路有“22条直达、17条直达”,但其中主要用于输送新能源的特高压线路只有5条,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的发电需求。大型风能和太阳能基地。
然而,风光大基地工程的推进,让特高压建设刻不容缓。 首批97.05GW大型风电、太阳能基地计划今年年底投产。 未来特高压建设的增长将主要来自第二批、第三批大型风电、太阳能基地的增量。
第二批大型风电基地规划建设455GW。 “十四五”期间,规划风电、太阳能基地总装机容量200GW,其中外发150GW,本地利用50GW。 “十五五”期间,风电、太阳能基地总装机容量为255GW,其中外发165GW,本地利用90GW。 。
第三批公布的190GW项目中,外部项目占比尚未明确。 假设50%的项目是外部的,仍有95GW。 不排除未来还会出现新的特高压需求。
假设单条特高压线路对应8-12GW风电、太阳能大型基地的出口规模,“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第二批大型基地预计需要33条特高压输电通道,第三批预计需要8个。
根据公开资料规划,“十四五”期间,预计还有10个剩余特高压直流项目(9个直流、1个交流)尚未开工建设,4个直流项目已获批预计2023年开工建设。因此,预计2023年至2025年特高压直流项目共计13个,交流带1个。
单条特高压直流线路的投资通常为20-300亿元。 假设单条特高压直流线路投资250亿元,交流投资50亿元,到今年“十四五”末,特高压总规模将达到3300亿元。 “十五五”期间,第二批、第三批大型风光基地将需要直流特高压线路约22条,市场规模约5500亿元。
特高压未来近万亿元的市场需求对于我国电力行业来说是巨大的机遇,必须引起重视。
特高压项目从立项到运营的全周期大约需要2年时间。 但2021-2022年“十四五”第一年建设进度将缓慢。 今年特高压工程将正常开工。 预计明年下半年特高压项目将逐步进入收入确认高峰期。 此外,后续“十五五”期间特高压建设项目规模较大、周期较长,特高压需求将持续增加。
除陆地外,影响深远的海上风电的发展也增加了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的结构性需求。 由于海上风电场是由风力发电机组组成的弱交流系统,无法满足常规直流输电强度,灵活直流对电网产生负面影响。 强度要求低,成为远距离海上风电传输的唯一解决方案。 虽然具体规模难以明确估计,但影响深远的海风是未来海风发展的主要方向,产生特高压需求的潜力巨大。
总而言之,陆地和深海的双重需求将导致未来几年特高压建设的黄金期。
02
行业爆发催生了
核心装备率先受益
特高压产业正进入爆发期,必然惠及产业链各环节。 在特高压直流成本结构中,核心设备占25%。 直流特高压的核心设备包括换流变压器、换流阀、GIS、直流保护系统、直流穿墙套管等。 其中换流变压器和换流阀价值最高,分别占核心设备的43%和22%。
从竞争格局来看,特高压是关键的输电环节,安全质量要求严格,核心设备进入壁垒较高。 因此,核心设备大部分环节的市场高度集中,只有特高压直流核心设备符合生产标准。 几个部门中,直流控制保护系统CR3占100%,国电南瑞提供76%的市场份额,剩下的24%由许继电气提供。
换流阀CR3占83%,其中中国南瑞提供50%,中国西电提供21%,许继电气提供13%; 换流变压器CR3占77%,其中特变电工占34%,中国西电占13%。 31%,保变电气占12%。
因此,总体来看,直流特高压核心设备各环节前三名垄断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
根据2023-2025年及“十五五”期间特高压直流建设规模,核心设备的市场空间也将显着增大。
如果预计2023年至2025年特高压直流线路共计13条,假设单条特高压直流线路投资250亿元,则未来两年特高压直流线路总增量约为3250亿元,从2026年至2030年(“十五五”期间)预计需要特高压直流线路22条左右,市场规模约5500亿元。
假设核心设备占比25%,换流变压器和换流阀分别占核心设备的43%和22%,预计未来换流变压器和换流阀的市场增长约为349亿元和178亿元。 “两年”,“十五五”期间,换流变压器和换流阀市场增长分别约为591亿元和302亿元,截至“十五五”期间,换流变压器和换流阀市场总量规模分别约为940亿元和480亿元。
目前换流变压器排名前三的是特变电工、西电电气、保变电气; 换流阀排名前三位的是国电南瑞、中国西电、徐继电气。 未来近千亿的核心设备市场增长大部分将被上述龙头企业瓜分。
总结
总体而言,与充电桩、光伏、风电等完全市场化赛道相比,特高压是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中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市场化程度自然没有上述赛道高,核心设备供应商也非常集中。 ,但其未来的增长潜力并不低于上述轨道。
随着风电、光伏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以及未来深海项目的建设,特高压的需求必然大幅增加。 如今疫情已经过去,今年项目也开始陆续开工。 “十四五”规划即将完成,有望迎来明年。 特高压建设高峰期值得持续跟踪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