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15,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11月24日,中国三峡集团2023年光伏项目组件集中采购招标,招标组件类型为N型,出现0.919元/W的超低报价。
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跌引发一系列蝴蝶效应。 此后,工厂关闭、裁员、停产的消息不断,市场悲观情绪弥漫。
集中采购混战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益阳表示,近期光伏组件整体价格下降明显,目前均价仅为每瓦1元多一点,是去年价格的一半以上。年初价格约为往年价格的5%。
可以说,集中式光伏混战才刚刚开始。 自今年10月份光伏企业组件报价首次跌破1元/W以来,集中采购招标价格频频出现低于1元/W的情况。
10月18日,央企华电集团2023年第三批集中采购招标结果显示,双面N型组件最低中标价降至1.08元/瓦,单面N型组件最低中标价降至1.08元/瓦。 /双面P型组件为0.9933元。 /瓦。 光伏组件“1元模式”启动。
此后,11月6日,在中国能建2023年光伏组件集中采购招标中,P型182组件报价已跌至0.9X元/瓦左右。 11月17日,华润电力P型、N型组件报价双双跌破1元/W,分别为0.9384元/W、0.988元/W。 这也是N型组件报价首次跌破1元/W。
上海有色金属网分析师表示:对于只做组件的企业来说,1元/W以下的报价已经跌破成本线,企业正在亏损。 对于一体化光伏企业来说,价格为0.9X元/W。 W的价格处于成本线上,还有一定的利润。
力争维持在成本线之上的组件报价向业界揭示了光伏行业的困境。 光伏新周期已经出现,内卷如滔滔洪流,势不可挡。 如今,N型组件也开始淹没在动荡之中,这也意味着整个光伏制造产业链距离全面亏损已经不远了,行业已经进入了拼杀和洗牌的阶段。
暴风雨期间
低谷时期,光伏组件市场技术分层和竞争日趋激烈。 真正的“肖申克”才刚刚开始。
目前,光伏集中采购组件市场正在发生一系列变化。
首先,光伏组件厂商已经到了以低价换取市场的地步,这对盈利能力相当不利。 在内卷化过程中,基础薄弱的厂商被淘汰的速度更快。
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10月底表示,近期确实出现了零部件价格不合理的情况。 这样的价格,整个产业链很难盈利,对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即使是完整的产业链也只能勉强维持在1元的水平。”
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招标价格,零部件厂商中标不一定能赚钱,但中标肯定会亏本。 产能过剩造成的厂房、人工、工业线的成本都不小。
大厂家的抗压能力比较强。 天合光能在投资者热线表示,这是国内集中竞价价格,仅占整体光伏市场的20%。 零部件价格下跌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上游价格变化和市场供需状况。 公司业务多元化,集中式和分布式比例相对均衡,光伏组件只是其业务之一。 总体来看,公司盈利能力仍较好。
对于小厂家和跨境厂家来说,“寒冬”即将来临。 11月初,市场研究机构GTM最新研究报告称,未来三年将有180家光伏企业破产或被收购。
二是内卷化大趋势下,淘汰落后产能将加速。
抛开盈利问题不谈,这对于市场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激烈的竞争将导致效率竞争的加速。 这也是各大领导人不断布局技术路线的原因。 目前,BC在产能方面略领先,但在效率方面,BC处于领先地位。 在今年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光伏产业大会上,马丁·格林表示:“我们坚定看好BC产能。” 近期,钙钛矿效率也不断取得突破。
可以预见,效率将成为后续招标的重要指标。 第一,效率越高,同等条件下越容易获得市场; 其次,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在不扩大产能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增加发电量,这受到海外光伏市场的影响。 如今的制约,相当于间接达到了“扩产”的效果。
可以说,光伏组件市场正在经历着极限的挑战。 组件市场的“1元”卷入吹响了淘汰的号角,是光伏行业发展的分水岭。
很难找到出路
供需失衡,市场消化不了,产业链价格不断下滑。 如果找不到出路,对行业的影响将难以想象。
光伏发展受到土地、政策、技术、市场、发电(储能)等几个方面的制约。 光伏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无限的市场想象空间。 如今,光伏之所以遭遇低谷,是因为政策和土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集中式光伏发电面临着明显的问题。 中国市场上可以开发集中式光伏发电的地方并不多。 与此同时,国外一些国家的政策打压,使得光伏出海举步维艰,部分市场遭遇挫折。
极端困境下,光伏企业正在寻找“拯救之路”。
首先是出海。 这也是近期光伏风电与中东多国屡次深化合作的原因。 中东地区具有日照充足、地广人稀的优势。 在净零碳排放和能源安全的浪潮下,光伏产业快速发展。
晶科科技近日发布关于投资建设沙特阿拉伯400MW光伏发电项目进展公告; 天合光能与阿联酋及中国-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打造光伏产业链。 不过,也有土耳其等国家也采取了反倾销政策。
二是分布式光伏。 集中式光伏正在上演“极限挑战”,而分布式光伏则如火花四射。 近日,据索比光伏网公开统计,10月份共有超过5.7GW的光伏组件公布中标明细。
在市场上,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也已经超越了集中式光伏。 2023年,分布式光伏将贡献大部分光伏装机份额。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67GW,占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的52%。 如果这一趋势发展下去,预计今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近90GW。
然而,近期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并不顺利。 价格不断下跌的同时,也陷入了消费瓶颈。 多地已紧急刹车。 各地政策对分布式光伏附加了条件和程序,有的直接暂停了注册和并网。 河南分布式光伏被限制上网4小时。
乱世之中,行业面临着困难。 目前,行业龙头仍在研发费用上下功夫。 从三季报可以看出,尽管业绩下滑,隆基绿能、天合光能等三季度的研发费用仍在增加。 隆基绿能钟宝申曾表示:“太阳能光伏产业本身仍然是一个创新驱动的产业,仅靠规模无法持续有效降低成本,基于技术创新的规模才有价值。”
无论是寻找新工厂基地,还是聚焦技术,光伏企业只有熬过这场“产业之争”,才能谈未来。 李振国表示:如果整个行业原本规划的大规模产能未完成或搁浅,行业调整时间会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