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光伏公司--晶科能源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09,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截至9月底,西藏云商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藏云商”)是晶科能源的主要股东之一。 新提名的舒毅担任该公司董事兼财务总监。 截至9月底,西藏云商基金现为晶科第七大股东,且未减持。 与此同时,招商中国50基金三季度增持近40%。 作为原股东,该基金也持续看好晶科的发展前景。

光伏产业面临供应链价格下滑、内卷化严重、部分领域竞争激烈等问题。 如今,部分二三线厂家开工率明显下降。 一些企业甚至开始轮流节省大量开支,采取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 。 对此,李显德在12月4日的讲话中表示,如果把时间跨度看得宽一点,今天的事件只是历史的重演。 行业过程中的大概率事件的起起落落让我们不舒服,生活不那么轻松; 回顾过去,是不确定的未来中唯一确定的方向。 “光伏技术的巨大突破对于一些行业来说确实意味着绝境,而我们遇到的顶多是逆境,甚至连讨论都谈不上。”

谈及明年经营业绩,日前出席彭博新能源财经峰会的李显德认为,明年全球光伏市场预计增长20%至30%,会有一定压力。 不过,企业盈利仍有希望。 “即使组件价格下降到1元/瓦,对于集成公司以及具有技术和成本优势的公司来说,仍然是有利可图的。”

今年前三季度,晶科实现营业总收入850.97亿元,同比增长61.2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54亿元,同比增长279.14%。

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14.72亿元,同比增长62.5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11亿元,同比增长225.79%。

据晶科预测,今年四季度光伏产品出货量可能为23GW,全年出货量为70-75GW,N型产品占比进一步提升。 晶科能源近期表示,出货量目标将超额完成。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光伏产品出货量55.7GW,同比增长87.04%; 其中,组件出货量52.2GW,同比增长83.16%,N型产品占比升至57%。

单季度晶科光伏产品出货量22.6GW,同比增长108.10%; 其中,光伏组件出货量21.4GW,同比增长119.63%; 公司单季度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6.78%和7.98%,达到近年来新高。

券商预计,尽管前三季度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产品溢价收窄,但公司将受益于终端降价的延迟、公司作为综合企业的成本优势、全球布局优势以及领先地位。在电池行业。 盈利能力正在上升。

晶科能源在近期的投资者会议上透露,光伏组件价格的下跌有望加速行业落后产能的出清,最终促进供需平衡。 N型技术相比PERC等技术路线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和成本降低潜力。

未来,具有技术领先或规模和成本优势的综合型企业将有更好的盈利机会。 此外,得益于公司在手订单充沛,且行业内仍较为紧缺的N型先进产能整体供应充足,四季度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 不过,晶科并未详细解释公司的产能利用率表现。 能源一号了解到,目前部分电池企业正在实行轮休,而一些新进入的企业目前出货量并不大。 市场出货量一直名列前茅的模组和电池厂商,产能利用率可能会好于二三线企业。

晶科还表示,目前,国内地面电站项目的招标和安装正在积极推进。 预计明年全球市场将保持健康增长,各主要市场需求普遍乐观。 然而,不同市场之间的价格和利润分化正在加大。 公司有信心在市场份额和经营业绩方面与同业相比取得更好的边际变化。

“晶科目前的订单签约正在稳步推进,预计年底能够完成明年一半左右的出货目标。从目前手头的订单来看,不同市场的价格差异较大,其中美国、中东等市场订单签约饱和且订单价格较高。”

占晶科出货量70%以上的海外市场一直是公司战略部署的重中之重。 李显德在上述峰会上表示,公司非常关注中东地区。 总体来看,光伏企业正在全面出海。 晶科与中东地区有生产、技术、投资、贸易等方面的合作计划,并将继续更加关注全球众多能源型国家的发展机遇。

对于公司山西一体化N型大型基地项目,晶科透露,目前已正式开工建设,每期建设规模为棒、片、电池、组件各14GW。 其中,一期、二期项目预计2024年上半年投产,年底前实现满产。 目前,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预计项目达产后,公司生产成本将进一步优化。 山西基地充分整合公司优秀的软硬件装备、创新资源和研发能力,致力于推动更深层次的集成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升级。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已成功投产N型电池产能超过55GW,规模化生产平均效率达到25.6%。 产能建设方面,晶科将在东南亚建设12GW硅片、电池片、组件垂直一体化产能,有利于推进追溯体系建设,为海外稳定供应奠定基础。 预计到2023年底,公司硅片产能将达到85GW,电池片产能将达到90GW,组件产能将达到110GW。

除了产能和产量的不断释放外,公司在技术进步上也精益求精。 近日,晶科N型电池片的转换效率通过了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检测中心的第三方检测认证。 全面积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89%,创造182及以上大面积N型单晶电池效率新高。 记录。 电池转换效率第三方认证标志着公司N型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将有助于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2023年第三季度,研发投入17.1亿元的晶科能源实现了这一数值的42.49%的增长。 继续创下大面积制造电池转换效率新高。 公司研究院也在不断完善多项适合大尺寸的先进技术,如高效陷光钝化接触技术等。 自主研发了一整套HOT高效电池工艺技术等多项创新和材料优化。 其全领域研发的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89%。 公司N型电池规模化量产效率超过25.5%,良率与PERC电池相当。 双面Poly工艺已中试量产,转换效率约26%。 在N型技术迭代以及IBC、堆叠、钙钛矿等技术方面,可以保证技术的持续领先。 其研发的N型钙钛矿叠层电池转换效率达到32.33%。

晶科目前拥有三位重要的副总经理:金浩、苗根、曹海云。 其中,金浩为晶科能源首席科学家、研发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现任公司副总经理。 苗根出生于1985年,80后高管,曾任晶科能源控股首席营销官。 曹海云曾担任晶科首席财务官等重要职务,是中国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美国注册会计师。

董事、副总经理简历如下:

李显德先生:

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1975年出生,硕士。 2001年至2003年任浙江跨大公司总经理; 2003年至2004年任玉环阳光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4年至2006年,担任浙江宇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2007年至2009年、2014年担任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 2010年至2020年12月,担任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4年9月至今,担任晶科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自2020年12月至今,担任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公司董事长。

陈康平先生:

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1973年出生,硕士。 2003年至2006年任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 2007年至2022年12月任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 200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担任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2014年9月至今任晶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2020年12月至今,担任公司董事、总经理。

李宪华:

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1974年出生,本科学历。 2000年至2006年任玉环太阳能有限公司经理; 2007年至今,任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 2014年9月至今任晶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2020年12月至今任公司董事。

舒怡女士:

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1983年出生,硕士。 2005年7月至2018年11月,担任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高级审计经理; 2018年11月至2021年3月,担任上海复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财务资本部执行董事、经理; 2021年3月至今,担任西藏云商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财务总监。

同时,邱一正、石俊奇、贾锐为晶科第二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候选人,其中邱一正为会计专业人士。

公司副总经理简历

金浩:澳大利亚人,1981年出生,博士。 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任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2010年7月至2012年5月,任格林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2012年5月至2020年12月,担任晶科能源控股首席科学家、研发副总裁、首席技术官; 2020年12月至今,担任公司副总经理。

苗根: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1985年出生,硕士。 2010年8月至2019年2月,担任董事长助理、营销副总裁; 2011年5月至2019年2月任晶科能源控股董事会秘书; 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担任科能源控股晶首席营销官; 2020年12月至今,担任公司副总经理。

曹海云: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1977年出生,硕士,中国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美国注册会计师。 2002年7月至2012年2月,担任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高级审计经理; 2012年2月至2021年5月,担任晶科能源控股首席财务官; 2017年6月至今,担任晶科科技监事会主席; 2020年12月至今,担任晶科能源控股董事; 2021年5月至今,担任公司副总经理。

晶科能源表示,其全资子公司晶科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拟与海宁新潮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及《远期股权转让协议》,拟转让公司旗下二级子公司将公司持有的浙江晶科储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金科储能”)49%股权转让给海宁新潮。 海宁新潮承担不超过15亿元的投资义务,其中注册资本4.9亿元。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