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07,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到2025年,省级新能源创新平台达到20个,其中光伏领域10个,核电领域5个,风电领域2个,氢能及储能领域3个。

推动氢能产业加速布局。 大力发展氢能源装备制造。 支持氢枫科技等装备制造企业加快安全、低耗、高密度、轻量化固态氢储运技术研发,开发轻金属合金储氢等装备产品,积极引进石墨烯储氢、碱性水电解槽、储氢瓶、车载储氢系统等高压氢能源材料及装备制造项目。

加快发展氢能制备和提纯能力。 充分利用灵谷化工等企业副产氢气的优势,研究氢气回收、提纯和利用技术,积极部署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不断提高氢气产量。 加快引进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PEM)技术研发项目,攻克固体氧化物水电解成套技术,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和低谷电力制氢。

推动储能产业多元化发展。 提高氢能和储能电池的性能。 加快引进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制造、氢燃料电池功率模块、电力系统集成等相关项目,重点发展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双极板、密封材料、连接器等,实现氢燃料电池制造。 电池制造的突破。

加强产学研合作,争取江苏省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先进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创新中心、氢能源产业创新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在伊一设立分中心,建设一批集科学研究、应用研发、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技型新型研发机构。

氢能关键技术。 围绕制氢、储氢等关键环节,研究化工副产氢制氢及纯化技术、金属固态储氢等关键技术。

规划建设宜兴氢能产业园(宜兴零碳科技产业园),壮大氢能相关产业。

围绕光伏、氢能及储能、风电、核电、新能源配套设施等特色领域,持续吸引产业链关键环节骨干企业,大力推动产业链延伸和做强。产业链,建设江苏高水平零碳科技(氢能)产业园; 以宜兴环境科技园为核心。 依托中国建材(宜兴)、氢能等企业,重点发展光伏玻璃、新能源电池及材料、氢能及储能,全面提升光伏、氢能及储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储能产业、打造新能源产业两大核心增长极。

积极开展氢能应用示范。 探索规划氢能源公交车示范线路,在货场、物流园区等运输量大、行驶路线固定的地区开展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示范应用。 拓展冶金、化工等行业清洁低碳氢能替代应用空间,探索氢能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鼓励氢能动力在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 开展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应急备用电源、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及热电联产、氢燃料电池和小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分布式发电等应用示范。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公用事业局、市交通局等,各园区、镇、街道)

氢能源汽车。 加快全市加氢站建设和应用,支持首座加氢站建设运营,有序推进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出租车、网约车等氢能源汽车替代支持城市观光、旅游接驳、景区摆渡等。开展燃料电池大型客车、两轮车场景示范应用,加快氢能源汽车在公交领域试点示范应用。 到2025年,力争建成1座加氢站,首条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线正式启动。

氢能源船舶。 发挥宜兴港通航优势,探索推进加氢港建设,推动氢燃料船舶、船用氢燃料发动机应用示范。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