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07,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该项目是我国首个基于“绿色动力大规模制氢-大容量储氢-大功率氢发电”的商业化应用项目。 项目一期先建设3000标准立方米/小时绿电电解水制氢系统、24000标准立方米气态氢储存系统和4兆瓦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氢能发电电量目前国内最大、第一。 工程应用项目超过兆瓦级。 该项目采用绿色电力制氢,跨时段储氢,高峰时段产生氢能,为工业园区高峰用电时段提供稳定高效的能源供应。 具有显着的节能降耗和经济效益,可实现电网“调峰”。 填谷”为新能源系统建设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11月28日,中国电建所属中国水电(马来西亚)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塞马尔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正式签署马来西亚绿色制氢储氢一体化项目EPC总合同。马来西亚霹雳州浮动光伏发电。 该项目位于马来西亚霹雳州。 主要工作包括浮式光伏发电、制氢装置、储氢装置的设计、采购和建设。 建成后,将成为马来西亚首个利用浮动光伏发电的大型绿色制氢项目。
开始
近日,中国电建承建的乌兹别克斯坦首个绿色氢能项目开工建设。 该项目是中亚地区第一个进入正式实施阶段的绿氢项目,也是中国电建在海外实施的第一个绿氢项目。 该项目由中国电建华东院EPC总承包,包括一座4000立方米/小时的新型绿色制氢工厂和一座52兆瓦的陆上风电场。 项目建成后,每年将生产3000吨绿色氢气,用于制造50万吨氨肥。 它还将节省化肥生产中天然气的使用。 每年将为乌兹别克斯坦节省天然气3300万立方米,有效缓解该国天然气供应压力。
11月22日,我国大唐多伦15万千瓦风光互补制氢示范项目开工。 项目投产后,年产氢能力将达到7059万立方米,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93万吨。 该项目将帮助煤化工行业实现以“绿氢”替代“灰氢”的绿色低碳转型。 项目投产后,年产氢能力将达到7059万立方米,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93万吨。 该项目是国内首个中大型风光互补离网制氢深度耦合煤化工技术示范项目。
9月13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位于甘肃张掖的首个绿色氢氨合成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项目总投资4.8亿元,建设4000立方米/小时电解水制氢站、年产约1.6万吨合成氨装置及相关附属设施。
投产/投入运营
11月30日,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为香港城巴有限公司交付安装香港首座撬装加氢站,并使用中集斯科康IV型氢气车载瓶供应氢气。 该系统首辆双层氢能公交车正式投入运营。 这是香港历史上首个投入运营的加氢站,也是首辆搭载乘客的氢能巴士,标志着香港氢能应用的里程碑。
11月8日,由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的全球首套1300标准立方米/小时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在华能四川彭州制氢站成功满产制氢。 该制氢系统由华能四川公司与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联合开发。 其核心设备为1300标准立方米/小时高电流密度常压碱水电解槽,突破了大型高性能析氢析氧电极制备、电极板流程创新等多项关键技术。领域结构,解决了大规模电解槽组装问题。 工程技术难度大,多项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0月26日,国家能源集团首个风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国华投资(氢能公司)赤城风储氢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实现可再生氢“产、储、运”全链条一体化,并使用”操作。 该项目是国家能源集团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制氢加氢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与开发”的科技示范。 它利用自建风电场的动力源,通过电解水制取氢气。 该项目总产氢能力为4000标准立方米/小时。 一期建设额定产氢能力为2000标准立方米/小时。 每天可生产4200公斤氢气,纯度为99.999%。
9月28日,配套中国华电德令哈光伏发电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正式投产,产出青海省首个纯度达99.999%的绿色氢气。 该项目为国家重大“揭牌引领”项目。 这也是青海省首个绿色电力制氢项目。 项目总投资1.5亿元,制氢规模600标准立方米/小时,加氢能力500公斤/天(12时)加氢站一座,兆瓦级三套PEM电解水和20兆帕氢气充电站。 安装系统。 该项目将采用“光伏发电+垃圾发电”模式。 通过光储氢一体化的技术路线,利用青海省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发电并直接电解水制氢,大大降低制氢成本,有效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延伸链条、完善价值链,实现绿电、绿氢的消费。
9月13日,由中国能建、中国电建、中国能源装备投资建设的西北地区首个光储氢热综合应用示范项目正式投运。 张掖氢能综合应用示范项目位于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零碳氢能产业园。 这是国家能源集团首个光伏发电、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 制氢站采用碱性水电解制氢工艺。 规划建设制氢站一座,制氢能力为5000立方米/小时。 项目一期投资1.2亿元,建设一座1000立方米/小时制氢站、一座综合加气站、一座5兆瓦自有光伏电站和10辆氢气公交车,主要满足当地氢气需求公共汽车。 氢气需求量大,制备的氢气纯度高,完全可以满足氢燃料电池的氢气质量要求。
9月12日,全国首个城市燃料氢能生产、储存、混合、运输、分离一体化示范工程在浙江能源集团所属平湖天然气公司门站建成投运。 该项目涵盖绿色电力制氢、管道储氢、天然气掺氢、管道混输、含氢天然气分离、掺氢天然气燃烧利用等全产业链。 天然气设计掺氢比例为30%。 天然气加氢技术不仅可以大规模储存氢能,还可以降低天然气利用过程的碳排放强度。 与新建纯氢管道相比,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可以显着降低投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