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02,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采暖期间大部分工厂原料气成本有所上升,但随着国家保供稳价政策的介入,且随着春节假期临近,下游开工率预计将有所下降。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LNG价格可能会先小幅下跌,先涨后跌。”天然气高级分析师李迅东表示。
企业保供应、增产量
10月16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保障2023-2024年采暖季天然气供应专题会议,要求中央油气企业继续带头保障供应、稳定价格。 作为供气主力军,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除了着力国内增产能、增储量外,还积极寻求多元化供应渠道,确保采暖季LNG稳定供应。
“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中国石化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卡塔尔能源公司将每年向中国石化供应300万吨液化天然气,为期20年。” 27年来,这是双方签署的第三份液化天然气长期购销协议,也是双方继北方气田扩建后达成的第二份长期协议。 苏州中能鼎力科技有限公司(高宝)行业分析师徐岩表示。
此外,其他气源供应商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从企业来看,2023年下半年国内将有数十座新建LNG工厂投产,工厂库容将增加15万立方米,增幅约5.55%。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1月23日,我国LNG日产量达到约7万吨,环比10月增长约1.74%,环比增长约8.70%。接收站方面,北然天津LNG接收站、新田曹妃甸LNG接收站、浙江温州LNG接收站将于2023年在沿海地区新建投运。现有广然南沙LNG接收站、广然燃气接收站等4座LNG接收站,总库容276万立方米,增加约17.82%。”李迅东说。
需求短期难以释放
LNG需求的增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 一是进口液化天然气资源需求增加; 另一个是液化天然气城燃和点供市场对取暖用气的需求增加。 11月中旬,我国北方地区实施全面供暖,国内取暖用气需求呈现逐步增长态势。
“各能源集团旗下负责保障大量供应的LNG接收站,一旦采暖季到来,就会增加气化出口量,相应地LNG进口需求也会增加。据卓创资讯不完全统计,11月份LNG接收站预计到达船舶111艘,卸货量预计达到715万吨,较10月增长约32.28%,较9月增长约50.97%。 李训东分析道,“随着冬季气温下降,LNG城市燃料补给仓库和点位供应计划量有所增加。但下半年以来,储气备货措施有序开展”而管道燃气的稳定供应决定了居民采暖用LNG的高峰需求可能会受到限制。”
“近期国内各项经济指标有所上升,宏观市场存在一定乐观预期,同时部分码头领域市场状况逐步好转,这将为LNG需求市场带来一定提振。”随着春节假期临近,市场交易投资活动减少、交易节奏放缓,将导致LNG价格失去支撑,未来三个月宏观环境对LNG的利好可能无法完全释放。 李迅东对后市进行了预测。
预计价格先涨后跌
业内人士表示,采暖季期间LNG价格的飙升可能是短暂的,预计未来将呈现下降趋势。
此次涨价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受冷空气影响,加上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当地LNG补货支撑,国内液体工厂全线提价。 截至11月27日,主产区多家液体厂家价格触及5500元,部分液体厂家价格触及5600元。 据中国气象局预测,未来10天冷空气活动将更加频繁。 在刚性需求支撑下,LNG价格将继续维持高位。
“国际方面,由于巴拿马运河突然拥堵,而亚洲天然气储备相对充足,美国计划将所有运往亚洲的液化天然气转售给欧洲,这可能会引发亚洲液化天然气现货价格上涨”。 徐焱说道。
“推动LNG市场上涨的因素主要是成本和市场心态。目前,地缘政治等导致国际LNG资源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可能会继续支撑海外天然气的涨价心态,并保持成本上涨。”现货进口量处于有偏差的水平。高水平。” 李迅东相信。
由于中石油将原料气招标周期由10天改为7天,11月29日,中石油直供西北液体装置原料气招标于12月第一周结束,起价3.18元/立方米,成交价格4.4~4.51元/立方米,低端价格较上期上涨1.42元/立方米,高端价格较上期上涨1.52元/立方米。 此次拍卖后,液体生产商纷纷提高价格。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没有终端需求的支撑,这种涨价不会持续太久。 此波城市燃油补货完成后,下游需求仍观望。 而且,采暖季期间,除了国家政策保供、稳定LNG价格外,产业链上下游也采取了增产、增加储气能力等一系列措施,维持LNG的稳定。液化天然气供应和控制价格波动。
“各地已普遍进入冬季,大部分接收站气化出口比例处于较高水平。预计今年冬季北半球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的可能性较大,暖和冬季可能会出现,如果今年冬季气温高于常年同期,那么天然气供需关系相对稳定,这意味着与11月相比,12月起气化出口可能不会进一步大幅增加同时,随着1月下旬春节假期的临近,越来越多的终端用户和物流车辆将陆续进入假期,需求将萎缩,导致LNG价格下跌。”李迅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