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27,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这里没有问题,趁着你实力强大,继续前往下一个检查点。” 他们是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兰州输气分公司德令哈作业区的工作人员,正在对森宁兰天然气管道进行日常检查。 检查工作。
管道标识桩二维码实测(国家管道集团西部管道公司兰州输气分公司供图)
这条天然气管道绵延万里,是西部大开发十大重点工程之首。 作为甘肃、青海两省重要的战略能源通道,不断向东传递发展动力。
德令哈作业区位于该管道的关键节点,管辖2座压气站、1座分配站、23个阀室、666公里管道。 在平均海拔3100米的高原上,高原管网工人用青春和激情守护着国家能源安全。
青藏高原上,高原缺氧,紫外线强烈折射,风沙滚石……环境恶劣,早已不适合人类生存,但还是有人留下了足迹这里。 德令哈作业区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输气站。 这里的工作人员每天顶着沙漠的烈日,冒着高原的狂风,踩着戈壁的碎石,进行管道维护工作。
高原地区最危险的就是缺氧。 刚到的时候,有的工作人员因缺氧甚至无法行走,整夜头疼、睡不着觉。 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他们的皮肤也镀上了一层“黑膜”。
“现在安装了二维码标牌,我们可以节省很多路途,而且扫一下就能得到数据。”德令哈作业区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工作量,但收集原始数据的背后却有更多的辛酸。 三年来,为落实辖区管道里程数据计量工作,工作人员采集数据近百万条。 管道工人测量时,与普通巡线不同。 他们必须一米一米、一步一步地测量,才能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
图片强化设备巡检质量和效率(国家管道集团西部管道公司兰州输气分公司供图)
夏季多雨,高原蚊子又大又猛,被叮咬后奇痒无比; 冬天下大雪,为了防止雪打湿鞋子冻住脚,管道工人在鞋子上套上塑料袋,每天要穿四、三次。 五。 辛苦的工作得到了回报。 最终,他们手工记录的原始数据汇聚成13份近一尺厚的工作记录,为天然气管道的运行维护奠定了数据基础,用汗水诠释了管网人员的责任。
德令哈作业区被员工亲切地称为“红旗大院”。 作为他们的高原家园,自建成投入运营以来,先后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基层建设百家红旗单位”、“新时代十大标杆集体”、“国家管网集团思想文化教育基地等荣誉。
这些荣誉是在“风吹石打、氧气不足”的高原上坚守在保供一线的员工们赢得的。 荣誉凝聚成“红旗精神”,飞扬高原。
“我们每个人都想登上‘荣誉榜’,成为标兵,成为先进者。” 一名工作人员说道。
创业容易,维持创业却很难。 如何保障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 如何帮助员工成长? 这是德令哈作业区一直关注的方向。
为此,德令哈作业区继续以此为契机,研究机组安全运行和站内各类设备安全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实践提高大家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核心技术竞争力为基础的培训。 向一专多能方向培养员工,实现作业人员从操作人员向专业技术人员、高端技术人员转变,推动核心业务自主运维、关键设备自主维护。
2023年,德令哈作业区组织独立完成乌兰站1号压缩机组3万台检修、5万台大修,完成6台机组“健康检查”,春季两次完成站位、阀室共计697个和全年的秋季。 阀门维护方面,共独立完成44台过滤器、5台发电机、12台空压机,确保设备设施冬季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