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25,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当前,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我国天然气供应受国际天然气供需变化和价格波动影响,维持天然气供应困难。 欧盟国家与中国在天然气产业体系方面有许多相似的特点,如化石能源资源匮乏、对外依存度高、天然气供应天然脆弱等。 在欧盟国家天然气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大多数天然气供应商都是寡头垄断的。 此外,欧盟国家与中国同处北半球,气候相似。 天然气消费还存在冬夏季峰谷差问题。 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后,欧盟采取多项措施保障天然气供应,天然气供应保障水平显着提高。 其保供战略对于保障我国天然气供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通过深入分析欧盟应对天然气供应危机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当前我国天然气供应存在的问题,欧盟供应保障战略对保障安全的重要启示价值我国天然气供应的问题得到挖掘,从而提出了更加有效的保障我国天然气供应安全的途径。 建议。
1 欧盟天然气供应保障策略分析
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对欧盟的天然气出口大幅下降。 当欧盟面临天然气供应不足的风险时,采取了一系列策略来确保天然气供应的稳定。
1.1 提高天然气供应来源多元化
欧盟委员会于2022年3月8日提出“重新赋权欧盟:欧洲联合行动促进更廉价、安全和可持续能源”。5月18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了该行动计划的详细方案,并将该计划更名为“重新赋予欧盟权力:为欧洲提供负担得起、安全和可持续的能源”。 根据计划,欧盟将从三个方面入手,减少对俄罗斯资源的依赖。 手段之一是推动天然气进口渠道多元化。
在推动天然气进口渠道多元化方面,欧盟通过增加LNG进口量,增加了欧盟天然气供应来源的多元化。 根据2023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2年欧洲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将从2021年的1075亿立方米增加到1702亿立方米,增长58.4%; 管道天然气进口量将从2021年的2317亿立方米下降到1508亿立方米,下降58.4%。 为34.9%。 2021年,欧洲管道天然气进口量将是同年LNG进口量的2.15倍,而2022年,欧洲LNG进口量将超过管道天然气进口量,约为1.13倍。
与此同时,其快速增长的LNG进口量与之相匹配的是LNG接收站的新建、扩建和升级,增加了欧盟国家的LNG进口能力。 例如,荷兰鹿特丹、荷兰埃姆沙文、德国威廉港等地均已建设大型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法国弗兰维尔、比利时泽布吕赫和波兰希维诺乌伊希切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都实施了扩建项目,以增加储存能力。 储罐容量、改进卸船设备、升级气化设施等。此外,欧盟还加大对当地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减少对进口的依赖,积极勘探开发以页岩为代表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气体。 欧洲当地天然气产量从2110亿立方米增至2204亿立方米,增长4.5%。
1.2加强天然气储备和管网基础设施建设
天然气储存设施为应对供应中断提供了灵活性和安全性,可以确保天然气供应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在2022年5月18日发布的欧盟计划中,欧盟要求欧盟国家的天然气储存量必须在2022-2023年冬季之前达到至少80%的储存量。 在随后的相关法律中,欧盟要求欧盟国家的天然气储存在2022-2023年之后的所有冬季之前达到90%的储存能力。 与此同时,包括比利时、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在内的一些欧盟成员国也采取了更为严格的储气法规,目标是将各自国家储气库的储存水平提高到储存能力的90%以上。
此外,欧盟国家正在积极建设跨国天然气管道,以增加不同国家之间管网的互联互通能力。 目前,在建的重点跨境管道项目包括扩建立陶宛至拉脱维亚天然气管道、罗马尼亚至匈牙利天然气管道、新建立陶宛至波兰天然气管道、波兰至斯洛伐克天然气管道、希腊——保加利亚天然气管道和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 这些管道的建设将有助于提高欧盟国家之间天然气供应的多样性和互联互通性。 此外,欧盟国家还加强区域天然气管网、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设施及相关管网建设,促进欧盟内部天然气互联互通和各国间液化天然气分配供应。
1.3 加大替代能源投资
欧洲通过增加其他地区天然气和氢气的进口,以及对氢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正在加速欧盟能源供应多元化,在保证能源安全的同时,尽力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能量转换过程。 欧盟委员会于2020年7月8日发布欧盟氢能战略,并宣布成立清洁氢能联盟。 乌克兰危机后,氢能成为欧盟能源转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盟成立“欧洲氢能源银行”,加大对氢能市场的投资。
此外,在风能方面,欧洲是全球最大的风能市场,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较大。 数据显示,2022年欧盟国家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6.1吉瓦,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204吉瓦。 风能在欧盟国家电力消费中的比重逐年增加。 2022年欧盟风能发电量将占总发电量的16%。
在光伏方面,欧盟也积极推动光伏能源发展,加大对光伏项目的投资和支持。 2022年欧盟国家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41.4吉瓦,较2021年的28.1吉瓦同比增长47%。2022年,风能和太阳能将首次超过天然气为欧盟国家提供的电力时间。
1.4完善天然气供应安全法规建设
在法律层面,为加快欧盟内部天然气市场一体化改革,加强区域间合作,提高天然气供应风险防范和预警能力,提高天然气供应安全水平,欧盟出台了一系列能源改革法案,通过市场机制保障天然气供应安全。 包括2009/73/EC《天然气内部市场通则》、(EU)715/2009《天然气管网准入规定》、(EU)994/2010《天然气供应安全规定》 ”和(EU)2017/1938“保证”燃气供应安全措施条例。
其中,(EU)994/2010明确了天然气供应安全责任、紧急情景下的用户优先级、预防行动计划应考虑的内容、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N-1”标准以及发展特殊情况下燃气公司对受影响地区的应对措施。 保障用户安全供应标准、风险评估主体依据和内容、应急级别、应急预案制定主体和内容。 2022年,欧盟颁布(EU)2022/869《跨欧洲能源基础设施条例》,修订了此前颁布的一系列法规,并规定了欧洲能源基础设施优先发展项目清单,以确保能源供应安全。
2 中国天然气供应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天然气供应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天然气产量与消费增速不匹配、天然气资源与市场空间定位不匹配、天然气产供储调峰不协调等。天然气运输仍存在管道瓶颈。 、天然气产业体制机制不健全等,说明天然气供应保障形势严峻。
2.1 天然气产量与消费增速不匹配
天然气资源方面,随着我国天然气资源勘探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难度越来越大。 勘探开发目标逐步从中浅层转向深层、超深层。 对勘探开发技术和成本控制提出了建议。 常规天然气规模效益增产难度加大,低渗透致密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成为新增储量主体。
但我国致密气单井产量低、稳产期短、年产量递减率大,而页岩气产量递减率快、生产成本高。 非常规天然气将成为未来天然气生产的主要来源,但其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主要依靠每年钻大量新井,不仅需要巨大的投资,而且随着规模的扩大,规模效率和开发难度也随之增加。 在天然气消费方面,我国天然气市场呈现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 天然气产量增速与消费增速不匹配,对外依存度较高(图1)。
图1 2006-2022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国内天然气产量及表观消费量曲线
2.2 天然气资源与市场空间定位不匹配
中国常规天然气富集盆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内陆和东部海域。 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分布较为广泛。 天然气消费主要集中在天然气主产区及周边地区,以及华北、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等地区。 西部、东北等经济发达地区,市场需求普遍低于东南部地区。 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中,除海上液化天然气进口通道外,其余均来自西部和东北地区。 由于我国现行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在全球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东部沿海地区能够从国际市场获得的LNG现货资源数量少、价格高,导致我国天然气与天然气供应严重错配。天然气资源和市场的空间位置。
2.3 天然气产供储销各环节调峰不协调
资源方面,我国常规天然气发展较为稳定。 国内天然气产量调整空间较小,受政策影响较大。 进口长期贸易资源调整空间不足。 要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满足照付不议的政策。 ; 进口LNG现货资源采购方式不够灵活,无法随时匹配需求。
储运方面,LNG接收站设施尚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资源灵活配置存在困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地区供气紧张的局面; 天然气储存基础设施能力不足,调峰能力弱。 储气库工作气量与消耗量之比远低于12%~15%的国际平均水平。
从需求端看,我国现行天然气定价机制还不够完善。 市场价格无法准确反映天然气供需关系,难以有效传导调峰成本。 而且调峰用户比例不高,销售端调峰能力有限。
2.4 天然气运输仍存在管道瓶颈
在国家管网集团成立之前,我国油气管网分属不同公司,重点服务各自实体。 重复投资建设、互联互通程度低、管道负荷低等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随着国家管网集团全面接管“三桶油”管道基础设施,国家天然气干线管网进入统一部署、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的发展新阶段,互联互通能力不断增强。管网规模扩大了一倍。 总体来看,我国天然气管网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天然气管网总体规模小、管网布局结构不合理、管道建设难度大等瓶颈。管道建设和调试周期长,体制机制难以适应。 问题。
2.5 天然气产业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我国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配套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和价格监管机制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天然气工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此外,中国仍缺乏多元化的上游市场主体和广泛管网的公平第三方准入,天然气主要来源仍由“三桶油”控制。 尽管页岩气开发已采用独立招标模式,液化天然气进口公司也不断增多,但能够提供资源供应的市场主体仍然很少,这严重影响了天然气市场的流动性,威胁着天然气安全。燃气供应。
3 提供安全启示和建议
3.1提高天然气多元化供应水平
目前,我国天然气进口来源相对多元化。 2022年,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来源国将超过20个。 管道天然气方面,主要包括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缅甸等天然气供应国。 气源供应稳定有保障,但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与进口集中程度不同,仍处于较高水平。
根据2023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对比2006年至2022年中国对外依存度和进口集中度的变化(表1)可以看出,中国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进口多元化和渠道保障能力。 中国可以从欧盟改善供应多元化的措施中得到启发。 应进一步增加天然气进口国的多样性并探索新的供应渠道,与不同国家和地区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减少对单一国家和地区的依赖。 过度依赖,提高天然气供应安全。 同时,应吸取欧洲天然气危机的教训,通过优化航线走向、严格合同条款、优化人民币结算等措施,尽可能降低风险。
此外,参照欧盟建立能源平台的做法,建议进一步加强天然气采购的协调或“分组”,引导和推动主要资源进口企业签订中长期采购合同,稳定资源供给和价格预期,提高平抑物价波动能力。
表1 2006-2022年中国对外依存度及进口集中度对比
3.2加强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
储气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天然气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加强天然气储存设施建设始终被视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任务。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储气能力仍较弱。 借鉴欧盟通过建立战略储备、制定应急预案等保障天然气供应连续性的经验,我国也应加强天然气储备能力,加快地下储气库建设,制定储气库建设激励政策,加快天然气储备建设。废弃石油和天然气的部署。 在储气库建设的同时,推进盐穴、含水层储气库建设,加快沿海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建设。 结合LNG接收站规划,按照“适度超前、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原则,实施规模化布局,LNG储罐能够快速增强天然气储备和应急调峰能力,从而建立完善的天然气战略储备体系。
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的管网规模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 天然气管网是天然气管道发展成熟的标志之一。 我们可以借鉴欧盟天然气管网系统经验,加大天然气管网管道建设力度,加快干线管道互联互通,完善天然气管网体系。 此外,还需进一步开展以管网在线仿真引擎为核心的数字仿真平台、负荷系统优化、供气可靠性等计算方法的研究,充分利用天然气管网管道输送管网供气能力和互联能力,识别管网供气薄弱环节和管道瓶颈,为管网规划、设计、运行和维护提供技术支撑。
3.3 建立统一的天然气监管平台,完善应急供应保障预案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发改运行条例[2022]443号《天然气管网设施运行调度和应急供应管理办法(试行)》 )”,从储运服务、作业调度、应急供应保障、监督管理四个方面明确了各主体在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借鉴欧盟天然气管网协同预防预警经验,进一步加快国家级天然气监管平台和应急监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全国一张网”作用,提高资源配置和运行效率。 同时,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包括协调各方应急响应和资源配置,提高突发事件下天然气供应中断风险的快速应对能力,增强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和弹性。燃气供应。
3.4 加快天然气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推进市场化改革
欧盟通过市场化改革提高天然气市场竞争力和透明度,完善天然气供应安全法规建设,运用市场机制保障天然气供应安全。 我国还围绕天然气产业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在市场化改革方面,201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油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油气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原则。深化改革。 主要任务。 2020年5月,自然资源部印发的《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正式实施,油气资源勘探开采体制改革步伐加快。 同时成立国家管网集团,实现管输与销分离,基本形成公平、公开、开放的“全国天然气网络”[36]。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的意见》从全局角度对天然气产业链进行了统一部署。
在天然气价格制度改革方面,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按照“控制中间、放开两端”的总体思路。 2016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费用监督审查办法(试行)》的通知)》(简称2016年版《办法》)。对输电定价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202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印发《输电价格管理办法》的通知《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暂行)》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费用监督审核办法(暂行)》(简称2021年版《办法》)。 2016年,在上一版《办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两版《办法》的发布,加强了管道运输价格监管,推动油气体制改革。
在保障天然气安全供应方面,现行法规主要有国办发[2014]16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建立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的长期机制》,发展改革能源条例【2018】《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完善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意见》的通知》第637号,发改运行条例[2022]443号。
但上述文件大多为部门规章,缺乏基础法律(如《天然气法》、《天然气调度管理规定》),法律水平不高。 因此,有必要加快天然气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将安全运行、保供、稳定价格纳入法制轨道。
4。结论
当前我国天然气供应存在供应结构不平衡、供需矛盾加剧、储气设施不足、输配网络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威胁我国天然气供应安全。 欧盟国家与中国在天然气产业体系方面有许多相似特征,其供应保障策略对于保障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具有重要参考和启示价值。 在此基础上,分析欧盟天然气供应保障战略和我国天然气供应保障面临的形势,为我国天然气供应安全提供启示和建议。 未来,我国可通过提高天然气多元化供应水平、加强天然气储存设施和管道建设、建立统一天然气监管平台、加快天然气建设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天然气供应安全。 - 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