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十”销量全面飘红10月车市目标冲刺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13,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随着各新能源车企陆续发布10月份新车交付数据,车市“金九银十”销售季已落下帷幕。 从数据上看,“银十”延续了“金九”的增长趋势。 多数车企涨幅较大,整体交付量呈现强劲上升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最后两个月,车市将进入全年目标的冲刺阶段。 目前,新能源汽车价格战仍在持续。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年底投放市场的车型数量大幅增加,预计四季度将有更多车企加入促销降价的行列。

“银十”销售全线火爆

今年10月,新能源汽车市场利好消息不断,主流品牌销量几乎全部增长。

具体来说,10月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0.18万辆,标志着比亚迪单月销量首次突破30万辆。 今年前10个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约为238.15万辆。 以此计算,比亚迪全年销售300万辆的目标已完成接近80%。

除比亚迪外,其他自主品牌传统车企也表现不俗。 广汽Aion 10月销量达4.15万辆,同比增长38%; 吉利汽车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6万辆大关,约为6.21万辆; 长城汽车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3.05万辆,首次突破3万辆,同比增长178.08%。

10月份造车新势力的表现也颇为看点。 10月,理想汽车交付4.04万辆,同比增长302.1%,迎来月交付突破4万辆的新里程碑。 截至今年10月31日,理想汽车全年累计交付汽车28.46万辆,接近年底35万辆的目标。

小鹏汽车10月交付超2万辆,刷新单月交付纪录; 零跑汽车10月交付1.82万辆,同比增长159%; 蔚来10月交付汽车1.61万辆,同比增长59.8%%。

乘联会表示,随着促消费政策持续加大力度以及我国经济持续回暖,今年全国新能源乘用车生产企业销量保持强劲增长。 10月码头折扣及促销政策仍将延续。 “国庆”恰逢中秋长假,各地车展和促销活动较多,促进了“双节”期间终端消费的增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9万辆和9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2%和33.5%,市场份额为33.5%。 %。

全力以赴实现全年目标

随着“金九银十”正式落下帷幕,车企也进入了实现年度销售目标的冲刺阶段,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11月份以来,新能源车企纷纷推出“冲量”车型。 不少热销车型加入促销行列,“价格战”愈演愈烈。 例如,11月1日,比亚迪旗下5款车型推出优惠,优惠幅度从5000元到18000元不等; 11月2日,零跑汽车宣布全系车型降价,每台金融优惠最高1万元。 。

与此同时,不少车企近期都在加速推出新产品,希望通过新增供给来扩大消费市场。 长安启元A07/A05、传祺ES9、比亚迪宋L、欧拉闪电猫暗夜版、极氪001 FR等新车已于近期上市或预售; 文杰M9、吉利银河E8等也将陆续推出。

“随着一些亮点车型的推出,一些车企主动调整产品价格开展促销活动,以扭转被动趋势。行业鲶鱼效应持续拉动消费。” 乘用车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随着各地促消费政策的延续、各类车展等线下活动的大力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等,成为汽车销售和购买的良好载体,带动消费效果稳定体现。”

有业内人士指出,年底不少车企将继续努力实现年度销售目标,这势必会引发更加激烈的价格战。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在2023年半年业绩会上直言,比亚迪未来3-5年将进行价格战,或者细分领域的价格战,比亚迪对此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季度是实现全年目标的关键时期,促销政策仍将持续。” 崔东树相信。

长远发展靠产品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雪红在经销商沟通会上表示,车企“双11”购车促销、广州国际车展、新车上市等因素有利于拉动汽车销量。 与此同时,各地的购车补贴和车企促销活动仍在持续。 预计11月零售量环比增长约10%,至约210万辆。

激烈的竞争下,对于车企来说,降价促销无疑成为吸引消费者最直接的方式。 不过,也有人指出,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 车企的发展取决于产品。 只有优秀的产品,消费者才会愿意买单。 单纯依靠“以价换量”注定让你无法走得更远。

频繁的“价格战”将挤压车企的利润空间。 以上半年车企之间的价格战为例,东吴证券的分析数据显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似乎并没有给所有企业带来预期的收益。 特斯拉、蔚来、小鹏汽车上半年毛利率大幅下降,Q1、Q2同比均下降10%左右。 尤其是小鹏汽车,Q2毛利率同比下降高达14.8%。

“新能源汽车企业要想获得更长远、更稳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大力开展技术创新,以差异化、有竞争力的产品应对价格战;另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受访者表示,智能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竞争的关键。 汽车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产品的竞争。 车企想要进一步提升销量,关键是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引人注目的技术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