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02,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在公司官网上,有一句响亮的口号:“N型领跑,持续探索。新能源,N型光伏技术的领跑者。”
然而,这位“N型技术领军者”却做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他居然准备采购一批预期转换效率最低的电池片。
这批电池片的供应商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近期一直关注的光伏行业新贵赛福田。 赛福田最初是做电梯钢丝绳,现在跨界光伏。 详情参见《新玩家赛福田,一个月投产,不可思议,如何拿下新能源10亿大单?》 》。
赛福田甚至还没有量产电池。 该公司今年10月10日公告:“公司未来投产的电池主要为182尺寸,部分为210尺寸。电池对应的组件功率以580W为主,存储效率未来可以达到24.5%。”
江苏赛福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接受投资者调查的公告
24.5%,这是公司未来要达到的目标;
24.5%,这是很多电池企业在2022年已经达到的结果;
24.5%,这也是市场上所有公开披露的量产效率产品中的最低值。
此前,前滩浩曾进行过电池转换效率排名,一般公司的电池都在25.5%及以上。
说实话,如果电池效率是24.5%,根本不代表N型的先进性。
2022年7月,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宣布,其自主研发的210毫米×210毫米高效PERC电池通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第三方检测认证,其最高电池效率达到达到24.5%。
2022年8月,经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权威检测,横店DMC M6、M10高效P型PERC电池转换效率成功突破24.01%——达到目前主流生产设备下业界最高的PERC电池转换效率,材料和工艺。 最高级别。
与PERC相比,电池在封装成组件后面临退化问题。 24.5%的电池效率与PERC相比完全没有优势。
难道说,“N型光伏技术领先者”——一家新公司无法生产电池,被迫从外部采购? 这种猜测显然与事实不符。
易到新能官网披露了两条信息:
一是亿亿新能的电池非常好:该公司N型电池实验室效率超过26%; 产业化方面,N型电池量产效率超过25.2%。
其次,亿亿新能源的电池产能规划也非常合理:公司将在2023年建成N型30GW高效电池和30GW高效组件产能。也就是说,亿亿新能的N型光伏组件将采用100% 是自己的细胞。
还有一种可能是亿亿新能本身生产的电池良率太低,成本太高? 对于公司来说,从外部采购电池是否比内部生产更具成本效益?
这似乎没有道理。 钱摊号完全相信其创始人刘勇,他有技术背景。 他曾在一家领先的科技公司中来工作。 易到新能首席技术官、施正荣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大三研究员宋登元博士更是一位技术大师。 以亿亿新能的技术水平和成本控制,绝对比福田这个以钢丝绳制造商起家的跨界玩家要好很多。
难道即使在未来,电芯也将是稀有、稀有的,亿达新能就买不到其他公司生产的转换效率更高的电芯了?
这更没有意义。 如今电芯价格一路下跌,电芯企业的利润不断受到挤压。 这说明供需是成关系的,未来电池芯供应紧张的可能性不大。
赛福田在2023年9月5日、7日、11日、15日、19日、21日频繁接受投资者调研。调研活动中,公司订单情况、电池进展情况等都是投资者关心的话题。
10月10日,赛福田公告:“(1)公司新基地位于安徽省明光市明光经济开发区长城新区,项目总面积约273亩,拟建设10GW电池片生产线,项目分为两部分,一期建设正在按计划进行,目前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已逐步完成,生产设备已分批进场,开始安装调试,预计四季度投产。(2)公司未来投产的电池以182尺寸为主,部分为210尺寸;电池对应组件功率为主要是580W,未来存储效率可以达到24.5%。”
只是不知道“24.5%”这样的答复是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还是泼了冷水?
现在媒体很困惑:市场上这么多公司,亿新能从几千人中选出了24.5%的电池。 它打算制成什么类型的组件? 组件化应用在哪些场景下会有竞争力?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亿亿新能源可以获得远低于市场价格的电芯价格的可能性。 这批电池封装组件对效率要求不高,用于特定电站项目。
除此之外,或许赛伏天还有其他不为大众所知的能力。 即使依依新能源拥有中国三峡资本这样强大的大股东,在市场上攻城掠地时十分霸道,但也必须放下尊严,积极为赛福田这样的企业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