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0-27,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10月25日晚间,滨海能源发布关于子公司签署投资框架协议的公告。 计划投资254亿元在内蒙古建设12万吨多晶硅+40GW硅片+10GW电池+5GW组件项目。 这一消息的发布,无疑是光伏行业的又一晴天霹雳!
公告显示,滨海能源旗下子公司包头旭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包头旭阳新能源”)和孙氏公司包头旭阳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包头旭阳硅材料”)材料》)分别与内蒙古地方政府达成合作。 政府机构签署了重大投资框架协议。 详情如下:
协议一:
包头旭阳新能源与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签署《光伏太阳能电池组件一体化项目投资协议》。 包头旭阳新能源将在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管辖范围内建设光伏太阳能。 电池和模块集成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初步计划建设10GW太阳能电池和5GW太阳能组件项目。 该项目需要工业用地约550英亩,其中电池项目约350英亩,电池组件约200英亩。
协议二:
包头旭阳硅材与土木特右旗人民政府签署《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拉制、单晶硅切片一体化项目投资协议》。 经双方协商,包头旭阳硅材料土默特右旗新工业园化工园正在建设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拉制、单晶硅切片一体化项目。
项目总投资约204亿元,占地3063亩。 建设年产15万吨工业硅、12万吨多晶硅、40GW单晶硅拉制、40GW单晶硅切片等配套设施,以及配套新能源。 开发建设项目。
其中,12万吨多晶硅项目分两期建设,每期建设6万吨。 40GW拉晶和40GW切片项目分三期建设。 一期建设规模为10GW单晶硅拉晶。 二期建设规模为10GW单晶硅拉晶、20GW单晶硅切片。 三期建设规模为20GW。 单晶硅拉制及20GW单晶硅切片。
事实上,9月份,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人民政府就发布了包头旭阳硅材204亿元项目部分项目的注册信息。 详情请点击:《投资超200亿!内蒙古12万吨多晶硅及40GW硅片项目公布》。
笔者查阅信息发现,早在6月28日,内蒙古政务服务网站就曾发布过“清水河旭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2万吨/年高纯多晶硅项目”备案公告,总投资约112.9亿元。 12万吨/年高纯多晶硅项目将于2023年9月开工建设。
而这家清水河旭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也是滨海能源的子公司之一。 这家滨海能源公司到底是什么来历,为何在光伏行业有如此大的手笔。
窦贵公子不善待人
资料显示,天津滨海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滨海能源”)成立于1992年,前身为天津灯塔涂料有限公司(简称:“灯塔涂料”),经重组成立由天津涂料厂作为发起人的有限公司,最初主要从事涂料、颜料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1997年2月18日,灯塔涂料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题外话——天津油漆厂是1916年安徽巡抚倪嗣冲创办的大成油漆厂、1921年冯国章之子冯栓创办的东方油漆厂、1929年著名化学工业家陈丑富创办的永明油漆厂。 1958年合并,是我国著名的涂料制造企业之一。
灯塔涂料也堪称涂料制造业的“贵子”。 它具有浓厚的历史背景,把握了时代重构的趋势。 本以为未来会一片光明,没想到却被资本侵蚀,成为资本的牺牲品。
1998年,灯塔涂料经历了一次大股东变更:天津金联投资有限公司(简称“金联投资”)以54.73%成为大股东。 这位大股东接手灯塔涂料后,直接出售了原有的涂料资产,相关业务的投资也被迫停止。
随着紫联投资的“脱漆”操作,从2001年开始,灯塔涂料由盈转亏。 此后,灯塔涂料将目光转向电源领域,并计划收购和平湾供电,但最终失败。
首次转型失败的灯塔涂料,也因紫联投资被掏空等原因出现亏损。 公司一度被贴上“ST(亏损股)”、“*ST(退市风险警示)”的标签。
重振活力,瞄准新能源
2004年,灯塔涂料重组,更名为天津滨海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此后,滨海能源进行了一系列经营,公司业务变为以包装印刷和出版物印刷为主。 但持续亏损的状况并没有好转。
直至2021年10月28日,化工制造巨头旭阳控股以6亿元收购滨海能源20%股份,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杨学刚成为实际控制人。 随后,滨海能源剥离包装印刷业务,转型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确定转型路径后,滨海能源收购了新能源负极材料公司祥符新能源,并成立了新型光伏公司——旭阳新能源公司。 但进入新能源行业后,滨海能源一直保持低调。 笔者查阅滨海能源及光伏产业相关信息时,除了成立了两家光伏相关公司外,没有更多信息。 此公告也可视为公司进军光伏行业的正式公告。
然而滨海能源此时涉足光伏,却难免令人担忧。 虽然跨境光伏企业也有成功自救的先例,比如君达控股。 但现在光伏行业却陷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是产能过剩的困境,另一方面是大规模扩产的热情。
今年以来,硅材料、硅片、组件价格不断下跌,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一线企业凭借雄厚的财力还能继续前行,但二三线企业却越来越举步维艰。 滨海能源此时大举进军光伏,还能跟上好时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