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0-26,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2023年10月25日,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2023年修订)》(以下简称《应急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文件,按照生态环境部统一要求并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应急预案》对原预案进行了完善,目的是坚持科学精准依法治污,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有效减缓污染水平,保障公众健康。健康。
修订背景
新时代十年,北京以细颗粒物(PM2.5)为重点,以超常措施和力度治理空气污染,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重污染天气发生频率、峰值浓度、持续时间均明显下降。 由2013年的58天减少到2022年的3天,广大群众蓝天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但当前区域污染排放总量仍超过环境容量,空气质量改善成效还不够稳定,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出现,总体形势仍未摆脱影响。气象条件。 在秋冬季低压、高湿、静稳等极端恶劣气象条件下,仍可能出现重度污染。
修改思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最普遍的福祉。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是根本出路。 为此,北京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依法依规启动大气重污染预警,落实应急减排措施,确保措施有效落实,取得实际减排效果。
坚持精准化、科学化、差异化管控。 统筹推进高水平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工业企业和建筑工地进行绩效分级,实行差异化管控。 对治理水平低、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建筑工地、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等优先采取减排措施; 对于治理水平先进、污染物排放量较小的企业,应采取少量或独立的减排措施。 ; 通过激励“先进”、激励“落后”,推动企业提高标准、升级转型,推动全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坚持区域联防联控。 气氛是流动的,尤其是北京的地理位置。 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在此交汇。 两山围成半包围地形,西、北三面环山,东、南面海。 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区域性污染过程。 落实京津冀协同战略,在生态环境部总体指导下,北京积极应对区域联防联控,协同周边城市采取紧急减排措施,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天气,减缓污染积累。
修订主要内容
优化调整预警分级标准
按照生态环境部《深化防治重污染天气行动计划》关于统一调整重点区域预警启动标准的要求,优化调整预警分级标准,调整阈值预警激活总体降低。 其中,五级重度污染1天或四级中度污染2天达到黄色预警启动标准; 两天五级重度污染或三日四级中度污染达到橙色预警启动标准; 严重五级污染3天,其中严重六级污染1天,达到红色预警启动标准。
准确科学落实差异化防控措施
《应急预案》突出精准科学,对工业企业和建筑工地进行绩效分类,实施差异化管控。
工业企业方面,近年来行之有效的绩效评级和差异化管控手段得到固化。 对大气重污染预警期间列入紧急减排名单的企业,根据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类,实施差别化减排措施。
建筑工地方面,减排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污染较重、影响较大的道路设施防腐和道路沥青摊铺工艺提高管控要求。 根据性能分类,区别对待室外喷涂涂装、护坡喷涂、建筑物拆除、切割、土石方、道路设施防腐、道路沥青摊铺等施工作业。
对单车污染排放量较大的货车增加新的控制措施。 橙色、红色预警期间,持有本市牌照(含临时牌照)的国IV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停止上路行驶(经过相关管理部门确认的车辆除外,以保证生产运输)本市生活物资及生鲜农产品汽车运输)。
增加了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控制措施。 橙色和红色预警期间,建筑工地和紧急减排名单内的企业将停止使用非道路移动机械(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机械除外)。
同时,提倡减少使用溶剂型涂料、粘合剂、清洗剂、油墨等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溶剂型原辅材料和产品。 鼓励企业合理安排运输,减少重型燃油(气)卡车的使用,尽量使用国六或纯电动、氢燃料电池汽车进行运输。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 北京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绿色北京战略,着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实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目标,坚持与正常空气相结合污染防治和大气重污染应急响应。 坚持PM2.5和O3污染协同治理、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地方和区域协同治理,持续深化“一微克”行动,全力推动空气质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