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襄桥:用户体验将成为竞争焦点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13,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SD-WAN在2016年成为中国的一个“热词”。当时,这项技术普遍被认为未经测试,前景不确定,但其潜力也促使一些企业尝试部署它。 随着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陆续落地,SD-WAN已经逐渐克服障碍并走向成熟。 如今,其实用性已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那么,当前SD-WAN实践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当用户需求从“好用”转变为“好用”时,SD-WAN解决方案将通过哪些创新技术进行升级? SD-WAN演进的最终形态是什么?

围绕上述话题,在第六届SD-WAN & SASE大会上,51CTO采访了新华三集团智能管理与运维产品线总经理敖向桥。 从新华三的角度,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国内广域网技术的前沿探索,还可以看到时代背景下企业网络变革的逻辑脉络。

新华三集团智能管理与运维产品线总经理 敖向桥

全面落地:用户体验将成竞争焦点

根据2023年中国信息通信技术成熟度曲线,SD-WAN已度过技术萌芽期、预期扩张期、泡沫破灭期,进入爬升恢复期。 对此,敖向桥认为,回归理性后,SD-WAN正在进入稳定实施阶段。

“我们相信这项技术正在稳步向前发展。 大量客户已开始接受并采用SD-WAN作为其网络技术架构的一部分。 我们预见SD-WAN的未来将是一个平稳、持续的上升趋势。 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很多年。”

随着SD-WAN在各行业的深入应用,其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如何有效解决用户痛点、提升用户体验将成为厂商竞争的关键。 新H3C对此也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努力巩固软硬件结合的优势。

“新H3C在路由器能力方面领先于大多数厂商,并通过软硬件结合形成了强大的技术优势。”

敖向桥表示,新的H3C广域网解决方案也在不断迭代,整体能力将围绕两个方面进行升级。 一是实现更好、更灵活的智能连接; 第二,实现更好的网络质量优化,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我们的目标是‘智能连接,卓越体验’。一方面,我们让连接更加智能,满足各行业大规模分支接入需求,提高接入便利性。另一方面,我们优化广域网链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对于用户来说,我们注重网络使用体验;对于运维人员来说,我们希望让网络管理更简单。这是我们的两个主要方向。”

为了提供更加高效的“智能、卓越”网络,H3C坚定地致力于在技术方向上的持续投入和探索。

三大创新技术解决网络连接痛点

如何实现更好的智能连接? 新华三认为,应在以下三个方向努力。

·更好地提高带宽和速度

·实现更加灵活可靠的编排

·确保整个广域网的确定性

面对这三大挑战,新华三选择了三项创新技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引入QUIC,提高互联网业务传输速率

QUIC(基于UDP的低延迟互联网传输协议)是在2014年提出的一项新技术,最初是为了打破TCP性能瓶颈而创建的。 与TCP相比,QUIC增加了多种拥塞控制算法,大大减少了连接建立时间,可以有效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虽然QUIC技术最终没有取代TCP,但它仍然是一项优秀的技术,可以解决拥塞和丢包问题,提高传输效率,减少延迟。新华三看到了这一点,因此将QUIC技术引入SD-WAN,解决广域网中链路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保证用户即使在链路质量不好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得良好的体验。”

敖向桥介绍,与传统老网络的性能相比,QUIC的“组合技术”与传统网络切片、广域网加速等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整体网速提升30倍。

采用SRv6更好地实现流量调度和路径优化

SRv6是基于IPv6转发平面的SR技术。 它结合了SR源路由的优点和IPv6简单、易于扩展的特点,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编程性。 敖向桥表示,过去几年,H3C在广域网特别是承载网中大规模应用了SRv6技术。 现在的新挑战是:SRv6技术能否进一步下移到分支机构网络?

“为什么要将SRv6技术推广到分支解决方案?关键是SRv6技术可以实现端到端的可编程源路由能力。分支网络技术迁移到SRv6后,首先可以实现端到端承载的常态化容量技术,可以显着降低整个广域网链路的复杂度;此外,提供更便捷的运维能力,通过IFIT流量检测来识别网络故障将更加准确和简单;最后,当分支网络、骨干网络、承载网均采用SRv6先进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强弱链路结合的链路控制和调度能力。”

正是由于SRv6简化了网络协议类型,并且具有很强的可编程性,因此可以支持大量不同业务的不同需求。 同时,SRv6也为IPv6的发展带来了转机,为IPv6+的创新演进奠定了基础。

利用确定性技术控制端到端延迟抖动

随着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业务需求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尽力而为”的IP网络架构面临巨大挑战。 为了应对高时延和抖动要求的场景,确定性网络应运而生。 确定性网络的核心是为应用提供确定性的服务保障能力。

敖向桥强调:“在确定性网络中,我们强调延迟的可控性,而不仅仅是小延迟。当延迟可控、有保证的时候,我们就会考虑如何减少抖动。”

他进一步阐述了确定性网络的设计思路:“比如北京到上海的广域网链路存在拥塞问题,要保证关键业务的客户体验,一种解决方案是建设更多的路由来消除拥塞。现实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另一种思路是,当带宽不足、拥塞、丢包的情况下,重要业务采用确定性流方法来保证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抖动稳定可靠。”

AIGC加持,升级体验优化空间

在H3C的新蓝图中,我们需要在SD-WAN领域走得更远。 除了实现更智能的连接,我们还必须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 敖祥桥对此进行了简要阐述。

首先,优化您的 WAN 以改善您的在线体验。 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就是数据压缩。 在DCI互联场景中,可能存在大量的数据备份需求。 如果不进行WAN优化,可能会导致整个网络严重拥塞。 针对这一痛点,H3C基于自有硬件能力,可实现高达80G的单板数据压缩转发能力,从而为大数据量的广域网传输业务提供更好的保障。

其次,构建数字地图,实现高效运维。 运维人员可以通过数字地图简化运维复杂度,实现精细化运维,实现“一图在手,广域无忧”。 地图覆盖全网软硬件资源,融合有线/无线、广域网/局域网,真正实现全网络可视化。 同时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运维入口,实现集中管理、统一治理。

此外,面对AIGC带来的热潮,新华三也在积极探索利用其进行智能交互创新,目前已在业务上线、运维保障、政策等应用场景中得到实践。广域网优化。 不过,新华三对于AIGC可能带来的收益仍保持谨慎态度。

敖向桥表示:“AIGC技术更新迭代非常快,我们很难预测明年的情况。目前各大厂商都在这个领域进行投资和研究,但我们不相信这项技术能够完全颠覆”

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在一些缺乏专业运维人员的组织中,AIGC的能力可以协助他们分析问题、理清思路。 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找到相关信息或寻求帮助。 但如果有像AIGC这样的互动机制,他们可以快速获取相关信息,了解情况并找到可行的应对措施。 “所以我们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敖向桥提到,对于想要尝试AIGC应用的客户,新华三目前提供两种服务:一是提供基于公有云的接入能力,通过新华三的云简化运维软件尝试了快速接入AI机制;二是提供基于公有云的接入能力,通过云简化运维软件尝试快速接入AI机制; 二是为更专业的客户提供本地化部署。 “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在客户现场部署新的H3C百业灵犀私域大模型以及整体AIGC架构,然后基于我们的SD-WAN系统与大模型进行交互。这种方式的成本较高,但在数据安全方面它更有优势。”

SD-WAN的终极进化形态:完全自主的智能网络

对于SD-WAN未来的演进方向,敖祥桥认为,随着业务形态越来越多元化、软件系统架构越来越复杂,网络越简单,竞争力就越强。 自智能网络将是实现这一愿景的技术理念。

“SD-WAN,或者说所有的SDN技术,最终都会走向完全自我智能的状态,即自我监控所有核心指标、自我分析数据、自动识别关键故障、自动选择最优的WAN链路、整个网络将达到完全自优化的闭环状态。”

尽管这一目标与当前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积极引入各种创新技术、部署可编程网络基础设施、拥抱AI促进网络功能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将推动广域网向高度自动化迈进。 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动力。

继续阅读: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