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科技”和实体经济正在加快同频共振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14,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10月24日,工作人员在第六届世界声学博览会上展示人形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世界声博会暨2023全球1024开发者节上,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应用亮相,充分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城市治理、医疗、教育、工业、和金融。 多领域深度融合。

合肥知己汽车配送体验中心销售经理孙庆强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司产品中的应用,“我们的产品应用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一键停车、一键自动跟踪、一键靠边停车……以及自动停车辅助。”

10月24日,第六届世界音响博览会上,参观者参观机器人产品。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今年5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研发的大模型数量位居全球第二,参数超过10亿的大模型79个已被释放。 “大模型+”正在加速赋能千行百业,激发连锁反应。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庆表示,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智能芯片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开发框架、通用大模型不断涌现。 云计算、智能计算、超级计算等协同发展。 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东西方计算等重大工程正在加速推进。

7月6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览现场,参观者在科大讯飞Spark认知大模型显示屏前交流。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中,传统企业积极拥抱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自身降本增效和产业转型升级。

鄂城钢铁厂始建于1958年,已有60多年的历史。 厂内智慧炼钢、数字炼钢等信息化场景,改变了人们对传统钢铁行业“傻、大、黑、粗”的刻板印象,让人们将老旧钢厂“改造”为智慧工厂。

鄂城钢铁物流管理部铁路运输车间主任张伟告诉记者,以前厂里的机车运输过程主要是人工控制。 现在5G网络技术可以及时向机车传输运行计划和安全指令,“为下一步进行,非人性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0月26日,日照兴业汽车零部件公司戴姆勒卡车纵梁智能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生产卡车纵梁。新华社记者 郭旭雷 摄

三一重工长沙园区18号工厂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是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之一。 在这里,泵车的生产流程由“工厂大脑”智能调度,实现“一块钢板进去,一辆泵车出来”的智能制造全要素落地。

三一集团智能制造负责人饶有福介绍,18号工厂采用5G、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先进的现代数字化技术,实现物流分拣配送无人化、生产制造终端无人化、无人化生产。管理决策。 智能化,“通过这三个现代化的实现,我们的产能提高了123%,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整个生产成本降低了1/3。”

工信部数据显示,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应用突破,已融入国民经济45个大类,企业转型升级需求不断提升。释放。

目前,我国已建成50个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设备近9000万台套。 前三季度,我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1.8%,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合计收入同比增长15.8%。

9月6日,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工作人员向参观者介绍5G智能工厂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罗雪峰 摄

工信部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围绕“建、用、研”三个方面,积极推动5G赋能实体经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金健、丁春雨、石凯莉、徐海波、潘志伟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