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06,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新华社记者 刘世平
11月4日,安徽祁门岩水利系统、江苏洪泽古灌区、山西霍泉水利工程、湖北崇阳县白坭古堰成功入选2023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些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有何特别之处? 它们体现了我们祖先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哪些智慧?
祁门岩:“强塘强塘”形成海绵式生态调节灌溉系统
祁门岩灌溉系统位于安徽省舒城县。 它最早建立于西汉时期。 两千多年来,它持续发挥着灌溉、防洪、防旱的作用。 目前灌溉20万英亩农田。
“祁门岩灌区地处长江与淮河的过渡地带,形成了独特的丘陵湿地形态,这里有塘塘17000多个,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库。” 安徽省舒城县水利局副局长邓文森表示,祁门岩工程充分利用湿地形态,形成渠道、池塘蓄水,形成强大的调蓄机制,可以调节洪峰,减少洪涝灾害。地表径流,保护水源。
祁门岩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技术支撑团队负责人、浙江省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刘雪英表示,古人结合特定的地理和自然条件,逐步构建了“丘陵型湿地治理与灌溉”。系统”。 这种海绵式生态调节蓄水系统具有独特的技术原理,是灌溉史上极为独特的灌溉类型。
洪泽古灌区:水库式灌溉遗产的杰出代表
洪泽古灌区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 自东汉以来,就引水灌溉。 不同时期兴建水利设施。 灌溉区一直延续至今。 目前总灌溉面积48.13万亩。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高丽辉表示,洪泽古灌区蓄水工程规模宏大,古人创造了多项先进的大坝工程技术来解决建设难题。 灌区蓄水工程洪泽湖大堤直立的砌石墙,以及防波护坡、闸坝泄洪、三重水土流失防治等技术,是古代智慧的集中体现。治水人,是水库式灌溉遗产的杰出代表。
“洪泽古灌区的洪泽湖大堤通过截留淮河水,仍然发挥着灌溉、防洪、养殖等功能。” 淮安市洪泽区水利局局长袁安安表示,洪泽湖大堤蓄水后,洪泽湖广阔的水域、广阔的湖泊形成了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有效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霍泉灌溉工程:第一个入选遗产地的自流灌溉工程
霍泉灌溉工程位于山西省洪洞县。 唐代贞观年间已有记载。 经过近1400年的发展演变,至今仍发挥着灌溉、供水、生态等功能。 项目目前总灌溉面积10.1万亩。
洪洞县霍泉南苑水利事务中心主任张建中表示,霍泉灌区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观泉、蓄泉、引泉、用泉、泉水为一体的开发利用体系。保护设立,于清代完成。 工程体系包括以霍泉为核心的泉源工程、以霍北渠、南霍渠为核心的渠系工程、以引水铁栅栏为核心的控制工程、水能利用工程以水磨坊为核心的项目。
中国水科院水利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水利历史研究所所长助理李云鹏表示,霍泉灌溉工程是我国首个入选的泉引自流灌溉工程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它的形成并在其历史上继续使用。 严格的灌溉配水管理制度被称为“霍泉水法”,并被其他灌区参考制定了“霍陵水法”,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和传承价值。
白坭古堰:丘陵山区塘堰灌溉工程的代表
白坭古堰位于湖北省崇阳县境内,包括石涧堰和原皮堰两条古堰。 据史料记载,古堰始建于五朝、后唐。 一千多年来发挥着灌溉、防洪、抗旱、供水等作用,灌溉面积约3.5万亩。
申报世界遗产报告显示,白坭古堰是我国丘陵山区塘堰灌溉工程的代表,也是古代大型砖石结构水利工程的典型代表。 其中最具科技价值的是石尖岩渠首枢纽排砂底孔的设计。 充分考虑河流淤积因素,创造性地在堰坝底部设计了独特的底孔,用于排砂。 是目前我们所见到的古代堰坝工程建设中的独创。
李云鹏说,白坭古堰的引水石堰、石坝是独一无二的。 它是建在河床基岩上、横跨河道的“长方形”直断面灰浆石堰坝。 在古代修建大型河堰、水坝的情况并不常见。 。
湖北省崇阳县白坭镇党委书记谭其军表示,白坭镇是湖北省历史文化名镇。 古堰的建设促进了白坭镇的崛起和繁荣,同时保持了良好的生态,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样板工程。
保护与利用:学习古人的治水智慧
刘雪英表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蕴藏着许多卓越的科学技术原理。 科学技术的挖掘、科学保护和利用,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已有3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地。这些入选的工程遗产地类型丰富,涵盖了传统灌溉工程的大部分类型。还有一些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古代灌溉工程,如新疆吐鲁番的坎儿井、正在申请中。正在去葬礼的路上。” 李云鹏说道。
据调查,全国有水利工程遗产400多处。 这些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往往因地制宜,能够更好地处理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关系。 它们是探索传统灌溉科学经验和治水智慧的直观范例,为现代水利建设的发展提供借鉴。
“我国保存的水利工程遗产丰富多样,具有丰富的历史、科技、文化价值,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 李云鹏表示,水利工程遗产是“活的”遗产,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应该坚持。 可持续保护理念延长灌溉寿命,保护历史遗迹和工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