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技术总监梅武:世界氢能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22,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绿色能源转型、可持续增长是全球共识。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应用已成为我国电能传输、分配和消费的主要场景。

自2020年确立“双碳”目标以来,氢能产业快速发展。 氢能在能源结构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氢作为能源载体,可以实现大规模储能、能量转移和清洁利用。 从根本上解决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过高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吴梅作为嘉宾对氢能新产业链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世界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氢气生产国,2022年生产氢气3781万吨。主要生产方式包括化石燃料制氢(灰氢、CCS蓝氢)、工业副产氢和电解水制氢(绿氢) )。 。 新氢能源产业链是绿色氢产业链,包括上游制备、中游储运、下游应用。

在制氢方面,梅武介绍,高电流密度、高温是水电解制氢的主要发展趋势。 目前四种电解水制氢技术中,各自都有发展空间,但PEM水电解技术的发展空间更大。 例如,在海上风电制氢方面,PEM制氢更具优势。 但总体而言,每种电解水技术都取长补短,在不同场景下竞争与共存。

在氢气储存和运输方面,技术要求是安全、高效、低成本。 目前的氢气储运方式有高压氢气运输、低温液氢运输、液邮氢运输、甲醇液氨氢运输、管道氢运输等,其中管道氢运输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氢气储运问题。氢气储存和运输。

从应用来看,燃料电池在交通运输、分布式发电等方面都有应用。 在氢能交通领域,目前我国的重点是燃料电池在中长途、中重型商用车以及飞机、船舶上的示范应用。 但目前,国家已开始重点推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产业发展。 原因之一是工业化产业需要大规模生产以降低成本。

绿色氢可通过生产高附加值化工原料、氢气燃气轮机、氢冶金等进行大规模消费。 针对绿氢规模化消费,吴梅提出了以下问题:1、新场景对传统化工、发电、冶金技术的挑战; 2、技术经济模型的建立; 3、碳排放分类,包括可避免和不可避免的碳排放,以及碳足迹追溯、碳足迹认证、碳资产管理。

氢能产业目前面临政策和技术不确定性、价值链复杂性、基础设施需求等多重挑战。 各国根据自身能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形成了汽车友好型氢能发展路线。 但无论走哪条路线,目前大多都转向绿氢生产绿色氨、绿色甲醇,从而更好地推动绿氢产业规模化。 改变。

从国际大型绿氢项目来看,今年电解水制氢装机量已达5.5GW,是2021年装机量的4倍,后年需求还会更多用于运输中的绿色氢。 在储存和运输方面,日本正在构建全球绿氢供应链。 在大规模消费方面,全球首艘完全使用“绿色甲醇”燃料的集装箱船已开始首航。

在我国,自2022年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的能源属性以来,国内氢能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加速。 我国已开始建设氢能源基础设施,如氢气管网建设、西气东输、东水西调等,此外,绿色氢能项目体量快速增长。 近两年获批的绿氢项目总数已达约270万吨。 电解水制氢设备市场激增。 2023年1月至10月,绿氢项目电解槽招标量达1.3GW。 但现阶段还存在技术和经济方面的问题,需要各研究机构和政府共同分担风险、解决问题。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