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21,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舒印彪终于展现了自己的勇气和决心。 他推动的第一份地方政府协议是2019年3月2日华能与甘肃省签署的《关于推进陇东能源基地建设的合作协议》。
该基地是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光、热、储、送”多能互补绿色智慧综合能源基地,规划装机容量超1000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占比超过80%。 %。
华能集团与江苏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5月,华能集团与江苏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投资1600亿元建设华能江苏百万千瓦海上风电基地。 这一步让舒印彪率领的华能技师震惊了。
除江苏外,华能辽宁丹东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大连庄河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也成为华能在新能源领域实现突破的重点项目。 特别是大连庄海上风电项目,是东线战略的最北端,装机容量30万千瓦,安装60台5兆瓦风电机组。
项目于2020年3月开工建设; IV1风电场是目前我国北方单机容量最大、纬度最高的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350兆瓦。 2021年3月开工建设,实现了“同年开工、满负荷竣工”的建设目标。
2019年,华能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6100万千瓦,水力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全年新能源装机容量502万千瓦。
华能当年核准(备案)和开工规模分别是2018年的2.8倍和5.4倍,全年新增装机容量是上年的4倍。
除了大力发展新能源外,核电也被誉为华能转型的亮点。 因为核电不仅有稳定的利润,而且代表着发电的高端技术。 舒印彪上任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于2018年12月底召开“华能集团高温气冷堆与核电发展院士专家咨询会”。当时,两院近20名院士参加。
华能石岛核电站已投入商业运行
华能凭借在高温堆项目中积累的技术和人才,在获得大型商业压水堆核电许可证方面取得了突破。 2020年9月,华能控股开发的长江二期项目获得国务院批准。 建设将于2021年3月开始,使华能成为第四家核电业主。 2023年12月6日,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试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此举也让中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21年3月31日,国家核安全局为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3、4号机组颁发了《核设施建设许可证》,标志着华能集团承建的首台压水堆核电项目机组。 正式建设的条件也意味着华能集团正式获得核电运营资质,成为国内第四家拥有核电运营资质的发电公司。
海南昌江核电站奠基仪式
同日,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正式开工。 该项目是我国“十四五”期间建设的第一个核电项目。 舒印彪在开工仪式上表示,碳达峰、碳中和为我国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合规。 立足我国国情,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对于服务新发展格局、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助力实现“3060”目标、建设新型电力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他强调,中国华能始终坚持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战略。
在转型过程中,华能从未放弃煤电,强化煤电技术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成为重点任务。 舒印彪认为,灵活改造煤电有利于新能源的利用。 对于电网的安全来说,它可以提供巨大的转动惯量,这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非常有利。
华能2018年至2022年营业收入(数据来源:《2022年华能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
在舒印彪的大刀阔斧改革下,华能就像一个回到了“18岁”的少女一样朝气蓬勃。 性能也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8年至2021年,华能集团总资产从1.07万亿元增至1.34万亿元,营收从2786亿元增至3855亿元。 在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华能集团位列第215位,比去年跃升33位,比2018年舒印彪上任时的289位上升74位。
华能2018年至2022年总资产(数据来源:《2022年华能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
在国资委考核中,华能集团连续荣获国资委年度、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双A”,2021年度A级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考核,首次进入中央企业专利质量A级排行榜。
特别是在2021年及2019-2021年度中央企业领导干部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名单中,华能荣获“双A”,排名第39位,在同类发电企业中排名第一。
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
2022年9月27日,舒印彪退休。 他在华能度过了1410天,让人们见识了什么是“奇迹”,见识了一位优秀企业家如何让一家老牌央电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离开华能后,舒印彪一直致力于将中国标准推向世界。
舒印彪多次表示,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关系到一个企业能否在全球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是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标志。 他的观点符合商界的一句老话:“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
舒印彪在今年国际标准化大会上发言
自2008年担任IEC市场战略局委员以来,舒印彪先后担任IEC市场战略局召集人、IEC副主席,推动了国内电气行业特别是超高低压领域的国际标准化进程。电压、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充换电等方面的标准国际化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通过巴西贝洛蒙特项目,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电力设备、工程总承包和运营管理可以一体化“走出去”,让中国特高压技术在IEC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改变国际特高压格局电力行业。 话语权。 近期,他还推动IEC批准中国提议成立电动机器人技术委员会。
曾在英国担任高级访问学者的舒印彪可以用英语毫无障碍地与国际同事交流。 这让他就任IEC主席后,无论是推动国家标准互联互通,还是优化IEC内部治理,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他主导启动了IEC未来十年战略规划工作,紧跟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将碳中和、能源转型、零碳电力系统等主题纳入战略规划内容。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在电力学术上也有相当造诣。 2023年11月7日,第六届世界科技社会发展与治理论坛在福建厦门举行。 论坛发布了《全球科技社会发展蓝皮书》,系统梳理了全球科技社会的发展历程、学科布局、最佳实践等。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受邀在蓝皮书上署名文章。
舒印彪在文章中强调:“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变革的强大动力,能源技术创新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纵观历次工业革命,能源技术创新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一轮能源技术创新以新能源开发利用为主要特征,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数字技术与能源技术深度融合。能源技术创新呈现跨越式发展,能源变革颠覆,能源技术和产业深刻变革,成为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科技创新、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创新主体由个体发展向集体发展转变,能源电力技术创新向多学科交叉、多行业协同、多领域融合方向转变。 ——技术整合。”
离开央企后,舒印彪依然没有谢幕。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IEC主席,他仍在为我国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建言献策。 舒印彪在2023年国际标准化(麒麟)大会上强调: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新型电力系统是关键载体! 建设新型电力体系,要加强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现代电网体系、智慧用能体系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电力创新。新型电力系统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