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20,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是我国唯一同时牵头实施两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型燃气轮机)和一项国家专项任务(能源产业互联网)的中央企业;
是我国第一家拥有光伏发电、风电、核电、水电、煤电、燃气电、生物质发电等全类型发电的能源公司。
是我国五大发电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的重要成员之一。 虽然有着无数的光环,但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国家电投并不是老牌国有电力企业,而是机缘巧合下“诞生”的。
中国电投与国家核电站“牵手”
20世纪90年代,在解决电力供应短缺问题后,我国电力市场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在此背景下,竞争逐渐加剧,电力行业组织结构中纵向垄断的弊端凸显。 为此,国务院于2002年下发了《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
此次改革的重点是对国家电力公司资产进行拆分,重组为两大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有限公司)和五大发电集团(华能、华能、南方电网)。大唐集团、国电集团、华电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和四个辅助产业集团(电力咨询集团、水电咨询集团、水利水电建设集团、葛洲坝集团)。
其中,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是五大发电集团中唯一的核电运营商。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期间,继承了原国家电力公司的全部核电资产,包括多个内陆和沿海厂址资源。 是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唯一的核电运营商。 此外,它还是国内第三张核电运营许可证的拥有者。 但与老牌核电国企中核集团、中广核相比,中电投无论是核电运营经验还是核电规模都显得较弱。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国家核电公司却恰恰相反。 虽然有技术,但是没有资质。 据了解,国核是第三代核电技术受让方、国内第三代核电技术/1700牵头实施单位和重大专项示范工程实施主体。 具有较强的核电设计和研发能力。
“一个需要技能,另一个则缺乏资质。” 如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 这成为时任国家核电公司董事长王秉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当时提出整合核电产业的声音很多,但每一项推出的计划都没有后续行动。
201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协调下,成立了由国资委牵头、能源部参加的核能企业改革重组部际工作组。国家总局和国防科工局,开始了广泛的企业调研和专家研讨。 调查的结论是:没有外部竞争压力,就没有内部创新动力,核电不应重回“一统”的老路。
经过半年的努力,2015年初,合并领导小组正式成立,由王秉华、陆启洲担任组长,合并工作重回正轨。 同年4月4日,王秉华宣布,未来国家核电与中国电力投资公司组建国家电力投资公司。 2015年5月29日下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国家核电集团公司重组成立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同年7月15日,国家电力投资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 合并后,新公司成为五大发电集团中唯一一家具备核电控股投资经营资格的公司。 也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水电、火电、核电、新能源资产的综合性能源企业集团。 在核电领域,将整合核电研发、工程建设、运营管理能力,真正成为与中核集团、中广核竞争的第三极。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公司将作为国家电投公司的两家子公司。 两者的分工也非常明确。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负责常规发电部分,国家核电公司负责核电部分。
实现多项世界第一
2015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国家电投公司重组合并后的开局之年。 谁也没想到,两大央企重组所产生的化学效应,会展现出惊人的效果。
成立当年,国家电投利润突破130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利润增速也位居行业第一,超出两家公司合并目标24%。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积极的发展趋势在过去八年中一直持续。
截至2022年底,国家电投电力总装机容量2.12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容量1.4亿千瓦,占比65.87%。 新能源发电装机、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
在光伏方面,国家电投深入参与光伏技术创新和产业整合,在光伏领域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链。 截至2022年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330.36万千瓦,6年增长近7倍,位居全球第一。
风电方面,国家电投坚持集中与分散开发利用并重的原则,稳步推动风电产业进入第一梯队。 坚持基地发展,继续推进内蒙古乌兰察布600万千瓦风电项目,在江苏南通、盐城建设200万千瓦海上风电基地。 截至2022年底,风电总装机容量4231.03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二。
核电方面,国家电投凭借第三代非能动核电产业链和研发、设计、工程建设、关键设备制造、运营及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推动核电项目安全高效建设。 是中国第三代核电投资运营商之一。 。 按照国务院要求,承担第三代核电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任务。 截至2022年底,国家电投核电总装机容量921.27万千瓦,已运行核电机组8台,在建核电机组3台,以及多个前期核电项目场地。
当时,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主任王晓光做出这样的评价:核电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核安全引发的恐慌始终存在,也是核电企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然而,国家能源战略的制定和清洁能源的发展迫切需要核电。 在此背景下,国家电投核电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及对核电安全的重视和思考,积极回应了利益相关方的关切。
水电方面,国家电投遵循国家“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发展方针,以黄河上游、湖南沅水河流域为重点,有序推进梯级水电站开发建设在盆地里。 截至2022年底,水电总装机容量2462.71万千瓦,位居世界前十。 资产主要分布于青海、湖南等中国14个省市自治区。 它负责开发中国13个主要水电流域基地中的2个(黄河上游和湖南西部)。 还在澳大利亚、南美、缅甸等海外地区开展水电业务。
火电方面,国家电投火电总装机容量8225.93万千瓦,其中煤电7225.65万千瓦、燃气轮机发电817.28万千瓦、生物质发电183万千瓦。 资产主要分布在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家。 我们致力于火电清洁发展,持续推进超低排放,降低火电机组供电煤耗。
截至2022年底国家电投清洁能源装机容量
64家会员单位、6家上市公司
作为综合性集团,国家电投集团总部下设核能部、中电核合作办公室等16个职能部门。 拥有13个服务支撑机构,其中4个直接管理中心、1个授权管理中心。
国家电投组织架构
64家成员单位中,国家电投拥有区域龙头企业30家,集团旗下6家上市公司更是引人关注。
东北地区电力领军企业——吉电电气有限公司
公司是国家电投公司在东北地区唯一一家以电力、热力投资及生产经营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近年来,风能、太阳能装机快速增长,顶层规划频频出台,央企持续加大投资,新能源确定性不断增强。
今年以来,硅材料价格较年初下跌超过60%,光伏组件跌破1元/W。 机构认为,这将有效提振运营商的项目盈利能力和建设积极性。 公司凭借自身的禀赋和多年的积累,建立了三大明显的竞争优势:
(1)背靠国家电投,先发优势明显。 作为一家老牌电力公司,公司自2010年开始向新能源转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立足东北,风景资源较好。 东北地区风能、照明条件全国领先,公司有望继续巩固立足东北的优势。
(3)火电资源丰富,有利于绿色电力消费。 公司拥有330万千瓦火电装机,全部进行了柔性改造,具备深度调峰能力,可助力风电、光伏消纳。
百亿收购“风景”资产-中国电力
公司是国家电投集团清洁能源旗舰上市标的,一直是港股市场能源转型的标杆。 2023年7月26日,公司拟向国家电投公司收购北京公司55.15%股权、福建公司、黑龙江公司、山西公司100%股权,作价约人民币88.11亿; 拟向国家电力投资公司收购北京公司55.15%股权,中国电力收购揭阳公司100%股权,作价约人民币19.74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电力此次百亿收购成本低、标的优质、资产分布广泛,将大幅提升公司在风电、光伏领域的竞争力。
上海最大的热能供应商——上海电力
公司是一家集清洁能源、新能源、智慧能源技术研发与应用、现代能源供应与服务于一体的现代能源企业。 上海电力位于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上海。 它起源于1882年,是中国电力诞生的见证者,也是中国电力大发展的参与者。
上海电力是上海主要的综合能源供应商和服务商之一,也是上海最大的热能供应商。
国家电投唯一环保产业平台——远大环保
公司是国家电投公司唯一的环保产业平台、“环保产业创新中心”承载单位、能源与生态融合发展新兴产业的技术组装和专业服务单位。
远大环保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6个。 拥有国内最大的原烟气净化综合实验基地、全国首座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装置等试验平台、火电厂水处理中试平台和国内首家通过CNAS认可的催化剂检测中心和CMA认证。 2021年获重庆市科技局批准牵头建设重庆市碳捕集与利用技术创新中心。 拥有专利350项,主持和参与编制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43项,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30余项。
“能源+金融”双主业运营——电力投资、实业、金融
公司前身为国家电投集团东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999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19年12月完成重大资产重组,获持牌金融机构注资信托、保险经纪、期货等资产,实施“能源+金融”双主业。 2022年5月,公司完成更名,并经深圳证券交易所批准,证券简称由“东方能源”变更为“电投产融”。
电力投产金融能源板块主营业务包括清洁能源发电和热电联产业务,主要产品为电力和热力。 金融板块通过全资子公司国家电投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拥有百瑞信托、保险经纪、显融期货等子公司,并参股国家电投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甬城公司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蒙古东部及东北地区领先的褐煤公司 - 力投能源
公司成立于2001年12月18日,原名“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炭开采有限责任公司”。 200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上市,证券简称“露天煤矿”; 更名为“内蒙古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电投能源有限公司” 证券简称变更为“电力投资能源”。
电投能源是蒙古东部和中国东北地区领先的褐煤公司。 近年来其产销量在600万吨左右,产销量比较稳定。 截至2023年6月末,新能源装机容量312万千瓦,较2022年底增加95万千瓦。
国家电投旗下6家上市公司情况
写在最后
追逐星辰大海的梦想,前进永无止境。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今年也是国家电投实施“十四五”规划、实现“2035一流战略”第二阶段目标的关键一年。
在此背景下,国家电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创新投入,打造顶尖科技团队,着力推进大创新基地、绿色电力转型、跨界合作等。 ——边界融合,多重保障,确保创新文化成为普遍趋势,带动产业升级、突破壁垒。
截至2023年9月底,国家电投资产总额1.73万亿元,全球员工超过13万人,下属二级机组64个,管理电力总装机容量2.39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70%。 %。 《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26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