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19,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光伏电站主要分为集中式电站和分布式电站两大类。 其中,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是在沙漠、戈壁、山地、水面等地点集中建设的光伏电站。 所产生的电力直接并入国家电网,通过接入高压输电系统为远距离负载供电。
集中式大型并网光伏电站一般为国家级电站。 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将所产生的能量直接输送到电网,电网将电力统一分配给用户。 其特点是占地面积大、运输距离长、投资大、建设周期长。 具体来说,光伏阵列安装在山地、水域、沙漠等较为广阔的区域。 当暴露在阳光下时,光伏阵列可以产生直流电。 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然后通过升压站接入电网。 集中式光伏电站规模普遍较大,一般在10MW以上,目前100MW以上超大型光伏电站数量不断增加。
项目发展
集中式光伏的三大核心要素是土地、资金和指标。 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开发规模较大,通常会占用土地、水域等,地面型选址方案较多,新的土地利用模式不断被开发。 地面型选址集中在山地、滩涂、沼泽、戈壁、沙漠、污染区。 土地和其他闲置或废弃的土地。 一旦办理相关手续、建设完成,即可继续享受国家标杆电价补贴,收入稳定。
集中式光伏并网电站的分类
(一)大型沙漠地面光伏电站
大型沙漠地面并网光伏电站是利用广阔平坦的沙漠地面资源开发的光伏电站。 此类电站规模较大,一般大于6MW。 电站逆变输出升压后直接馈入35kV、110kV、220kV或更高电压。 对于高压输电网来说,此类电站位于地势平坦、光伏组件一致且无遮挡物的环境中,因此常采用集中式逆变器。 大型沙漠地面并网光伏电站的主要特点是运行和维护更加经济、方便,采用集中逆变器控制可以更好地满足电网的接入要求。 该类型电站是我国光伏电站的主力军,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沙漠光伏电站
(2)大型丘陵地面并网光伏电站
大型丘陵地面光伏电站是指利用山地、丘陵等资源开发的光伏电站。 可分为光伏组件朝向不一致或早晚遮阳问题的大型丘陵地面光伏电站和地形非常复杂的大型丘陵地面光伏电站。 丘陵地并网光伏电站。 此类光伏电站规模不等,从几兆瓦到数百兆瓦不等。 发电主要并入高压电网。 受地形影响,不少光伏组件朝向不一致或早晚受阻。 因此,此类电站逆变器的发电大多采用具有MPPT模式的集中式逆变器。 每个MPPT可跟踪超过100千瓦的光伏组件。 将同一朝向的光伏组件设计成串,大大提高了施工的便利性,有效解决了朝向和遮阳的问题。 问题是,在共享交流母线输出的同时,又具有集中式逆变器的电网友好特性。
山丘式光伏电站
集中式光伏发电的优缺点
(一)优势
1、由于选址更加灵活,集中光伏出力的稳定性增加,充分利用太阳辐射和电力负荷的积极调峰特性,达到调峰效果。
2、操作方式更加灵活。 与分布式光伏相比,它可以更方便地控制无功功率和电压,也更容易参与电网调频。
3、建设周期短,环境适应性强,不需要水源、煤炭运输等原材料保障,运营成本低,便于集中管理,受空间限制小,易于扩容。
(二)缺点
1、需要依靠长距离输电线路将电力送入电网。 同时,它也是电网的主要干扰源。 输电线路损耗、电压降、无功补偿等问题将凸显。
2、通过多种转换装置组合实现大容量光伏电站。 这些设备的协同工作需要统一管理。 目前,这方面的技术尚未成熟。
3、为了保证电网安全,大容量集中式光伏接入需要低电压穿越等新功能。 这项技术经常与孤岛发生冲突。
发展趋势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推进一批重大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 双碳背景下,我国将继续加快光伏、风电建设,以新能源等新型电力系统为主体,我国光伏发展始终采取集中式和分布式系统并重的政策。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巩固全球规模领先地位。 在全球硅材料、硅片、电池、组件产量排名中,不少中国企业位居前列; 产品技术的不断突破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成本; 此外,随着光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拓展,其应用模式也更加多元化。 在“光伏+储能”、“光伏+农业”、“光伏+建筑”等诸多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进展。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布局日趋合理。 能耗高、对电价敏感的多晶硅和拉杆环节正在向能源供应充足、电价较低的西部地区转移。 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生产集中在配套配套领域。 实力雄厚、人力资源丰富的中东部地区,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集中式光伏发电正通过预平价安装热潮加速推进。 未来平价实施后,摆脱补贴依赖的新能源不仅更清洁,而且更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