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证核发交易平稳有序引导全社会绿电消费初见成效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15,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绿色证书是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的“电子身份证”,是识别绿色电力生产和消费的唯一凭证。 总体来看,我国以绿色证书为基础的绿色用电体系已基本建立。 绿色通证发行交易平稳有序,引导全社会绿色用电取得阶段性成果。

当全社会提高绿色用电水平已成为大势所趋时,如何进一步发挥绿色通证的作用,推动形成节能减碳合力? 在12月13日召开的国家能源局绿色证书发放启动会(以下简称启动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和负责绿色证书发放的资质中心全面覆盖了当前和绿色证书颁发的下一阶段。 对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电网公司、电力交易机构、发电企业、绿证买家企业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证书供应市场

继今年6月突破13亿千瓦后,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再创新高。 截至10月底,突破14亿千瓦,达到14.04亿千瓦,同比增长20.8%,约占全国发电装机总量的49.9%。 预计到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超过14.5亿千瓦,其中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超过10亿千瓦。

绿色证书制度是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市场化机制。 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全面覆盖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的通知》(发改能源[2023]5号) 1044),有力推动了绿色证书发放和交易全覆盖,为进一步扩大绿色电力供应、增加绿色电力消费奠定了基础。

“理论上,所有等量的可再生能源都具有相同的外部环境价值。我国对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颁发绿色证书,是普遍、公平地反映和认可其外部环境属性的最佳方式。绿色证书满发行覆盖面将有利于完善绿色电力和绿色证书交易市场,扩大绿色证书的应用领域,扩大国际绿色证书的互认范围。”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石经理分析指出。

石经理认为,在绿证和绿电交易中,根据新规,绿证交易证书将由国家能源局颁发,并加盖国家能源局绿证专用章,保证了权威性和真实性。证书的。 独特性。 此前,绿色电力证书发放渠道多、标准方式不同,对扩大绿色证书交易规模、推动绿色消费认证、国内机制与国际机制协调互认造成一定障碍。

记者从启动会上获悉,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不断增加,实现绿证发放全覆盖后,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证供应市场。

目前,国内购买绿证的动力主要来自“出口导向”。 其他企业或个人购买绿色证书完全是自愿的,消费动机非常有限。 随着供应量的增加,对绿证的需求也相应疲软。 如何解决绿证“有价无市”的局面?

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所总工程师王彩霞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进一步激活绿证市场需求方面,要完善配套绿证和绿色用电激励未来尽快出台政策,推动绿色证书在更多应用场景中使用,培育购买绿色证书、绿色电力的市场主体,比如尽快研究具体方案,分解权重将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落实到承担消纳责任的市场主体,研究绿证、绿电与碳市场对接的具体机制,加快出台相关政策,扩大绿电市场需求。

石经理还提到,要区分绿证的环境价值和价格。 绿色证书体现了环境价值,其价格由市场形成。 目前,国际和国内绿证价格存在差异。 虽然国内价格高于国际绿色证书(最近相当于1~3美分/kWh),但仍远低于外部环境的价值。 即需要政策保障才能充分体现外部环境的价值。 国内绿证价格可能随政策边界和市场供需调整而变化,相关主体需关注。

提升绿证国际影响力任重而道远

此次启动活动是落实绿色证书相关政策的关键一步,必将进一步加速我国能源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 据了解,国家能源局首批发放绿色证书约1191万张,涉及1168个项目、755家发电企业。

启动会上,12家申请绿色证书的发电企业和10家绿色电力用户代表获得了国家能源局颁发的首批绿色电力证书。 记者注意到,其中不乏港澳企业和外资企业。

近日,首批港澳跨境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在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平台成交。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窗口,我国绿证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本轮绿色证书交易中,共有4家港澳企业与南方电网国际公司、中广核新能源、国家电力投资公司签署了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协议。 通过南方电力市场统一电力交易平台,累计交易绿证1.42万张。 等效功率为1420万千瓦时。

据介绍,参与交易的港澳企业获得国家能源局颁发的新版绿色电力证书交易证书,标志着港澳参与国家绿色证书和绿色电力迈出关键一步贸易。 南方电网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何小白在启动会上表示:“我们将加强与港澳同行的合作交流,建立服务香港的长效机制。港澳用户购买绿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电力资源共享互利,通过大湾区窗口进一步提升我国绿证的国际影响力。

启动会上,国家电网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陈国平透露,近期国家电网电气电子工程师研究院发起的绿色电力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同时新制定的绿证交易相关国际标准将促进我国绿证和绿色电力的发展。 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国家电网将继续加大力度制定和发布国际电信联盟、国际电工委员会等机构制定的一系列相关标准,为企业有效应对碳关税、更好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标准支撑。

如今,苹果、宝马等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对其上下游产业链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低碳要求,这对于出口导向型企业尤为重要。 事实上,提高我国绿色证书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已成为业界共识。 1044号文件提出加强与碳市场对接和国际互认,明确了后续机制的完善方向,为绿色证书的开放和与国际接轨提供了良好的预期。

对于下一步工作,王彩霞建议,一是从政策层面、标准层面、机制层面、规则层面、平台层面系统思考和设计绿色证书和绿色电力的国际互认。 二是构建覆盖所有绿色电力消费信息和碳市场交易信息的多维度信息平台,确保绿色电力环境权益的唯一性,为国际认证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加快制定绿色电力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推动我国绿色电力获得更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将我国绿色电力市场发展优势转化为国际话语权优势。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