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船企“日进斗金”试水韩国型产LNG液货舱技术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14,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测试韩式液化天然气货舱技术,但问题依然存在

21世纪初,随着中国造船企业利用“低价攻势”抢占全球新造船市场份额,打破GTT的技术垄断,韩国将开发第一代韩式LNG货舱技术( “KC-1”)于2004年被列为确保韩国造船业市场竞争力的国家优先项目,由拥有陆上液化天然气储罐技术的韩国天然气公司(KOGAS)设计。

“SK斯皮卡”

2018年,“KC-1”技术首次应用于三星重工建造的两艘17.4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SK”和“SK Spica”,并分别于2018年2月和2018年3月交付该船。 东方SK航运。 然而,由于货舱设计存在缺陷,这两艘船从未投入使用,这意味着船东和船厂面临损失。 从2018年交付到2022年10月,两船先后出现天然气泄漏、裂缝、船舱外壁结冰等问题,并进行了四次维修,耗资约1000亿韩元。

2019年,三星重工、SK 和KOGAS开始就液化天然气船的设计、建造和运营提起诉讼。 三星重工向KOGAS索赔80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36亿元)船舶修理费用,SK航运向KOGAS索赔115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3亿元)非经营性损失。 对此,KOGAS委托韩国及律师事务所向SK 索赔169.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232万元),声称其因更换船舶而遭受损失。

“SK Spica”号装备的“KC-1”货舱

经过近三年的诉讼,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第46民事庭于2023年10月裁定KOGAS应向SK航运支付115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28亿元)和三星重工726亿韩元。 人民币3.95亿元)赔偿; 拒绝了KOGAS的索赔并确定其设计存在缺陷。 结果显示,SK 几乎收到了全部索赔金额。 如果得到证实,这将是韩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家公司针对公共机构提起的损害赔偿诉讼。

在本次诉讼中代表SK 的律师事务所表示:“这是法院首次就液化天然气货舱技术中技术开发商注意义务的范围和内容做出开创性的裁决。这意味着法院裁定:在《产品责任法》不适用的地区,任何产品的基本设计者也必须承担针对第三方(例如非直接合同方的船东)的违法行为的责任。

设计缺陷难以定义,仿真才是“硬道理”

SK 声称,两艘液化天然气船未能投入运营完全是由于货舱设计存在缺陷。 由于三星重工按照这种设计建造货舱,导致货舱外壁结冰,导致船舶无法运营。 结冰是指船体某一部分的温度低于国际海事组织规定的最低允许温度。 最坏的情况是,当船舶钢板因结冰而破裂时,LNG会在-162℃的极低温度下迅速蒸发,引起大规模爆炸。 对此,KOGAS辩称,结冰现象并非设计不当造成,而是基于施工缺陷,三星重工应承担部分责任。

该律师事务所律师向法庭解释称,业内公认安全的GTT货舱设计与KOGAS的设计存在差异,而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了结冰现象。 液化天然气货舱配备多层隔热膜。 以GTT技术为例,隔热膜本身之间或隔热膜之间的间隙被最小化,而“KC-1”货舱的设计并未填充相应的间隙。 该律师事务所委托国内外造船业专家进行分析称,这些缝隙导致低温氮气在货舱内循环,导致结冰。

由于负责审理本案的法院主要审理各类民事案件,并不是专门审理技术问题的知识产权法院。 因此,在辩护过程中,该所律师以PPT的形式向法庭演示并模拟了相关内容,其中包括货舱结构和结冰原因的图片和3D模拟视频。

用“可能发生灾难”反驳“不必停工”的说法

经过一系列抗辩,法院基本接受了SK 的主张,认为“KOGAS有义务开发无缺陷技术,以保证KC-1货舱的基本安全,但其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出现诸如此类的缺陷”。作为糖衣。”

该律师事务所律师表示,KOGAS采用新方法设计货舱时,没有采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一种计算机模拟动态运动的方法),也没有进行充分的CMT(闭合模拟测试)。 KOGAS表示,尽管完成了测试,但不能保证一定会发现缺陷。

对此,SK 辩护律师再次以GTT为例进行反驳。 GTT曾在开发新货舱技术时通过CMT发现结冰现象,随后宣布暂停开发,待问题修复后恢复开发。 因此,法院裁定,“KOGAS 根本没有预见到由于氮气流动而结冰的可能性,这一事实必须归咎于该公司。”

KOGAS辩称,“即使存在结冰等缺陷,也并不一定意味着SK应该暂停运营”,这一论点被法院驳回。 法院接受了律师事务所的主张,即“即使是一次冻结也可能导致整艘船爆炸,造成灾难性后果”。 韩国世越号事件后,司法机构倾向于严格看待船舶运营相关的安全义务,这也对本次裁决产生了一定影响。

KOGAS于11月对此案提出上诉,因此裁决尚未最终确定。 不过,该律师事务所分析称,此案或将成为韩国公共机构主导的国家项目纠纷的先例。 一位KOGAS相关人士表示:“我们一直认为我们不应该为此承担全部责任,但法院裁定,由于该公司完成了基本设计并主导了开发,因此需要承担全部责任。这可能会设定一个为今后类似纠纷开创先例。”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韩国KC-1货罐身陷“牢狱”,但韩国正在努力推广国产第二代LNG货罐技术(“KC-2”),并将重点关注“KC-1” ” 改善现有缺陷。 今年5月10日,韩国首艘配备国产“KC-2”LNG货舱技术的LNG加注船“蓝鲸”号命名。 与韩国第一代货舱技术“KC-1”相比,“KC-2”不仅增强了隔热性能,而且更易于安装。 在降低LNG蒸发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性。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