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08,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这股强大的“冲击波”也震撼了光伏行业,并迅速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01
四名董事同时辞职
12月6日,旗滨集团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于其兵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
(公司公告截图)
公告称,因公司改革发展需要,于其兵申请辞去董事及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委员职务。 他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管理职务,但将继续作为创始人为公司服务。
(公司公告截图)
同时,公司董事会收到公司董事长何文金先生、董事姚培武先生、董事侯英兰女士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
公告称,何文金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董事长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委员职务; 姚培武、侯英兰因工作变动,申请辞去董事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委员职务。
需要指出的是,何文金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姚培武、侯英兰将继续在公司任职。 公告显示,姚培武仍担任董事会秘书,侯英兰仍担任发展研究院院长。
股权方面,截至12月5日,创始人于其兵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10.85亿股,姚培武持股200万股,侯英兰持股245万股; 何文金未持有该公司股份。
对于四名董事辞职,旗滨集团回应称,主要是为了构建高效、专业的董事会架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02
“玻璃之王”
公开资料显示,旗滨集团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集硅砂原料、玻璃及玻璃深加工、光伏玻璃、电子玻璃、药用玻璃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内大型玻璃企业。 也是国内一家建筑原创电影公司。 最大的企业之一。 公司于201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
回顾发展历程,旗滨集团于2005年收购了原株洲玻璃厂,正式进军玻璃行业。 早期主要专注于高品质浮法玻璃的生产和销售。 2011年,公司第一条TCO光伏导电镀膜玻璃生产线投产,成为国内首家实现该产品工业化生产的企业。 2013年,公司收购浙江玻璃,迅速成为中国领先的浮法玻璃企业之一,并建立海外生产基地。 2019年前后,公司陆续进军电子玻璃、药用玻璃等领域。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旗滨集团已成为中国大型玻璃工业集团之一。 目前在国内外拥有7个浮法玻璃生产基地和6个节能建筑玻璃生产基地,并在国内拥有1个电子玻璃生产基地。 基地,在湖南、浙江、云南、福建、马来西亚等地建设了两个中性硼硅酸盐药用玻璃生产基地,以及多个光伏玻璃生产基地。 总资产突破200亿元。
光伏产能方面,吉滨集团此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拥有2条浮法超白光伏玻璃生产线,日熔量2200吨; 5条压延光伏玻璃生产线,日熔化能力6000吨。 吨; 此外,还有3条压延光伏玻璃生产线正在建设中,日熔化能力为3600吨。 光伏玻璃业务一期计划共10条生产线,预计明年全部建成投产,日熔产能1.18万吨。
03今年Q3净利润猛增超2.5倍
业绩方面,2020年至2022年,旗滨集团分别实现营收96.43亿元、146.97亿元、133.13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8.14亿元、42.41亿元、13.17亿元。
可以看到,2021年公司业绩大幅增长,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净利润突破42亿元,实现翻倍增长; 然而,其2022年净利润大幅下滑。
当时该公司表示,利润受压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不足和产品价格走低。 原燃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成本增加,产品毛利率同比大幅下降。
2023年前三季度,旗滨集团实现营收111.85亿元,同比增长13.68%; 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2.43亿元和11.3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0.42%和0.94%;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增加,但利润未增加。
(公司公告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43.0亿元,同比增长28.5%;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96亿元,同比增长2.51倍; 扣非净利润5.75亿元,同比增长2.95倍;单季度盈利能力同比猛增。
毛利率方面,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3.4%,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 净利润率为11.2%,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从单季度来看,第三季度,其毛利率为27.7%,同比增长12.5%; 净利润率为13.9%,同比增长8.6个百分点。
主要原因是本季度玻璃产销及库存状况保持良好水平,产品价格同比上涨,而原燃料价格同比下降,利润空间增加; 此外,光伏玻璃产能释放,销售增长增加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