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港口二海上风电场Ⅱ标段风机安装全部完成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06,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广东惠州港海上风电场项目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百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 项目建成后,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00万千瓦。

三航局承担的第二标段规划装机容量为300兆瓦。 主要施工内容为25台12兆瓦风电机组导管架基础的预制、运输、施工和安装。

创新技术攻克施工难题

该项目风场位于未受保护的近海区域,季风的变化也导致南海环流不断演化,产生恶劣的涌浪条件。 加之夏秋季节台风频繁,项目所在地海况极其复杂。

在有限的作业窗口内,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25台风电机组导管架基础的预制、运输和施工,使其在台风遭遇中长期保持防御效能,已成为当务之急。自始至终向项目部提出问题。 我们最终面临的最大问题。

项目团队首创水下智能定位框架搭建技术。 该技术不仅适用于不同直径导管架基础的钢管桩施工,还可以在海底快速完成平整,大大节省了传统插拔辅助桩的流程和平台平整的工作时间加固有助于施工队伍更有效地抓住施工窗口期。

同时,定位架集成了多种监控设备,通过操作控制台可实现沉桩精确控制,克服了水下沉桩可视化问题,实现高精度、自动化、智能化施工。 目前,项目部安装的导管架水平度均满足“小于3‰”的设计规范要求。

今年,台风“苏拉”和“海桂”两次袭击广东。 最强台风“苏拉”直接袭击项目风场,风力达12级,已安装的导管架基础和首台风机顺利通过“风试”。

项目组通过不断优化施工组织、创新工艺方法,不断提高现场工艺转换效率。 仅用2个半月就完成了100根直径3.3米大吨位水下钢管桩的打桩作业,2个月完成了25根导管。 机架安装工作。 首台四桩导管架安装、首台风机安装等关键工期节点均按期或提前完成,得到了业主及其他单位的高度肯定和认可。

多措并举实现高效

该项目采用的风力发电机单叶片长118米,风轮直径约242米,轮毂中心海拔约154米,风力发电机整体重量约1362吨,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事情。

该项目海域范围较远,地质复杂,风机场地淤泥层较厚。 在软土地质条件下,风电机组安装船的支腿插拔比较困难。

“巨无霸”风力发电机安装平台船的“船腿深度”远超25米。 近150平方米的桩靴在软土层中难以承受。 必须持续压载以确保施工安全,这对风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船舶发动机安装性能条件。

项目组根据设计地质勘察报告和机位补充勘察数据,进行了“一机一工程”分析。 通过验算风电机组安装船实际荷载下的桩靴承载力,采用假想贯入深度法,充分考虑“一机一专”分析。 通过第三方设计单位分析不同软硬度土层对大型桩靴插桩承载力的影响,对机位插桩进行验证计算,并提出合理建议通过“双向比较法”。

在专项规划的有效指导下,25台风机安装工作顺利完成。 多措并举,确保风电安装船安全吊装、高效吊装。 现场风机安装船实际打桩深度与前期分析相差不大,符合设计标准。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约3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35万吨。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