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氢产业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05,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11月3日,中远海运与中广核在内蒙古赤峰市举行年产100万吨绿色甲醇产销一体化项目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11月17日,中国能建与白城市政府签署白城可再生绿色能源一体化项目,投资建设年产30万吨绿色航空燃油和30万吨绿色甲醇发电生产基地,总投资约260亿元。 此外,11月份还有中国能建赤峰风光互补氢醇一体化及氢能配套产业项目、三一重能风光互补氢氨存储数字化示范项目、哈尔滨民主镇风光互补项目一体化耦合绿色氢清洁项目。 包括供热项目在内的绿氢项目共7个已签约,计划总投资约800亿元。

2023年,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的双重推动下,我国绿氢产业将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据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统计,2023年1月至11月我国签约、核准和公告的绿色氢能项目数量(为便于表述,以下为签约数量、 2023年1月至11月批准并宣布绿色氢项目)。 共有64个绿氢项目获批并公布(统称“新绿氢项目”)。 项目计划总投资已超过4100亿元。 全部投产后,新增绿氢产能将达到234.7万吨/年(绿氨、绿甲醇项目折算为氢当量)。

2023年1月-11月我国绿氢项目数量及投资规模

从项目分布区域来看

凭借优良的风能、太阳能资源禀赋、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自身广阔的消费前景,内蒙古已成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重镇和绿氢投资热点项目。 2023年1月至11月,内蒙古新增绿氢项目37个,占全国新增绿氢项目总数的57.8%; 新增绿氢项目规划投资2363.8亿元,占全国新增绿氢项目规划投资2363.8亿元。 占总投资的57.6%,绿氢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均无可比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吉林省再生资源丰富。 全省风电、光伏潜在开发量和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96亿千瓦和1.15亿千瓦。 绿色氢、绿色氨、绿色甲醇等绿色氢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化工和农业领域。 消费潜力巨大。 2023年11月18日颁布的《吉林省氢能产业安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电解水制氢等绿色制氢项目(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及其“化工园区无需建设制氢加氢站一体化”、“绿色制氢无需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使吉林省成为继广东省、河北省之后第三个拥有绿色氢能项目的国家危险化学品在许可方面实施“政策宽松”的省级行政区域。 因此,依托优良的资源禀赋、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先进的产业政策,吉林省成为2023年我国第二大绿氢项目投资高地,计划2023年1月至11月新增绿氢项目投资621个亿元。

黑龙江省近年来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截至2023年7月末,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网装机容量2081.9万千瓦。 2023年1月至7月,全省新能源项目62个,装机容量858.5万千瓦,在建项目规模创历史新高。 积极培育和引进中国第一重工、韵达股份、明阳风电、中船风电、中车集团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黑龙江省氢能源产业。 黑龙江省以“氢绿龙江”行动为抓手,以化工行业绿色氢替代为突破口。 积极打造氢能产业先行示范区,成为我国2023年绿色氢能项目投资的“后起之秀”。2023年9月至2023年11月,全省新增绿色氢能项目计划投资416.5亿元,使这块黑土地成功跻身2023年我国绿氢项目规划投资规模前三名。

2023年1月-11月我国绿氢项目投资分布

从项目下游应用来看

氨绿色合成氢和甲醇绿色制氢仍然是绿氢项目的主要消费渠道。

2023年1月至11月,我国新增绿色氢氨项目数和计划投资规模分别为27个和1885.8亿元,分别占全国新增绿色氢项目数和计划投资规模的40.6%和46.0% ,所有项目均已投产。 新增绿色氨产能约​​485万吨/年。

新增绿色氢甲醇生产项目数量和规划投资规模分别为20个和1754.2亿元,分别占全国新增绿色氢能项目数量和规划投资规模的29.0%和42.8%。 全部项目投产后,可新增绿色甲醇产能约865万吨/年。

未披露具体应用领域及燃料电池汽车、冶金、能源供应等其他应用领域的项目22个,计划投资额1019.6亿元(赤峰市风电、光伏、氢醇一体化和氢能配套产业项目和其他项目是比较多领域的综合应用项目,本文按照不同应用领域分别统计)。

受旺盛终端需求和能源贸易转型影响,2023年我国绿色氨、绿色甲醇项目将呈现数量多、规模大的发展特点。

2023年1月至11月我国绿氢项目

从终端需求来看

除了替代化石能源氨合成和甲醇产能外,随着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等一系列“碳税”政策的实施,以绿色甲醇、绿色航煤等为代表的绿色燃料已被广泛应用。用于航运、航空等领域。 应用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

2023年2月,欧洲理事会正式批准航运业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 即从2024年开始,5000总吨及以上的商业客船和货轮将按照其碳排放量的40%缴纳碳配额(航运企业首次缴款期限(2025年9月30日之前),此比例2025年和2026年分别提高到70%和100%,2026年可能扩大到400总吨及以上商船。

对此,马士基、赫伯罗特、地中海航运、达飞轮船、ONE等航运巨头相继公布了其EUETS附加费征收标准。 中国两家领先的航运公司长荣海运和中远海运集运也于2023年11月公布了EUETS附加费征收标准。分别于11月16日和11月18日公布了EUETS附加费征收标准。 以亚洲-西北欧航线20英尺集装箱为例,两家船公司将分别收取27欧元和28欧元的EUETS附加费。 据中远海运预测,到2026年,我国欧盟航线缴纳的碳税将高达38.17亿元。

高税收压力促使航运企业加快低碳转型,绿色甲醇等绿色燃料需求快速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绿色甲醇船舶订单已超过200艘,预计到2027年每年绿色甲醇燃料新增需求将超过600万吨。全球各大船公司都在积极寻求绿色甲醇供应合作伙伴。 2023年11月3日,中远海运与中广核签署年产100万吨绿色甲醇产销一体化项目战略合作协议; 2023年11月22日,国际航运巨头马士基与金风科技签署了商业可行的长期绿色甲醇采购协议,年产50万吨。

积极的市场预期和旺盛的市场需求,加之传统产能的低碳转型和质量提升,带动了我国绿色甲醇项目投资规模的快速扩张。 2023年9月至11月,我国新增绿色氢制甲醇项目计划总投资规模达442亿元,占2023年1月至11月新增绿色氢制甲醇项目总计划产能的51.1%。

在能源贸易转型方面

绿氢作为清洁低碳的能源载体,是未来能源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正在加紧探索基于管道氢、液氢、绿色氨、绿色甲醇等形式的氢能贸易模式。 其中,氨载氢效率高、易于液化、储存和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较低的优势将在未来氢能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 预计到2030年,氢能国际贸易和国内长途贸易量将达到1800万吨/年,其中约630万吨氢以氨为载体(约3570万吨绿氨) ),占氢能贸易总量的30%。 27.7%。

2030年氢能国际贸易及国内长途贸易流程图

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参与,为我国绿色氢氨产业注入巨大的经济活力,推动绿色氨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此外,各国正在积极开展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研发制造,以抢占能源贸易转型的优势地位。 氨作为高效、经济的氢储运载体,已成为各国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基础设施方面,以港口为例,根据已公布的港口建设项目计划,到2030年,全球将有约50个新建氢及氢基衍生品港口投入运营,其中50%以上有氨处理能力。

装备方面,2023年5月6日,江南造船与新加坡航运公司签署4艘9.3万立方米超大型液氨船订单; 2023年11月16日,中集安瑞科成功交付5500立方米液氨运输船罐体。

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快速竣工增强了市场前景的确定性,进一步提振了项目投资者的信心。 一大批绿色氨项目投资建设加快,推动我国绿色氢氨产业快速发展。

全球宣布并建成的氢及氢基衍生品交易港

旧的一年已经辉煌,新的一年更加充满希望。 随着我国氢能产业政策支持持续加大,标准体系架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技术装备水平快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一步增强。 2024年我国氢能产业将延续快速发展势头,绿氢及其衍生品的应用领域和投资规模将不断扩大。 预计提前建成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达到10万吨/年至20万吨/年。 发展目标。 蓝图已绘,目标催人奋进,奋斗时机正当时。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