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28,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记者近日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今冬明春采暖季期间,该集团天然气管网运输资源总量预计将突破1000亿立方米,其中包括进口管道气、国产气、LNG(液化天然气)等。天然气)对外输送、储气。 水库产气规模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可充分保证高峰时段充足的高峰供应。
加速“网络组织”
我国天然气消费的主要用途之一是供暖。 受地域条件等自然因素影响,冬季用气量较大。 各地天然气消费峰谷差异明显,供需不匹配。
“天然气开采和生产稳定持续,这就造成了稳定生产与消费需求不平衡之间的矛盾,所以需要利用天然气管网和储气库来调节。” 一位天然气基础设施领域的资深专家表示。
以此为基础,国家管网集团自成立以来,加快推进“全国一网”建设,提高站管库协同运行和管网调峰能力,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气体。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国5.4万公里天然气干线管网实际资源接入能力已达9.9亿立方米/日,可满足今冬明春高峰供应需求。冬季总供气量。 ; 国家重点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天津LNG接收站出口管道成功投运,实现与中俄东线、陕京管道等多条主干天然气管道互联互通; 中俄东线北段正式通车。 可使中俄东线日输气能力增加2000万立方米,更好保障东北三省、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的能源供应。
国家管网集团营销部副总经理杨安介绍,国家管网集团加快天然气“联网”,通过建设天然气高峰期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新干线管道并扩大现有设施的容量。
其中,国家管网西气东输公司山西煤层气稳产增产通道进一步拓宽,新增年输气能力10亿立方米,可最大限度接驳新增煤层气沁水盆地产能向国家天然气“全国一网”骨干管网推进山西煤层气高效勘探、高效生产建设、长期稳产,为京津冀等地提供更加充足的用气保障河北地区、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区。
协同运行,确保稳定
“随着‘X+1+X’高效集输体系和下游良性市场化竞争的不断推进,我国油气行业上中下游特有的‘大毛’结构将进一步完善。”逐步转变为“哑铃型”结构,整合主要设施,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天然气卸货和应急调峰能力,市场出现很多新变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教峰说。
郭教锋指出,随着全国“一网”格局不断完善、优势逐步显现,国家管网集团在原有天然气管网基础上不断扩建省级管网,纳入市场——导向的方式。 “目前,国内长输天然气管网布局更加合理,同时海外天然气管网与国内段连接良好,为海外天然气资源提供了‘丝路’连接”此外,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东线还新增山东、江苏输电线路路径,天然气管网体系不断完善。
▲图为国家管网乌鲁木齐输气站。国家曾网/供图
上述天然气基础设施领域资深专家表示,天然气稳定有序供应不能仅依靠管道输送。 “从接收到传输到存储,增加进入网络的资源量并整合和协调操作是重要且必要的。”
11月10日,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接收站接收今年冬季第一批LNG。 该船携带的LNG卸入二期工程新投产的22万立方米储罐,可气化成8500万立方米气态天然气。 今冬明春,天津LNG接收站将迎来来自世界各地的31艘LNG巨轮,确保华北地区应对寒潮低温。
据记者了解,国家管网集团已为7个LNG接收站协调安排了100多个窗口期,全力维持罐储在合理高位。 “接入管网的18个储气库要实现满负荷,最大产气能力达到2亿立方米/日,比上年增长11%。 金坛储气库等三个储气库的储气能力创历史新高。”杨安介绍。
“进口管道气、进口LNG、生活用气、储气库‘接收站-管网-储气库’一体化协同运行将持续顺利,统筹推进供应保障资源落实。”郭教峰说。
保障供应需要便捷高效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国家管网集团具备全国天然气接卸、运输和应急调峰能力,已运营LNG接收站2760万吨/年、储气库54.36亿立方米每年。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我国油气行业将更加聚焦资源安全与配置、市场竞争与发展两条主线。 因此,如何让管网资源更加公平、开放、便捷、高效备受关注。
受访者表示,在未来的实际运行中,应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整合重大设施,形成国家天然气卸荷和应急调峰能力。 随着国家管网集团的成立,推动油气管网市场公平公开交易,托运人制度的推出以及金坛储气库储气容量招标交易等都在突破制度和业务瓶颈推动新市场主体参与下游消费市场。 探索尝试,带动各类资本和企业进入,连接断点、打通堵点,实现管网互联互通,不断完善“一张全国网”。
业内的另一个共识是,供给方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需求方可以选择灵活多样的天然气采购方式。 双方能够在市场环境中获得更加稳定的成本和收益,有利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更好地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环境保护。
郭教峰认为,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助力冬季安全生产、保障供应。 “要加大力度建立高效运行管理平台,将数字技术与现有管网运输机制相结合,实现科学、合理、及时的调度运行,利用大数据,大幅提高天然气运输和运行的准确性。”使用。 和协同作用。”
记者了解到,国家管网集团油气控制中心持续开展天然气管网一键启停、自动分配和远程控制功能改造,通过前期建设应用在线模拟系统、运行数据应用平台和压缩机动态效率监测平台,提高了冬季保供期天然气管网运行数据分析预测和预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