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26,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11月16日,国家绿色氢能装备产业计量检测中心在石家庄挂牌。 该中心专业从事绿氢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维护全过程关键参数测量、测试等技术和装备研发,为全产业链和客户提供测量测试服务。氢能源产业的生命周期。
随着氢能源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氢能源设备检验检测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氢能检测机构和氢能检测设备企业不断增加,我国氢能检测体系不断完善。 同时,要进一步统一氢能设备性能检测和试验方法,进一步加强氢能检测工作。 检测设备技术研发投入。
进入市场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
据新兴产业研究咨询公司时银测算,综合考虑宏观形势、国家政策、地方规划等多种因素,预计到2025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突破7万辆,相关检测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20亿元。
在市场向好的背景下,近年来,国内燃料电池检测设备制造商和检测中心的数量不断增加。 总体来看,在国内测试设备市场,已经有瑞格新能源、科威尔、氢智能、群益能源、大连晶源等多家企业,可以满足大功率燃料电池产品和部分电解的需求。用于制氢的水。 设备测试。
同时建成了航天101、北京低碳所、长城氢能检测中心、天津机动车检测中心、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重庆中汽研究院氢能中心等氢能检测中心、中国汽车研究院襄阳大安机动车检测中心等,检测内容基本覆盖全产业链。
“氢能产业链很长,在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氢能设备检测更注重非金属材料、氢气兼容性、整个压力容器、储运安全等;在制氢端,主要涉及电解槽和氢气终端,主要涉及燃料电池,测试过程相对复杂,涉及温度、压力、电化学、电力电子等非常专业的技术。” 科威尔氢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阚宏伟告诉记者,目前国内主要检测设备主要集中在燃料电池和电解槽的检测领域。 “2017年,科威尔开始进军燃料电池测试领域。 我们看到了绿氢产业的巨大发展前景,开始布局电解水制氢试验设备。”
增强的精细度和准确性
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国内燃料电池系统和电解槽正在向大功率快速迭代升级,这也对生产和检测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
“通过氢能装备测试业务的布局,我们发现近年来燃料电池产品的迭代速度非常快,一些核心关键材料实际上已经可以国产化,燃料电池系统的性能指标也非常好。”和国外的没有太大区别。” 阚宏伟指出,对于测试设备企业和机构来说,面对测试对象的不断迭代,需要重新思考规划生产线和测试设备解决方案。
▲图为 FCTS-S系列燃料电池电堆测试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检测设备企业推出了大功率燃料电池、大功率高压电解槽的新型检测设备。 以科威尔为例,阚宏伟介绍,为了满足大功率燃料电池测试的需求,科威尔推出了EIS高功率诊断设备、400kW电堆测试台等全套测试设备。 EIS大功率交流阻抗弥补了电化学工作站处于100千瓦级以上电堆、电解槽交流阻抗测试的盲区。 具有定频模式和扫频模式,可满足大电流条件下大功率电堆的电流阻抗测试需求。
此外,相关氢能检测机构也在根据目前氢能产业各方面的检测现状,不断填补检测市场的空白。 今年9月,大连氢能检测中心完成一期建设。 启用后,将成为国内首个能够全面测试新国标GB/《车用压缩氢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和GB/-2023机构《车用高压氢气瓶》全系列产品的国家标准组合阀”。 同时,该中心也是国内首家具备大于标准容积范围的大容量氢气瓶氢相关检测能力的型式检测机构。
仍需加大研发投入
然而,市场加速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隐忧。 记者了解到,由于氢能仍属于新兴产业,不少氢能检测设备企业都是新注册企业,产品结构单一,设备实际运行时间短,专业技术人员短缺。 同时,不少进入测试赛道的企业已从锂电池测试、光伏测试跨越到燃料电池电堆测试,大学和科研院所也将临时搭建测试台架。 总体来看,国内长期专注于氢能检测设备研发和生产的企业还不够多。
TüV南德北亚氢能业务负责人、大中华区工业服务部总监建议,检测认证机构应以客户为导向,加强技术创新,因地制宜; 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为企业和机构搭建国内外技术支持和经验交流平台。
此外,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氢相关检测标准不一致也成为产业发展的障碍。 “现在燃料电池的测试标准越来越完善,但有些标准需要不断更新和迭代。比如在低温冷启动方面,现有的推荐标准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使用要求并且需要尽快更新。” 阚宏伟指出,在电解水制氢领域,目前还缺乏公认的权威标准。 希望未来相关科研机构、检测机构能够与行业检测设备企业共同制定行业标准,推动行业进步。
群益能源副总经理吴振利告诉记者,随着行业的迭代发展,检测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企业应与第三方检测中心合作,推动标准建设。
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在燃料电池测试设备领域,国内大功率测试设备的研发还存在不少困难。 例如,与小功率测试台相比,大功率燃料电池测试设备必须处理更复杂的气路设计,对湿度和响应时间有更高的要求,这需要相关企业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来进一步加速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