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14,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夏星回答记者提问
问:我们知道能源是经济社会的基本支撑。 我省发展能源做了哪些工作? 下一步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谢谢。
夏星:河南是全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新能源安全战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供给保障能力,推动绿色消费转型,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抢项目、保生产,能源保障能力显着提升。 加快洛阳洛宁、信阳五岳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南阳天池工程建成投产。 洛阳万基1号煤电机组投产,一批新型清洁高效煤电机组列入国家规划。 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全面启动,外电进豫、西气东输三线河南段、大型煤炭储备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启动积极推广。 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约2.4亿吨标准煤,居全国第七位、中部六省第一; 全社会用电量3908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七、中部六省第一; 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13亿千瓦,油气管道总里程超过9800公里。 二是早谋划、强协调,确保迎峰度夏能源供应强劲。 提前谋划、综合施策,积极寻找煤源,尽可能组织协调煤电机组,实施需求侧错峰避峰管理,提前启动外电保障,成功应对两次历史最高用电负荷分别为7889万千瓦和7917万千瓦。 ,以较低的经济成本保障全省电力平稳有序运行。 努力稳定进入河南气源,协调中石油、中石化提前签约。 尽管全国平均合同气量减少10%,但我省用气量没有减少,保证了天然气供应充足。 三是优化结构、推动转型,加快能源绿色发展。 大力发展新能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质等发电装机容量突破6000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47%。 其中,风能、太阳能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五、中部六省第一。 今年1-10月,全省新增屋顶光伏发电容量1100万千瓦,新增容量居全国第一。 四是政策出台抢抓机遇,新能源储能产业蓬勃发展。 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在上网电价、通话次数、财政补贴、容量租赁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十四五”末新能源储能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力争600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一,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 五是勇于创新、蓄势待发,能源发展活力更加充沛。 抓住国家政策机遇,聚焦前沿技术,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科学谋划项目布局,编制印发《河南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打造郑州-汴洛浦氢走廊; 构建绿色氨醇零碳产业体系,打造千亿级能源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省委十一届五中全会对能源发展的新部署新要求,坚持系统理念和问题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统筹推进控煤、稳油、增气、引电、拓展新能源目标。一是全面提升能源供应保障水平,深入探索全省能源供应挖掘潜力,巩固煤电支撑作用,大规模发展新能源,规划打造外电进入河南新通道。 到2025年,全省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1亿吨标准煤以上,风电、光伏装机容量达到7500万千瓦。 二是加快新型电力体系建设。 按照绿色电力自发自用、多用原则,因地制宜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工程,充分利用工业园区、公共机构屋顶和开放空间、建设分布式风电光伏,合理配置储能; 推广景区和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高速服务区“光储充”一体化项目。 推进农村能源革命,推动绿色电力与清洁供暖、工业发展、污水处理等融合发展,逐步推进一户一村一乡一县用电自给。 ,实现能量从“远方来”到“带在身边”。 三是积极发展能源数据经济和科技创新。 研究开发多领域能源监测预警和供需分配应用场景。 加快前沿技术攻关,力争在氢能、异质结、钙钛矿等领域取得突破。四是协调推动外资进入河南和省级能源企业转型。 盘活省外省级企业煤炭资源,建设坑口电站和风能、太阳能项目,建设省外能源保障基地,做大做强省级重点能源企业。 五是加快电网结构优化。 推进电网南北、东西互联工程建设,缓解供电卡口,实现真正的“一张网”。 优化农村电网投资结构,提高户均配电变压器容量和投资效率,提高供电质量和新能源消纳水平。 六是持续提升需求侧管理能力。 加强重点行业和企业负荷管理,精准匹配用电曲线和负荷曲线,科学引导错峰避峰用电,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的情况下降低企业成本。 督促企业实施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推广综合能源服务模式。 七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存储。 制定全省储能发展规划,合理配置新能源项目储能,加强大型独立储能设施建设,实现新能源与新能源储能一体化发展。 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