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谋划炼油行业转型升级路径绘就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蓝图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01,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推动炼油行业绿色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专家解读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炼油工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围绕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提出四个方面的要求。 17条政策措施重点是在新的发展阶段,通过产业升级、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创新,扎实构建我国炼油工业新发展格局。 指导“十四五”、“十五五”期间炼油工业发展。 战略性、综合性和指导性文件。

1、描绘炼油行业未来绿色低碳发展蓝图

炼油工业是典型的复杂流程工业系统,规模大、发展惯性强。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炼油工业为保障运输燃料和化工原料稳定供应做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内外部环境、供需结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都对炼油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指导意见》聚焦炼油工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从产能优化、能效管理、绿色低碳、科技进步等方面描绘炼油工业2025年、2030年目标蓝图。创新。

在产能优化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国内原油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千万吨级炼油企业产能占比达到55%左右; 到2030年,产能结构和产能布局进一步优化,化工原料和专用产品支撑能力大幅提升。 相关目标表明,在新能源系统大力发展的背景下,炼油工业必须综合考虑燃料和材料的双重特性。

在能源效率管理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炼油产能能源效率原则上达到基准水平,优于基准水平30%以上。 到2030年,炼油产能达标水平的比例将明显提高。 推动。 目前,我国现有一小部分炼油产能能效水平仍较低,未来行业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在绿色低碳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绿色发展成效显着。 到2030年,打造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绿色低碳标杆企业,符合我国2030年碳排放达峰的总体目标,明确了绿色低碳的努力方向。我国炼油工业低碳发展。

在科技创新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进一步增强技术装备实力,完成绿色能源利用、绿色制氢、CCUS等技术产业示范,提高能源资源效率。利用率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目标描述了炼油行业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技术路径,为炼油行业碳达峰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支撑。

二、部署推动炼油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重点任务

《指导意见》从产业优化升级、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绿色低碳发展、技术创新引领四个方面系统提出了行业发展重点任务。

在产业优化升级方面,《指导意见》指出,要系统考虑原油进口、成品油供应保障、配套建设等因素,进一步优化相关地区炼化产能布局,促进新建炼化项目有序向石化产业基地集中,实现与乙烯、对二甲苯(PX)项目集约化发展和协调; 依法依规有序推进200万吨/年及以下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常减压机组淘汰。 面临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也对炼油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灵活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关要求全面具体,对炼油产能结构和产业布局做出了宏观规划。

在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引导炼油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炼油行业推广一批先进节能技术; 通过废塑料、废油脂等的再利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炼油企业的能源效率仍然是现阶段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 企业必须从技术、设备、运营等角度重视节能。 同时,通过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使石油资源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得到多次循环利用,而且可以显着减少碳排放。 例如,采用废塑料化学回收等技术,理论上比以原油为原料可减少约40%的碳排放。

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指导意见》从炼油整体工艺、单元工艺技术、CCUS示范应用、制氢及用氢优化等多个维度提出炼油行业污染减排和碳减排,绿色氢精炼和碳排放管理。 明确的要求。 特别是在碳排放管理方面,首次提出研究建立炼油企业碳排放和产品碳足迹数据库。 文件不仅全面概述了当前炼油行业主要碳减排技术,还初步明确了下一步加强行业碳排放管理的相关思路。 研究表明,不同炼油公司生产相同产品时,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可能相差三倍以上。 确实有必要进一步摸清底线,引导企业减少碳排放。

在技​​术创新方面,《指导意见》对自主工业软件支撑能力提出要求,指出要加快过程模拟软件、过程优化软件的开发应用,提高工业软件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炼油企业应通过智能化手段进行提升。 明确了发展炼油新技术、加快节能减碳炼油装置技术装备研发的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中指出,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制造强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工业信息化。 炼油是技术密集型行业。 技术创新不仅是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需要,也是炼油企业推动转型升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更好效益的途径。 我国炼油石化领域科研实力基础雄厚,但也存在优质科技供给不足等问题。 未来,我们要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高水平自力更生、自力更生。

三、指出炼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路径

针对上述重点任务的部署,《指导意见》提出了推动炼油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技术路径,为炼油工业低碳发展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支撑。

宏观层面,《指导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组织对炼油企业主要设备和能效水平进行检查,建立炼油行业信息平台,完善信息报告机制。 为了配合国家开展的相关工作,炼油企业也需要提前谋划,深入研究自身的能源效率、碳排放和碳足迹数据,不断将节能减碳纳入到工作中。公司的重点任务。

在能源高效利用方面,《指导意见》从能源产出、能源利用、能源回收三个方面对蒸汽动力系统、换热网络、余热利用新技术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在保温技术方面,特别提出推广可回收保温材料等绿色保温增强技术,更加注重材料的回收利用。 用能设备方面,建议鼓励对加热炉、换热器进行热效率诊断,通过相关设备的升级改造提高用能效率。 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表明,炼油企业在专业机构的协助下开展能源诊断和优化。 从单元装置到公共工程系统,确实存在很大的能源优化空间,能源效率的提升空间甚至可以达到15%以上。 。

在资源高效利用方面,《指导意见》分别提出原油资源、氢能资源、废弃资源的高效利用。 一是原油资源高效利用。 两次提到成分精炼和分子精炼。 核心应是鼓励企业通过以分离技术为核心的总工艺技术优化,实现原油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原油加工过程中的分子转化。 利用能源实现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的降低。 同时,异构化分离等技术的实施,可以提高下游乙烯装置的运行效率,有利于整个石化行业的节能。 其次,为了氢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出促进氢网络系统的集成和优化,加强加氢过程的选择性。 氢气是炼油厂仅次于原油的第二大成本要素。 我院开展的相关工作表明,通过优化氢气系统,炼油企业氢气效率可提高10%左右,每年创造数亿元效益。 通过提高加氢过程氢气使用效率,如采用催化剂定向硫化技术,一套20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5万吨,创造效益约6000万元。 三是关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指导意见》提出对废塑料、废润滑油、废油脂、废生化污泥等废弃有机物与炼油企业进行耦合处理。 以废塑料为例,我国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废塑料。 如果能够实现废塑料低能耗、低碳排放的预处理和废塑料油的深加工,不仅可以解决废塑料焚烧造成的大量碳排放,还可以节省原油资源。

在低碳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方面,《指导意见》为炼油领域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规划了多项重点任务,提出推动科技示范通过完善首台(套)能源技术装备等机制取得成果。 应用。 在工业软件开发方面,提出通过实施精馏过程、反应过程、全厂过程模拟技术,提高炼油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炼油工艺装置技术方面,提出加快推进催化裂化、重整、加氢等关键技术节能减碳。 末端处理方面,建议推动二氧化碳转化和固化技术开发和试点。

在炼油企业碳减排和碳管理方面,催化裂化装置和制氢装置的碳排放量约占行业碳排放总量的50%左右。 《指导意见》高度重视这两类装置的碳减排,提出鼓励催化裂化余热生产超高压蒸汽技术,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 值得注意的是,天然气或煤炭制氢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每吨氢气的碳排放强度为10-20吨二氧化碳。 《指导意见》提出,支持绿色炼氢示范项目建设,推动绿色氢替代。 。 目前,部分炼油企业已率先开展绿色炼氢示范。 我们相信,未来通过推动更多炼油行业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能够帮助行业更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总体来看,《指导意见》以推动炼油行业绿色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部署了四项重点任务,提出了较为全面的行业总体规划和政策引导。 相信在《指导意见》指导下,炼油行业能够以技术创新引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更好服务民生能源使用,支撑石化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更好保障能源安全。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院长李明峰)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