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业如何跳出“挖煤—卖煤”的传统路子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03,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近年来,煤炭行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清洁高效利用,出现了许多可喜的新变化。

01高端

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发展高附加值、精细化、差异化产品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煤炭将逐步从我国现阶段的主要能源转变为配套能源,进而转变为应急保障和调峰能源。 长远来看,煤炭行业如何摆脱“采煤卖煤”的传统路径,创造新的增长点?

在国家能源驻能集团研发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种粘稠的黑色液体。 这是该公司的最新研究成果——煤基纳米氢燃料,是由煤、水和少量添加剂通过纳米技术制成的一种新型特种燃料。

“这种燃料着火温度低,能保持自主稳定燃烧,可大幅降低火电厂煤耗。” 国家能源驻能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煤基纳米氢燃料不仅可以应用于火力发电领域,还可以应用于炸药、燃料替代、煤化工气化等领域。 以煤化工气化为例,通常煤浆浓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合成气收率可提高0.5个百分点。 传统水煤浆浓度一般在60%左右,进一步提高浓度的成本很高,而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的浆液浓度可接近70%。

“某煤化工企业试用后,合成气产量增加,每年可增加收入2亿元左右。” 该负责人表示,用煤基纳米氢燃料替代原燃料煤,筑能集团正在打造“煤-电-粉煤灰-绿色电解铝-高端铝制品、稀有金属-”的产业链。 “白泥综合利用产品”将“压垮煤炭”。初步测算,这条产业链的经济效益将是原煤价值的18倍,也能为解决铝土矿不足等问题提供新途径我国的资源。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张宏认为,煤炭的能源属性达到顶峰后,工业原料的属性将越来越突出。 提高原料煤炭综合利用效率,发展高附加值、精细化、差异化产品,推动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发展。

对于煤炭推动高端发展带来的效益,山东能源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岭感触颇深:“近两年来,我们不断开展技术攻关,应对“对下游客户对醋酸脱碘的指标需求,品质提升,产品‘价值’提升,预计今年仅精制脱碘醋酸的销售就可增加利润1000万元以上。”

目前,鲁南化学正在加紧努力实现配套己内酰胺产业链的节能减碳一体化项目的生产目标。 “己内酰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加工成尼龙6,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包装等领域。在汽车领域,可用于制造轻量化零部件,提高燃油效率。 ” 张岭表示,该项目建成后,未来将提升利用更多低阶原煤,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减少10%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我国煤制油、煤制气、煤(甲醇)制烯烃、煤制乙二醇产能将达到931万吨、61.25亿立方米、1672万吨、1155万吨。 作为化工原料,综合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四五’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行业改革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持续下降,倒逼煤炭行业改革发展取得更大成效。”煤炭工业要改变长期依赖增产、扩大规模、价格上涨的发展方式,将着力推动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梁家琨认为,未来,煤炭行业将继续加快向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产业分工专业化、煤炭清洁化利用转型。 转型。

02智能化

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总投资已超过1500亿元,助力保障安全、提高效益。

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座蜿蜒如梯田的露天矿井中,一辆载重330吨的无人矿车装载着电铲剥离的矿土,前往2.5公里外的卸料区进行处置。 整个“开采、运输、卸料”过程精准流畅。 。

“露天煤矿矿用卡车体积大,盲区多,特别是在夜间或者天气恶劣的时候,对驾驶员来说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这些无人驾驶矿用车采用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新技术。 ,和数字孪生独立规划路径,精准停车和卸货,行驶速度几乎与司机相同。” 国家能源驻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智能建设管理中心经理郭培说。

通过输入煤、岩石、台阶参数等信息,智能侵彻爆破系统可将孔布置精度提高到5厘米以内; 高步雷达监测系统可以快速识别潜在危险区域,将预警时间从24小时缩短到2小时,这样可以增加每年的漏洞数量。 采煤超10万吨……智能技术赋能,黑岱沟露天煤矿生产管理更加智能高效。

在地下数百米处,煤炭生产同样智能。 在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富村煤炭公司,工作人员敲击电脑上的启动按钮,智能采煤机缓慢前行,液压支架自动跟随机器进行支撑,黑煤落入刮板输送机中被运输向外向外。

“单个井下作业面作业人数从18人减少到7人,单位生产水平提高了46%左右。” 富村煤矿公司副经理侯晓松表示,矿井还安装了智能喷雾系统,可以实现煤流识别喷雾和粉尘超标。 喷涂改善工作环境。

煤炭行业是高风险行业,生产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水害、火灾、瓦斯、地压、粉尘等隐患。 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可以减少高危岗位,有利于减少人员、保障安全、提高效率。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2年底,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山东能源集团等7家重点煤炭企业建成智能化产能13.93亿吨年产能占总产能的74.7%。

智能建设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升级。 截至今年5月,全国已建成智能采煤工作面1043个、智能掘进工作面1277个。 据初步统计,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总投资已超过1500亿元,带动矿山物联网、煤机装备制造、智能控制系统等产业快速发展。

“规模大、多场景是我国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的优势,但也带来了挑战。” 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李伟认为,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煤矿生产条件差异较大,采运、洗选等场景复杂多样,智能化应用成本较高,很难复制。 “下一步要加快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打通煤炭、煤机、软件等企业之间的数据壁垒,沉淀数据,促进共享。”

03绿化

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究,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采访中,多位专家和企业表示,短期内煤炭等化石能源仍将是主要能源。 推动煤炭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优化与新能源结合,是统筹污染减排、保障安全供应的现实选择。

在江苏徐州,前往徐矿集团华美热电公司的路上,天蓝、白云、绿油油的。 这座曾经因煤炭而繁荣的城市,走出了一条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转型新路。

在华美热电公司厂区,两台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正在满负荷运行。 地面、池塘、屋顶等处整齐排列着近1.3万块光伏板,部分光伏板下种植着花生、红薯等农作物。

华美热电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卢冠发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电厂加快实施机组节能降耗、供热升级等技术改造,各项参数均较好高于超低排放标准。 上半年光伏二期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发电约86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2720吨。 电厂自用之外的多余绿色电力可以由附近的淮海大数据中心使用。

“生态优先、绿色低碳是推动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旭矿集团董事长冯兴震表示,未来五年将是公司绿色转型的跨越期。 “在生产方式上,要坚持‘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装备和工艺,实现煤炭清洁开采和高效利用。在产业结构上,要从‘一煤主导’迈向‘一煤主导’。”向‘一煤为主’、‘多元能源互补’转型,积极建设光伏等新能源项目。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价值循环利用是煤炭行业绿色转型的另一个主方向。 在国家能源筑能集团,近10万亩围垦土地资源建成工业旅游景区; 在山东能源枣矿集团高庄煤炭公司,煤矸石用于筑路、制砖等,尾矿泥经切割粗加工,提高煤炭生产率; 徐矿集团张双楼煤矿利用矿井涌水作为井下防尘水...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近10年来,全国矿井水综合利用率从62%提高到79.3%,土地复垦率从42%提高到57.8%,综合利用率煤矸石、低热值煤发电装机容量从2950万千瓦增至4300万千瓦,超低排放燃煤发电机装机容量突破10.5亿千瓦,约占94%。

鉴于煤炭固有的高碳特性,一些煤炭企业正在积极创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 今年6月,亚洲最大的火电CCUS项目在国家能源集团江苏泰州电厂建成投产。 二氧化碳捕集率大于90%,捕集电耗较传统工艺降低10%左右。 “该项目自主研发了新一代大容量、低能耗、长寿命吸收剂,并开发了焊接制造、食品级干冰、机械清洗等用户,将实现100%消耗和利用捕获二氧化碳。” 副总经理、江苏泰州电厂厂长刘建东介绍。

将“黑金”提炼成“绿金”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梁家琨表示,下一阶段,要尽快突破煤炭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进一步完善碳核算和碳减排体系。 同时,继续探索煤炭绿色低碳生产发展模式,探索煤炭等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