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通:“氢力量”助力双碳目标加速实现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0-31,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但与中央部委对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支持相比,汽车行业在氢能产品的探索和落地方面普遍不够积极。 这主要是因为氢燃料电池技术起步较晚。 一方面,它具有开发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的特点。 另一方面,加氢站等配套设施较少,商业运营困难。 受多种因素影响,整个汽车产业在氢能产业的广阔前景面前普遍萎缩。

然而,尽管大多数企业都在犹豫不决,但有一家企业通过创意产品和商业模式,让更多普通人用上了氢能源。 它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创造了多个第一和第一,正在有力赋能。 国家氢能产业政策落实正在推进。 这家公司就是上汽大通。

上汽大通为何敢于率先探索和落地氢能源? 这与上汽大通对未来行业的前瞻性观察以及在氢能源领域的全面布局密不可分。 上汽大通在氢能源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一条开创性和示范性的路径,对整个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或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示范作用。

“氢动力”助力加速实现双碳目标

毫无疑问,当今全球汽车工业和能源领域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能源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 今年9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达到36.9%。 如今,新能源汽车经过多年的发展,纯电动技术路线已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然而,即使我们抛开纯电动汽车充电、储能等技术劣势,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以及电能的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可能会影响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能力。未来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重碳目标。

相比之下,氢能从技术角度来看显然更加绿色环保,尤其是其燃烧产物只产生水,这让很多人称其为“终极能源”。 展望未来,氢能产业热度持续上升。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家层面,都有很多与燃料电池技术相关的政策和计划。 尤其是在汽车产业成为各国低碳转型重点的背景下,氢能源汽车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路径之一。

正是在这一行业发展前沿趋势的观察下,上汽大通在氢能源领域进行了前瞻性、全面的布局,并取得了诸多阶段性成果。 无论是早在2017年实现商业运营的首款氢燃料电池轻型客车FCV80,还是将于2022年投入商业示范运营的乘用MPV MIFA ,上汽大通都在实现技术突破,不断打造行业成就。 一是在积累技术经验的同时,证明了氢能源路径商业化的可行性,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 这对于氢能源汽车整个领域的发展无疑具有极其重要和开创性的意义。

suv开创者_上汽大众和上汽大通一样吗_

“商业化+乘用化”同步推进,“氢能源汽车领跑者”当之无愧

如前所述,由于基础设施、制造成本和产品价格的限制,大多数主机厂要么退出氢能源路线,要么无法将氢燃料电池产品投入商业运营。 然而,在率先布局氢能源赛道后,上汽大通无论是商用车赛道还是乘用车赛道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作为行业内率先突破技术瓶颈的企业,上汽大通于2017年推出了行业首款氢燃料电池轻客车FCV80,并在国内率先启动氢动力汽车的商业运营。 在FCV80出现之前,上汽已连续16年研发燃料电池汽车技术,逐步掌握了电堆、储氢、氢气安全控制等核心技术,为FCV80的诞生及后续商业运营奠定了基础。 提供技术支持。

据了解,上汽大通FCV80上市后,已交付上海、抚顺、佛山、无锡、大连、青岛、长治等地,并在通勤接驳、客运等细分场景投入日常服务。专线和旅游包机。 从冬季气温-30℃的东北,到夏季高温接近40℃的华南地区,上汽大通FCV80经受住了极端天气的考验,整体运行状况良好。 总运营里程超过550万公里,成为氢能汽车规模化应用的典型。 这个例子为未来氢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市场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_上汽大众和上汽大通一样吗_suv开创者

虽然凭借FCV80率先实现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运营,但上汽大通显然并不想仅仅停留在商用车领域。 通过FCV80在商用领域运营积累的经验,上汽大通不断进行技术迭代,于2020年推出了全球首款高端氢燃料电池MPV车型——MIFA ,将燃料电池技术带入乘用车领域第一次。 正式大规模商业示范运营将于2022年开始。目前,我司MIFA氢能已投入商业示范运营500台,上海示范总里程超过570万公里,其中单台最大示范里程车辆行驶里程达到7万公里,创下氢能MPV纪录。

不仅是其产品,上汽大通在技术领域的突破也具有示范意义。 以储氢技术为例,70MPa的工作压力是目前全球商用车车载储氢瓶的最高压力。 但目前国内普遍采用35MPa。 但受多重因素影响,70MPa储氢技术发展相对滞后。 上汽大通突破技术壁垒,MIFA 成为国内首款使用70MPa储氢瓶的乘用车车型。 其采用的70MPa氢气瓶供氢系统,容量更大,重量更轻。 电堆功率达到115kW,体积功率密度达到3.1kW/L,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不仅如此,我们的MIFA氢气还采用了130kW燃料电池系统和高性能三合一电桥,具有安全性高、加氢速度快、续航里程长、科技含量高等诸多优点。 在电堆功率、燃油经济性、耐用性、使用寿命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均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可以说,无论是商用车和乘用车的商业化模式,还是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上汽大通都不断开创行业先河,并以自己的亲身实践不断填补行业空白,展现了为我国氢能发展做出了有力贡献。 示范意义无愧“氢能源汽车领跑者”称号。

_上汽大众和上汽大通一样吗_suv开创者

氢能的未来是“高”但不“驯”

国家和行业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的未来。 然而,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很多人可能对这种初期投资成本巨大、配套设施不足的新技术产品感到困惑。 ,会不会离普通消费者太远,太“曲高和寡”?

面对这个疑问,上汽大通再次给出了答案,并创造性地打造了“在线出行预订”氢能源汽车商业模式。 去年9月,随着我们的MIFA氢能的正式交付,上汽大通也正式在翔岛出行平台上线。 上海市民可以通过享道出行APP选择“商务型”汽车下单,体验上海地区首批投入的车辆。 我们的 MIFA 氢模型。 通过批量网约车平台,普通市民可以选择安静环保的氢能源汽车进行日常出行,这也让他们更容易接近“氢”的未来科技。

上汽大众和上汽大通一样吗_suv开创者_

上汽大通这一开创性的商业模式,让氢能源汽车变得“高端”而不是“驯服”。 上汽大通在氢能源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等领域的开创性探索与实践,不仅让其收获了众多技术成果,也取得了产品层面的领先。 更重要的是,上汽大通在氢能源领域的坚持和取得的成绩,正在为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地有力赋能,为整个行业吹响“香港冲锋”。

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2026年至203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5万亿元。 未来,随着氢能产业的规划和引导,燃料电池技术的迭代和新材料的国产化率逐步提高,氢能汽车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率先在氢能源汽车领域实现规模化运营的上汽大通,已经是行业的标杆和典范。 未来将进一步发挥“氢能源汽车先行者”的作用,在助力中国氢能产业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 发展走向新的明天。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