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业内呼吁全球各国风能产业应携手并进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0-31,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中国风电产业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支撑

最新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基地,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 2022年,全球前十名风电设备制造商中,中国企业将占据六席。 三十年来,中国风电产业从模仿、跟随,到并跑、超越,再到引领。 中国风电在全球风电产业链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近年来,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力日益增强。一方面,竞争优势来自于中国企业不断推动创新。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单一国家全球最大的市场,带动了整个风电行业的发展。”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燕表示,“中国风电产业链的发展壮大,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巨大支撑。”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石玉波指出,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能源结构布局亟待深度调整。 风能作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低碳转型的重点之一。 中国风电为加快全球能源转型、构建全球气候治理新格局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但全球风能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依靠中国力量。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逆全球化、贸易脱钩,对全球风电产业发展十分不利。全球风电市场潜力巨大。推动全球能源低碳转型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全球合作不可或缺。” 秦海燕说道。

确保供应链安全无需贸易壁垒

近年来,在各国气候目标的推动下,全球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 全球风能理事会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增并网风电装机容量为7760万千瓦,位居历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第三位。 今年6月,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容量突破10亿千瓦,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装机容量。 风电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电风呼吁可靠链供应安全用电_风电安全链的作用_

全球风能理事会战略总监赵峰表示,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可能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第二个10亿千瓦目标很可能在2030年底前实现。即便如此,风电装机增速仍无法满足《巴黎协定》控制全球气温上升1.5摄氏度的目标。

面对庞大的装机目标,全球风电供应链可能会遇到瓶颈。 赵峰表示,到2026年,除中国外,全球大部分地区都可能出现产业链供应链瓶颈。 以风电机舱产能布局为例,截至今年年初,全球风电机舱年产能可达1.63亿千瓦。 中国的产能约占全球的60%,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印度等国家,也具备一定的产能。 但从细分市场来看,在陆上风电领域,虽然中国、印度等国家产能相对充足,但欧洲产能实际上无法满足当地需求。 如果出现贸易战、地缘政治冲突和贸易壁垒,可能会影响全球产能。 流动暂停,欧洲到2026年可能出现产能短缺。海上风电供应链的情况更加严峻。 目前只有中国还存在产能过剩,欧洲、北美、拉美地区可能出现供应短缺。

全球风电产业加强合作势在必行

针对潜在的供应链风险,赵峰认为,全球风能产业迫切需要新的投资和区域合作,建立更加多元化、灵活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此外,还需要打破贸易壁垒,保证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的自由流动。 限制性贸易和投资政策将增加成本,并可能推迟全球能源转型。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从行业角度来看,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安全稳定的风电产业链和供应链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 打好基础,离不开政府和企业的密切配合。

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公使高罗科表示,更好地开发风能潜力需要国际合作,中国和欧洲国家都对此高度重视。 荷兰正在快速向碳中和经济转型,更加注重能源效率和低碳能源经济,特别是海上风能资源开发的国际合作。 各国政府和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荷兰将以开放、友好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竞争促进创新、提高效率。

挪威王国驻华大使白斯纳指出,世界必须积极应对气候危机,持续关注绿色转型。 挪威与中国在漂浮式海上风电领域合作空间广阔,可以携手互利共赢,共同推动全球海上风电发展。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同光呼吁,在风电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我们要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构建开放、安全、互利共赢的新时代。互利共赢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促进全球风电产业交流。 互联互通,汇聚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大协同,让风电为全球绿色能源转型做出更大贡献。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