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华为不造车只是希望成为汽车企业的供应商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14,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华为不造车,只是希望成为汽车企业的供应商,利用其在通信、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优势,助力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升级。” 这是任正非对华为汽车业务做出的决议。 ,这也是华为进军汽车行业以来,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正因为如此,尽管华为不是汽车制造商,但消费者在购买车辆时还是非常认可“ ”标志背后的含义。 毕竟华为赋予车企的能力和技术可以说是业界最好的。 “超前”。

11月9日晚,华为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发布暨智捷S7新品预售发布会在深圳正式举行。 会上,华为正式发布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新战略,并推出华为智能选车业务新生态——鸿蒙智行,从而形成文杰和智杰两大系列车型。

同时,华为智能出行在数字化平台、全场景互联、智能驾驶、智能车辆控制、全方位安全等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 其中,华为iDVP数字平台堪称实现软件定义汽车的“黑土地”,是智能汽车产品的“神经中枢”。 此外,华为自主研发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车控三大操作系统,赋予智能汽车智慧大脑,让汽车在行驶中变得更加智能。

这些技术的存在印证了华为智慧出行的宗旨和意义——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汽车技术和体验。 华为想做的是成为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技术基地。

仍然是最好的智能座舱,鸿蒙只能被鸿蒙超越

众所周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和市场份额的提升,车辆智能化越来越受到重视,由此带来的驾驶体验的变化也非常显着。 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智能座舱应运而生,具有五个关键价值特征:流畅、智能、生态、安全、持续使用。

无论是手机还是汽车,流畅是其运行最根本的保证。 在智能座舱中,无论您切换系统界面、启动还是关闭应用程序; 无论您是通过语音与它交流,还是用手指放大和缩小地图。 智能座舱给你的感觉是“丝滑畅享”——实现“手、眼、心”融为一体的极致流畅体验。

此外,智能座舱还通过对驾驶场景的人因研究进行定制,让用户的操作步骤简单明了,无需在各级菜单中来回翻找。 同时,在兼顾驾驶安全和使用流畅的同时,3D模拟效果、图标微动等一些细节也提升了用户的驾驶乐趣。

安全方面,车机系统继承了先进的安全能力。 针对不同华为账户驾驶同一辆车的情况,系统采用金融级3D人脸技术,自动调整个性化设置,并隔离不同账户的空间,确保个人隐私。

为了防止驾驶员疲劳驾驶,利用驾驶员监控系统提供疲劳预警,还可以根据用户闭眼程度划分风险等级,并相应提示音+语音播报+视觉疲劳驾驶可进行分类提醒。

说到生态,就不言而喻了,基于鸿蒙操作系统的分布式能力和超级终端理念,智能座舱可以在系统层面实现人+座舱的深度融合,让智能座舱感知人的状态以及汽车内外,还可以连接利用消费者身边现有的手机、手表、Pad、PC、耳机等智能终端,形成更强大的智能出行超级终端。

长信常被使用,顾名思义,是因为智能座舱可以实现持续迭代升级,而可扩展的生态也是智能座舱在行业中脱颖而出的必要条件。

此外,小蚁智能语音助手还接入了华为盘古大机型,针对用户出行场景进行了专门优化。 例如,如果你在旅行,如果你喜欢美食,它会向你推荐当地的餐馆; 如果你喜欢旅游,它会向你推荐当地的景点。 而且随着用户的长期使用,连接盘古大模型的小艺会逐渐升级学习,从而越来越了解你,知道你的想法,给你你想要的东西。

智能座舱作为新能源汽车时代兴起的产品,超越了传统汽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单一属性,将汽车视为一个智能空间,试图通过智能改变用户在这个空间的体验。技术。 更舒服一些。 虽然这个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但很明显,华为的智能座舱走在了这条道路的最前沿。

高端智能驾驶辅助,开得好才是真好

如果说智能座舱给用户带来了更加舒适的驾驶体验,那么智能驾驶辅助则为用户的驾驶操作和安全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0高端智能驾驶系统率先实现了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高速和城区高端智能驾驶。 与目前仅支持城市高速公路智能驾驶的竞争对手相比,华为显然领先了一步。

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华为在AI训练集群上构建的丰富场景库,每天进行1000万+公里的模拟测试。 训练模型每五天迭代一次,通过海量数据实现智能驾驶算法和场景。 策略的不断迭代和优化。

此外,从数据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华为“遥遥领先”。 截至今年9月,NCA长途试飞的平均接管里程为. %+,其可靠性堪比长期开车的“老司机”。

经常开车的朋友应该明白,想要在路上安全行驶,并不需要安全有序的行驶来保证安全。 即使是开了几十年车的老司机也不敢说自己在开车。 能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做出最完美的选择和操作。

针对行车安全,华为在本次发布的智慧出行解决方案中首次推出了全方位防碰撞系统,可以实现前向、侧向、后向的全方位防碰撞能力。 这主要得益于华为充分利用激光雷达、视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多传感器融合的算法优势,结合业界首个GOD网络,使车辆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不规则障碍物,从而大大降低风险的事故。

对于最近热议的AEB技术,.0即使在夜间也能达到90km/h的制动速度。 可以说,华为的主动安全表现在行业中依然“遥遥领先”。 在所谓的“民间短视频”中,华为的AEB测试成绩也排名第一。

高端智能驾驶不仅需要驾驶辅助,更需要智能控制

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推进,不少车企都把车机智能、人机交互、辅助驾驶等放在了优先位置,却失去了汽车作为代步工具的终极掌控感。 华为并没有放弃对终极控制的追求。 在本次发布会上,华为为我们带来了新款智能底盘以及智能底盘系统。

就像手机的操作一样,汽车的控制取决于它能否击中你所指的地方,以及车辆能否感知到驾驶员的细微操作。 但这种极致的控制只对专业级别的赛车有意义,可能比普通人驾驶更危险。 因此,各个汽车厂商都通过各种方式调整自家车型的操控感。 这样的结果也导致喜欢的人非常喜欢,而不喜欢的人则完全无法接受。

华为此次发布的智能底盘,将汽车的驾驶控制从厂家简单的调节升级为智能驾驶控制。 搭载多模态融合传感系统、动态自适应扭矩系统、智能前后轴矢量控制系统,可将智能控制与机械调节完美结合,实现更好的操控稳定性和驾驶舒适性,全面提升驾驶方面。 车辆在各种工况下的行驶性能。

其中,智能车身协同控制系统是对车辆的驱动、制动、转向、悬架进行集中协同控制的原生应用。 通过对身体姿态的厘米级精确预测,采用双前馈和反馈主动预控技术,实现对身体4个自由度的全面姿态控制。 再加上黄金电驱组合动力更强、能耗更低、更安静,让用户驾驶更安全、驾驶更轻松、乘坐更舒适。

对于一些不太“友好”的驾驶环境,这就是 .0 显示其威力的时候。 实现垂直+水平车辆智能协同控制,可有效提高车辆在极端工况下的操控性能。 例如,在低附着力的湿地、雪地等场景下,.0可以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使车辆的行驶控制更加稳定的同时也保证了用户乘坐的舒适性。

此外,华为其他“遥遥领先”的黑科技也在大会上展示,如华为车联网、智能BMS管理系统、全液冷超充、智能大灯、光场屏、AR-HUD等技术功能。 而不出意外,这些技术也将在下个月发布的文杰M9上呈现。

写在最后

自2019年5月华为确认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部门以来,华为与Cyrus携手开拓跨界智能车选业务,先后发布了文杰M5、文杰新M7等车型。 现在,这个智能选车生态系统已经迎来了一个新的智能世界。 由此,形成了华为智慧出行解决方案的两个生态品牌:文捷和智捷。

正如余承东在本次发布会上所言,华为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是华为智能汽车选型模式的战略升级,旨在充分发挥华为过去三十年来在ICT领域增量的智能汽车零部件产品和技术。 解决方案以及华为终端过去十年在消费者业务中积累的质量控制、销售服务、品牌营销经验,并与汽车品牌进行了深度合作。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技术以人为本”是技术发展的核心基础。 任何技术都应该为人类服务,领先、优秀的技术应该让用户感觉不到技术的存在。 一切操作和反应都很自然,就像华为目前的智慧出行解决方案一样。

智能座舱让用户的操作更加便捷无缝,搭载盘古大模型的语音助手小艺也逐渐变得像一个“人”。 .0 也是如此。 智能驾驶就像拥有数十年驾驶经验的老司机一样“老练”。 智能底盘在用户感知之前就自动做出最优方案,从而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操控稳定性和驾驶舒适性。 就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 这样的技术的存在和表现,可以让汽车不断向科幻电影中的场景靠拢,而华为无论扮演什么角色,都是一个合格的推动者和引导者。

另外,在目前的文杰智能汽车生态中,文杰M9尚未正式发布,但从本次发布会上介绍的技术来看。 笔者猜测,这些技术将在文杰M9上得到充分体现,并且可能还会有新的黑科技亮相。 毕竟余承东曾说过:“文杰M9是千万元以内最好的SUV,也是路上最好的SUV,是我见过的动力最强的SUV。” 但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和大家一样,笔者也只能默默等待文杰M9 12月份的新车上市。

继续阅读: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